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西省九江市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卷
江西 高二 期末 2024-02-20 8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以文为诗,就是把古文的章法和句法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但凡古文中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均可用于诗歌之中,使诗歌具有散文的容量和气势。阎琦先生在《韩诗论稿》中说道:“所谓以文为诗,主要指诗多赋体(叙事体)、好直说、以古文章法句法为诗,诗兼有散文体裁。”阎先生指出用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作诗,会使诗歌中包含散文体裁,也就是使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看起来具有“散文化”倾向。大致说来,韩愈诗歌以文为诗的艺术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盛唐,无论是题材、形式都已经非常完善。在诗歌创作方面,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将诗歌艺术发扬光大。韩愈等晚辈诗人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创作传统诗歌的同时,他们尝试摆既盛唐诗歌的束缚,在诗歌创作中尝试改变盛唐诗歌整齐、工整的形式,并加入跳跃和闪烁的元素,使诗歌的语言改变整齐划一的局面,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改变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诗句可长可短。形成错落之美。后人在提到韩愈诗歌特点的时候多提到其诗歌的奇崛和怪异,而简短而又近古的诗歌多被忽视,因为在唐代,大多数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而周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和传统诗歌创作不符,有悖于主流诗风。在韩愈诗歌创作尚未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这类诗歌难免会被人误解,甚至被人否认,认为不是诗歌而近于文,而这恰恰是韩愈在盛唐诗歌的基础上对诗歌创作的开拓和创新。正是早期的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为其诗风的形成和后期的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用长短句是尝试着用写文的办法来写诗,那么用散文的谋篇布局来写诗便是对诗歌大刀阔斧的改革了。韩愈在诗歌创作中,把散文的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气势运用得淋漓尽致,把散文描述事物的手法、描绘人物的功能以及栩栩如生的状物的笔法也应用于诗歌创作之中。罗联添也说:“韩愈所以多作古诗,少作近体,是因近体篇幅短小,又有格式限制,不易发挥其才力,也较难于表现雄伟奇崛的气势风格。”这就指出韩愈诗中为什么会出现大量长篇大作,一是韩愈才力雄厚,二是近体诗格律和篇幅方面的限制不利于诗人才力的发挥,所以韩愈诗歌较倾向于古体创作,动辄数百宇。

韩愈作为古文运动的领袖,熟谙古文创作,提倡“文以载道”“文以明道”,在散文中极力贯彻这种主张。《原道》《原毁》诸篇即为明证。用严谨的语言,加之铺张的议论,将自己对世事的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韩愈则试图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引入议论,并加之以能够表现感情、增加语感的虚字,从而尽可能多地让诗歌表现出更为深广的文化和社会内涵。

程千帆先生在其《古诗考索》一书中说道:“韩愈以文为诗,其实际意又就在于要突破诗的旧界限,开拓诗的新天地,这不但有助于形成他自己的独特面目,而且成为宋诗新风貌的先驱。”确为的论。

(摘编自袁书会、闫振华《简论韩愈的“以丈为诗”》)

材料二:

韩愈是一个诗人,但作为一个文章大家似乎名气更盛。有时宁可回避其诗,也必谈其文。诗与文其实不能截然分开,前者为后者的灵魂与核心,后者为前者的基础,并且可以看作更开阔的后方。韩愈的诗与文之间的关系绝非独立和分离,而是相互支援以至于共同抵达一种成就和境界。

就形式的演变和渊源来看,传统的诗是文的精练化和声韵化。是另一种形式的文。诗与文的完全对立和脱离既非常荒谬,也不可能。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文毕竟不是诗,因为文所不及之境才有诗,可见还不仅是一个形式问题。诗的确是极为独特的事物,是一种非如此不可的、极具特质与高度的表达,当然不能用文来取代。所以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到现在,几千年过去,诗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仍然存活,而且远无终结之相。诗的本质意又并无改变,它仍然还是文学的核心,这一点是不可替代的。无论读者数量多少,诗作为一种极致化的表达方式,仍然是文学审美的高端,这种地位与尊严是无可撼动的。

说理性与叙事性是文章强项,但这些优长即便是诗也未能彻底割舍,相反总要以另一种面目出现。从古到今,人们公推“韩文”。其诗则要退其次。就他个人来说,也是以文为最重要的志业。每每书写文章,必定理茂辞盛,气势夺人,但如此凌厉之文一旦入诗,也不失为另一种境界。他的诗章同样好不痛快,别有新调。他的诗所达到的高度,正因为文的援助,可以说没有韩之美文,就没有这些好诗。他的诗与文可称双璧,许多时候难分高下。其文确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诗,但诗的光芒仍然能够从茂密的文章之林中穿射而出,炫人眼目。

