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湖南省湘潭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 高一 期末 2023-09-06 20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食类网络文艺在生活节奏全面加速的当下广受欢迎,观众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更青睐它内部呈现出的的内涵。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境实则是人们对的情感眷恋和精神回归,体现出一种更具现代性话语特征的家味叙事。

主创者在关注食物的同时,也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真挚情感,借美食的味道讲述情感的韵味。风餐露宿、不辞辛劳的食物供给者与大自然相融,将大自然的原生样态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他们对着镜头开怀大笑,展示自己捕获的战利品,每一张笑靥背后都是对现有生活的满心欢喜。这承载着他们劳有所得的成就感、自我认可的获得感和为家人提供生活保障的幸福感。《风味人间》通过微观视角深度诠释幸福的味道。夫妻店和老字号等常常出现在镜头里,简单的食材在店家们手中变为吸引四方来客的美食,他们的打情骂俏和彼此揶揄成为另一道风景,这是超越美食本身的默契和信任,也是家和万事兴的真实写照。

天地精华孕育万物生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游子们寻觅家乡美食来怀念家乡的人与物,相似的味道让他们实现精神回乡,乡愁得到短暂治愈,思念得以片刻缓解。对家乡味道的怀念与向往还能使散落各地的同乡人相聚,在陌生的城市空间中获得家人般的陪伴。食物成为子女与父母、个体与群体、家乡与异乡的情感联结,是最具地域特色和情感属性的生活符号,并在艺术手法的加持下更具人文气息。

(摘编自郝静静《一句好好吃饭,几多乡思涌上心头》)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戏腔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音乐元素、名师讲解古诗词受到用户热捧、非遗传承人入驻短视频平台……以往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何以能通过短视频实现以文化人,获得众多人的青睐?

只有不断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新故事,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紧密融通,实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消弭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历史距离、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才能真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焕发出强劲生命力。

传统文化类短视频通过故事情节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不断引导当代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定位为中国式的热血与浪漫的某视频账号主打国风+剧情+特效变装,通过梳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形象,在主人公与其所扮演的孙悟空、关羽、赵云等角色之间的联结中,传播自强不息、重义轻利、家国情怀等传统价值观,在互联网上获得了众多年轻群体的青睐与追捧。正如一位用户评论道:希望总要被燃起,给每一个努力的人加油!

此外,传统文化类短视频还具有文化传播与价值观传承的功能,通过对传统文物的介绍、对古代文明与传统价值观的应用,在镜头的讲述中增进用户的理解与认同。央视系列短视频《如果国宝会说话》,每集五分钟时间,介绍每一个国宝背后所蕴含的往事。《鹰顶金冠饰》一集,在诙谐幽默的讲解中提升了用户对厚重历史文化的接受度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价值观的认同感。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将传统价值观寄托于每一则生动的故事里,在这样的对话中拉近了沉淀上千年的文物与年轻观众的心理距离,实现传统文化的软着陆

以往,传统媒体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时往往事先设定一个明确的受众圈子,按照他们的认知和趣味来派单。这样的分众传播难以形成更为广泛的传播影响力。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得以传承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拥有一定规模的受众群体,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持续收获新的认同群体。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较202112月增长7770万,占网民整体的94.8%。面对如此丰富的受众宝矿,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正从分众走向大众,频频与年轻群体实现双向奔赴

短视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审美主体,呈现出大众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创作者围绕这一特点,打造出具有文化记忆的作品内容,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耳熟能详的故事融入大众化的体验之中,确保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编码与用户对其的转码相一致,从而在最广大的范围内引起用户的共鸣。

在时间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把过去与现在相连,将过往的经验与记忆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当下不断触动用户的情绪,引起用户的回忆,并引导用户重新关注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被逐渐淡忘的传统文化。如过年系列短视频《挂灯笼、贴对联、备好年货过大年啦》,展现的是炸蛋酥花生、缝制新衣、制作糖葫芦和糖画等过年细节,这些是每个人的儿时经历,因此视频产生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并引起了众多用户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