(摘编自张炜《诗与文的关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意识到诗歌只有变通才能继续发展,在创作中尝试以古文的章法和句法为诗。
B.近体诗篇幅短小、格律严格,不利于诗人才力发挥,这促使韩愈倾向于古体诗的创作。
C.韩愈熟悉古文创作,他的诗借鉴了他的文的创作手法,同时,他的文又借鉴了他的诗。
D.韩愈早期以文为诗的创作尝试,因为与传统诗歌创作不符,遭到了一些人的误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可以找出古文所有能用到的内容和形式。
B.诗与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文是诗的基础和更开阔的后方,韩愈的创作顺序是先文后诗。
C.诗歌的地位与尊严是不可撼动的,因此诗的本质意义并无改变,它仍然还是文学的核心。
D.韩愈以文为最重要的志业,他的文理茂辞盛,气势夺人,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评价。
3.结合材料内容,韩愈的下列诗歌中未体现其以文为诗艺术手段的一项是(       
A.今日曷不乐?幸时不用兵。无曰既蹙矣,乃尚可以生。(《古风》)
B.君不见太皇谅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永贞行》)
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D.马厌谷兮,士不厌糠籺。土被文绣兮,士无短褐。(《马厌谷》)
4.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结构。
5.北宋沈括曾说:“退之(韩愈)诗,押韵之文耳,虽健美富赡,然终不是诗。”对他的这一说法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见解。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回不去的渡口

傅菲

①渡口,一棵老洋槐树作为标识。我们总以为,树有多老,渡口也有多老。树是洋槐树,皲裂的树皮把我们带入时间深深的皱褶里。

②事实上,那是一个荒滩,一条砂石路直通下去,是石埠。石埠上,妇人在洗衣,淘洗豆子、白米。小孩在石埠下的河水里,摸螺蛳、捉虾,光着身子,嘻嘻哈哈地傻闹。一条竹筏,被一根绳子系在洋槐树下。老毛竹煻了火,黝黑,两头翘,六根毛竹用老藤扎起来,一头一尾,中间再扎两绑,便成了竹筏。河水并不深,大人卷起裤腿,可以淌水过河,小孩翘起屁股,手举衣服,也可以游到对岸,竹筏也仅仅是渡口的一个象征。河是饶北河。年少时,记得有一个艄公。竹筏上摆着几个矮板凳。艄公也是戴尖帽的斗笠,穿一件棕黑色蓑衣,光着脚板。他撑第一竹篙的时候,会“嘿呀吼”地吆喝一声,竹篙插入水底,竹筏慢慢滑动,竹篙斜起来,再拔出水面,插入水底。竹筏在水面嘶嘶嘶嘶地滑翔,青山在飞。在冬春之季,我们去对岸,都由艄公撑竹筏渡河。

③对岸是另一个村子。两个村子隔一条河。对岸有很多沙地,种西瓜,种花生,种荸荠。这是我们村没有的。我们村有柴火,有茶油,是对岸村子没有的。两岸因此有了很多的偷盗和争夺,发生械斗;也因此有了婚配姻缘,随便入哪家的门,开口便是亲戚。艄公把嫁妆送到对岸去,把送亲的人接过来。外出读书的人,被一只竹筏,送到小镇的车站,坐上去县城的客车。送别的母亲和姐姐,站在渡口,一直在挥手,不停地挥手,直到竹筏没入河湾的柳树林,像一片树叶,飘在水面,母亲哗啦啦的泪水流了下来。

④据说,这个渡口,在很早以前,很繁忙,有木船,密密麻麻地排在河岸。河滩宽阔,秋季开满了白蓼花,米白米白的,一大片。岸边是麻白麻黄的芦苇。芦苇从秋风里抽出摇曳的花束,空茫。——我的祖父,我的曾祖父,从这个渡口出发,挑一担箩筐,去浙江海边挑海盐。木船顺河而下,入信江,逆流而上,入衢州;也把夏布,蚕丝,带去浙江。木船,一个码头一个码头地停靠,夜一日一日地凉。

⑤这里确是晨读的好地方。石埠由一块石灰石大石板铺设。我们坐在石板上,听着湍湍而流的河水,背诵课文。苍老的洋槐,在暮春,散发一种黏稠的气味,一串串垂挂下来的洋槐花,一直垂到我们额头。被嘴唇磕碰出来的汉语,有了水的韵味和植物的气息。有一个练声的人,每天会来到这个渡口,把镜子悬在树上,对着口型,练声。我一直记不起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艺考生,考了几年也没考上,后来去深圳,村里也几乎没有他的音讯。我外出生活之后,每次回家,我在父母身边坐几分钟,说说话,便会去渡口走走,站站。我说不清为什么。

⑥渡口还是哭丧的地方,故去的老人,到渡口买水。炮仗啪的一声,零星地炸开。哭丧的子女,跪在埠头上,哭得全身瘫痪。渡口,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河流,或许是人世间最长的路。活着的时候,没走完,死了,接着走,渺渺茫茫地走,不分白日黑夜,风雨兼程,身上不需要长物,不需要口粮,不需要牵挂和被牵挂,一个人走,再长的路,再艰难的路,也不觉得孤独寂寞,也不凄冷忧欢。我们需要另一个世界来打开现世的世界,放下恩怨,放下爱恨,驱除内心的黑暗。没有死,我们无法理解生。没有死的永恒,我们无法理解生的短暂。死是对生的救赎。死是生的皈依。

⑦没有到过渡口的人,不足以谈论生离死别。我是这样以为的。

⑧公路开通之后,渡口迅速被人遗忘。石埠两边,长满了荒草。早年拴木船缆绳的石桩,黝黝的,全是苔藓。作为时间的标记,石桩多了一份轮回的沧桑。石桩上面,搭了一块长条形的石板,石板连通石埠侧边台阶。溽热的夏天,我们躺在石板午睡,歇凉。洋槐的树荫浓密地盖在赤裸小身子上。河水清幽的凉风,从水面卷上来,我很快进入梦乡。除了山中的岩洞,我再也找不到,比这里更凉爽的地方。事实上,我们几乎不午睡,和几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从石板上,一个纵身,跃入河中,青蛙一样游泳。清澈见底的河水里,一群群游鱼梭子一样,来来回回。我们常常玩得忘乎所以,不记得上课。

⑨现在的渡口,完全荒落了。石柱和石板,被人连夜偷走,卖给浙江人。和对岸村子相连接的,是一座石桥。石桥也无人走,因为下游几百米的河面上,有了一座公路桥。一个完全无人踏足的荒滩。蒿草和白蓼,再一次占领。洋槐依然散发蓬勃的生命,郁郁葱葱,即使冬天落尽了叶子,也苍劲,宛如深远岁月的写意。我几次带我小孩去渡口,看看那种荒凉。我小孩看了一次,再也不去,说,没什么好看的,都是草,还有很多垃圾。

⑩这是一个时间的渡口,每一个人,都是它的客人。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在河面上飘,直至不知所终。当我想起这些,我对生命,保持敬畏的沉默。

(有删节)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特定时期的渡口刻画展现了故乡饶北河渡口的风景画,展示了故乡人们的风情、风俗,体现作者的思乡之情。
B.文章第二段对年少时渡口旁人们活动的描述可谓细致入微,可见渡口的热闹场景也曾给作者留下心中难以抹掉的美好回忆。
C.渡口是河两岸相互联系的生活的见证,是去另一个世界出发的地方,也是作者年少晨读的好去处。
D.“人,只是渡口的不系之舟,终有一天,会离开渡口”,既饱含作者的坎坷经历,又有其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石埠旁的妇人、小孩以及艄公的描述主要采用动作细节描写,呈现渡口的热闹景象,体现作者对“渡口”的深深依恋之情。
B.文章多处采用插叙,回忆了以前的渡口并描述了渡口旁人们的各种活动,目的是表达作者对而今渡口荒芜的现状的惋惜之情。
C.作者对渡口河滩秋季开满白蓼花和芦苇花束的环境描写,既烘托出当时渡口的繁忙,也与当下渡口的荒芜形成鲜明的对比。
D.文章写的是渡口,却从眼前的槐树写起,中间穿插与渡口有关的人生经历与思考,再回到老槐树和立足的渡口,前后照应。
8.关于本文的语言运用特点,有人认为,表述活泼新颖,富有音乐美;也有人认为这样会割裂了画面的完整性,有生硬感。对此,你怎么看?试以第④段为例说明。
9.全文围绕“渡口”进行构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渡口”的含义。
2020-07-03更新 | 486次组卷 | 8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高三适应性训练(三)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文言文阅读,完成以下小题。

孟子将朝王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②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删改)