在社会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叙事与传播当下社会大众共同经历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具有共同经验的意义空间,并通过角色、情节等来影响用户的情绪,拉近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视频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共情效果。某视频账号通过国风变装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其视频内容以遇到困难—放弃—解决困难—实现变装的线条来呈现。在《好彩无借力,何以落九天》一集中,主人公因不想当没人看的里子而放弃敲鼓,后又为传承舞狮文化而回归敲鼓,最终实现舞狮变装。也正是因为主人公坚持做热爱的事情,使用户回想起自己过往的经历,将投射到短视频的内容之中,从而产生了共情,实现了有效传播和意义传达。

(摘编自刘文辉《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何以破圈传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节奏的生活与美食类网络文艺的“慢”的内涵广受欢迎之间的情境,实则是人们对“家”的情感眷恋和精神回归。
B.游子们在异乡的城市谋生,寻觅与家乡有关的美食,相似的食物可以让他们的乡愁得到短暂治愈。
C.内涵丰富、受人青睐的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其传递的价值观念,能够引导当年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D.以往,传统媒体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时,先预设受众群体,再制作相关视频,这种传播方式的影响力明显不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食来自劳动者的辛苦,网络视频呈现了食材采集过程,劳动者辛苦的背后有着收获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B.传统文化类短视频要从人民生活中挖掘新故事,结合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制作,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才能焕发生命力。
C.从2021年12月到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增长迅速,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正从“大 众”走向“分众”。
D.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在时间层面上将过去与现在相连,在社会层面上拉近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视频之间的心理距离。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对家’的情感眷恋和精神回归”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美食是舌尖上的历史,美食文化是文化长河中一支波澜壮阔的生活欢歌。
B.《寻味顺德》节目通过真实的视觉和听觉、营造的味觉和触觉虚构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家乡场景。
C.美食类网络文艺是一种将美食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寻找食物中独有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的文艺。
D.徽州臭鳜鱼是取一斤半左右的鲜鱼,净身抹精盐,码进木桶,压上青石腌制几天制作而成的。
4.当今时代,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破圈”传播?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5.某美食博主在异乡定居,工作之余,在街头拍摄各地美食的相关视频,视频让观众产生深切的情感共鸣。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呐喊》自序

鲁迅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我的母亲没有法,办了八元的川资,说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为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所谓学洋务,社会上便以为是一种走投无路的人,只得将灵魂卖给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况伊又看不见自己的儿子了。然而我也顾不得这些事,终于到N去进了K学堂了,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生理学并不教,但我们却看到些木版的《全体新论》和《化学卫生论》之类了。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在东京的留学生很有学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业的,但没有人治文学和美术;可是在冷淡的空气中,也幸而寻到几个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须的几个人,商量之后,第一步当然是出杂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为我们那时大抵带些复古的倾向,所以只谓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隐去了若干担当文字的人,接着又逃走了资本,结果只剩下不名一钱的三个人。创始时候既已背时,失败时候当然无可告语,而其后却连这三个人也都为各自的运命所驱策,不能在一处纵谈将来的好梦了,这就是我们的并未产生的《新生》的结局。

我感到未尝经验的无聊,后来想,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了我的灵魂了。

然而我虽然自有无端的悲哀,却也并不愤懑,因为这经验使我反省,看见自己了:就是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只是我自己的寂寞是不可不驱除的,因为这于我太痛苦。许多年,我便寓在这屋里抄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惟一的愿望。

那时偶或来谈的是一个老朋友金心异。“你抄了这些有什么用?”有一夜,他翻着我那古碑的抄本。

“没有什么用。”

“那么,你抄他是什么意思呢?”

“没有什么意思。”

“我想,你可以做点文章……”

我懂得他的意思了,他们正办《新青年》,然而那时仿佛不特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我想,他们许是感到寂寞了,但是说: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就有了十余篇。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我将我的短篇小说结集起来,而且付印了,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

(有删改)

文本二:

《呐喊》是作者在一方面虽然觉得那时“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未能“彻底”,但另一方面又认定在反封建这点上应给予赞助——是在这样的立点上他发出了他的“呐喊”的,所以《呐喊》主要地表现了那些长期受封建势力压迫与麻醉的人们,在怎样痛苦地而又麻痹地生活着,他们有急怒,而又如何愚昧,他们不明白生活痛苦的来源,他们有偏见,固执,然而他们能哭能笑,敢哭敢笑,而且敢于咒诅;像一条红线似的贯穿于他们的痛苦而又麻痹的生活之中的,是他们对于生活之执着,他们的生命力之旺盛和坚强!他们是“大地的儿女”,从泥土里出来,被缚札于泥土,终身不能离开泥土的人。在这样的人们身上,作者看见了革命的力量,然而还没有看见革命的人物;这一股革命的力量,需要去唤醒,但唤醒了以后,需要给他们以斗争的“武器”,作者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者”那里,没有看见那种武器,所以他曾说,唤醒了以后而仍旧被禁在黑屋子里是加倍的痛苦。然而作者终于发出了雄壮的“呐喊”。

《彷徨》呢,则是在于作者目击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的“分化”,一方面毕露了妥协性,又一方面正在“转变”,社会的力量需要有人领导!然而曾被“新文化运动”所唤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则又如何呢?——在这样的追问下,产生了《彷徨》。

(摘编自茅盾《论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要出国留学时,他母亲哭了,因为她舍不得儿子远走异国,并且在那时读书应试是正路,而学洋务不是正路。
B.鲁迅在画片上看到一个被绑却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就意识到改变国人愚昧的精神比救治身体的疾病更重要,于是提倡文艺。
C.鲁迅经历三次“看见”:看见“世人的真面目”,看见“自己”不是英雄,看见“铁屋子”无窗户而难破毁。
D.《〈呐喊〉自序》不同于一般书序的写法,在夹叙夹议中叙说了自己的经历,也阐述了小说集《呐喊》的来由。
7.关于文本一中老朋友金心异劝鲁迅写文章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为了驱除自己的寂寞和痛苦,寓在屋里抄古碑。老朋友金心异来访,翻看鲁迅那古碑的抄本,劝他可以“做点文章”。
B.鲁迅认为金心异等人或许感到“寂寞”了,因为他们创办《新青年》,仿佛不只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没有人来反对。
C.鲁迅把当时的社会比作一座封闭的“铁屋子”,体现了鲁迅深深的疑虑和绝望,但鲁迅也没有完全失去毁坏“铁屋子”的希望。
D.鲁迅终于答应朋友金心异也“做点文章”了,最初的一篇是《狂人日记》,但鲁迅只是随意应付而已,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
8.请根据文本一简要概述鲁迅做过的几个梦。
9.鲁迅开始不愿意“呐喊”,而最终还是发出了“呐喊”,这是为什么呢?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武德末,为太子洗马。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诛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诛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往事息隐,臣见之仇,不谓今者又同此宴。”太宗曰:“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朕能擢而用之,何惭古烈?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太宗大悦,各赐钱十五万。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后复辞,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知门下省事。太宗后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因泣下久之。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选自《贞观政要·任贤》,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朕A拔B卿C于D仇E虏F之G中H任I卿J以K枢L要M之N职O见P朕Q之R非S未T尝U不V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竭,尽,穷尽,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勇者竭其力”的“竭”字含义相同。
B.三年,这里指贞观三年,贞观三年是年号纪年,古代还常用干支纪年,如“壬戌”。
C.若,好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使烛之武见秦君”的“若”字含义不同。
D.“后复固辞”与“日益骄固”(《阿房宫赋》)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在武德末年担任太子洗马,当他看到太宗同隐太子李建成暗中争夺帝位时,常劝李建成早做打算,但是李建成并未听从他的劝谏。
B.在太宗杀隐太子后,面对太宗的责问,魏征慷慨自若,从容应答。太宗听后肃然起敬,不仅没有治他的罪,还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
C.魏征素有治国的才能,性情刚直不阿。太宗每次和他交谈,从来没有不高兴的。太宗曾抚慰魏征,说他两百余起的劝谏都很符合其心意。
D.魏征担任侍中不多久因病请辞所任的官职,太宗竭力挽留,说魏征像矿石中的金子一样珍贵,魏征听了只好作罢,但后来又坚决要求辞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征每犯颜切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2)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
14.魏征去世后,太宗为何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请简要说明。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注]