[注] 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②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B.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C.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D.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的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B.“尧舜”是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传说中的圣明君主。舜将首领的位置传给尧。
C.“大伦”即伦常大道,指古代统治阶级所规定的关于君臣、父子关系的行为准则。
D.“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立即趋前”。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孟子认为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
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
C.本文的可读性强,原因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
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2)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14.孟子为何不主动到朝廷见齐王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君平:指汉代的严遵,字君平,他在四川成都隐居,以占卜为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蚕丛是传说中远古时代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便是代指入蜀的道路。
B.颔联“起”“生”二字写蜀道的狭窄、高峻,且赋予静态景物以动感。
C.“秦栈”是指秦地的客栈,在春天繁茂树木的簇拥下,别有一番情趣。
D.此诗与《蜀道难》虽有长与短、雄奇与婉丽之别,却俱得蜀道之神韵。
16.有论者认为“升沉应已定”是说这位朋友在官场上不得志。请从诗中提取可能的证据,予以论证。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增广贤文》有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此语与《〈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讲的道理相似。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________”,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 ”,就不会失败。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创新节目具有的与众多新兴媒体及其文化产物不同的厚重历史感和独特包浆韵味使它在文化节目存在形式同质、制作浅表化等问题的当下依然具有先天的吸引力而如何从              的历史典籍中攫取文化亮点并提炼出新奇创意,是制作文化创新类节目的       

河南卫视在这方面可谓              ,表现不俗。端午节目开场舞《祈》以洛神、飞天为原型,采用真人水中起舞的形式再现曹子建笔下雳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曼妙,舞出文化的回归;《丽人行》借老杜诗名,给每位演员画上花钿、斜红、面靥齐全的唐朝妆容,以重现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盛世……显然,在深入挖掘传统题材的基础上,能否采取最能触发受众民族自豪感、最能唤起受众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的文化元素,是这类文化创新节目频频出圈的关键所在。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变为几个较短的语句,不得改变原意。
20.“包浆”本来指文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年代越久,“包浆”越厚。“出圈”指明星超出粉丝小范围,进入公众视野。请赏析这两个词语在文中的妙用。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水稻从何而来?如果你在野外遇到一丛长相酷似水稻的瘦弱植物,可千万不要小瞧它,它很可能是水稻的祖先——野生稻。

野生稻在我国分布广泛,普通野生稻的植株就如同一丛杂草,稻穗上的籽粒较小,稻芒较长。为了避免被小动物采食,。这种落粒习性虽然保证了野生稻的繁衍,却限制了它走上人类的餐桌。但有一些野生稻出现了基因突变,最终被人类驯化成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

让成熟的果实老老实实留在枝头,是植物被驯化的重要一步。如何让野生稻的籽粒在成熟之后不会立即脱落?这与一个特殊的结构有关,。我们常说瓜熟蒂落,而离层这层特殊的细胞就是掌管果实与植物体连接和分离的关键部位。

果实发育时,离层细胞与茎干的其他细胞并没有很大区别;,离层细胞的细胞壁就开始降解,细胞变成游离状态,果实就断开与母体的连接,开始新的征程。发生基因突变的野生稻,不能形成离层结构,籽粒成熟后,需要很大的拉力才能将其与母体分离。

21.下列句子中的“呢”和文中加点处“呢”表达的语气相同的一项是(     
A.晚场电影八点才开呢。
B.现在呢,跟过去大不同了。
C.这件事谁不知道呢?
D.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2年度尼康小世界摄影大赛结果揭晓,中国江苏的程序员章叶飞凭借—张蛾卵照片获得比赛第11名,这是近年来首次有中国选手在该赛事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这也刷新了人们对程序员的刻板印象:埋头敲代码、996加班、发型地中海、格子衬衫牛仔裤沉默寡言、无聊无趣……

材料二:

广东东莞,35岁的炒粉摊主唐女士和丈夫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在街巷小摊点娴熟地翻锅抖粉,日销二百余盒炒粉。近日,她因衣着时尚、妆容精致、颜值与烟火气齐飞而引人注目。人们惊叹:风吹日晒、备菜颠锅、油烟扑面的大排档摊主,原来也不止不修边幅、素面朝天的一种形象。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当下实际和自己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散文  理解重要词语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品味语言艺术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孟子(前372-前289)  《孟子》  诸子散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李白(701-762)  赠友送别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变换句式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  熟语(含成语)表达题组
21-220.65一般词语  情境补写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为人处世  记叙性材料  自我定位  个人 他人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