秦观

栋宇高开古寺间,尽收佳处入雕栏。

山浮海上青螺远,天转江南碧树宽。

雨槛幽花滋浅泪,风卮清酒涨微澜。

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

[注]子由,苏辙,字子由。平山堂:坐落于扬州瘦西湖上、大明寺旁。此堂高踞峰顶,由堂上遥望江南诸山,肩摩领接,如列槛前,故名平山堂。秦观年轻时曾与苏辙一起来此游览,并赋诗留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为苏辙原诗的唱和诗。扬州的平山堂是登临眺远的好地方,适宜诗人即景抒怀。
B.首联由“栋宇高开”这个高高的立足点下笔,以“尽收佳处”做总述,一笔宕开。
C.颈联上句写雨中幽花的情态,下句以杯中美酒荡起的微澜表现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第一观”的表述可见诗人对此处山川形胜的无比欣赏之意。
16.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颔联的内容,简要赏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孔子不认为公西华只能做一个小相,而认为公西华能做大事。
(2)苏洵《六国论》中,写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犯越厉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对历来凭吊金陵之作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其涉及的内容和思想可谓。《红楼梦》创造出了长篇小说的网状式结构,将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整体推进,小说,环环相扣而自然,事事相因而无闲笔。全书有一条围绕着宝玉的爱情和婚姻的线索,还有一条以凤姐为主的家族线索,另有一条以贾雨村、刘姥姥为主的社会线索,这三条线索相互交融。《红楼梦》像崇山峻岭,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观,这样的奇观总能

《红楼梦》有对生命的思考,有对命运的叩问,这种思考和叩问带有忧郁的色调,像一首瑰丽的精神史诗而令人陶醉。《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对人生感悟和追求,不是表现为对传统仕途经济的超越,而且表现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0.65)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优化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环境,对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地区居民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用作上述新闻的标题的一项是(     
A.支持农村地区购买新能源汽车
B.两部门出台意见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C.我国已建成较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D.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促进乡村振兴

六、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著阅读 | 适中(0.65)
22. 关汉卿的《窦娥冤》和施耐庵的《水浒传》都是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请选择其中的一部作品,用一句话简要概述其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65个字。
2023-07-06更新 | 30次组卷

七、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12月,在卡塔尔世界杯,摩洛哥足球队作为首支闯入世界杯四强的非洲球队,成了一匹黑马。摩洛哥队的成功,与纯粹密不可分。纯粹体现在摒弃功利、尊重规律。摩洛哥不仅召回大量海外后裔球员,还大力建立本土青训体系,拥有健全的联赛体系。纯粹还来自内心的热爱。有记者回忆道:球场里,摩洛哥球迷的助威声山呼海啸,几乎让人失聪;在摩洛哥,田野旁、路灯下,随处可见孩子踢球的身影。

上述材料让你对“纯粹”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时评非连续性文本
6-90.65鲁迅(1881-1936)  其他散文文学类-双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写景抒情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0.65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选择题
六、名著阅读
220.65把握名著相关情节、内容
七、作文
230.4青年成长  价值理念  引语式材料  理性思辨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