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2018级“零诊”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模拟预测 2020-11-09 7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喜庆、祥和、大气、浓烈,在百花齐放中突出艺术性与思想性的结合,在精彩纷呈里彰显传统艺术的时代精神,是一台精美、精炼、精致的戏曲晚会。

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戏曲艺术繁荣兴旺的喜人景象。参演剧目既有观众耳熟能详、传播较广的京剧、昆曲、豫剧,也有极富地方风味的婺剧、丹剧、绍剧、闽剧、晋剧、吉剧和川剧,可谓梨园百花齐放,剧种争奇斗艳。近年来,随着戏曲振兴工程的实施,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京剧像音像工程、“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等稳步推进,地方戏的保护传承取得明显进展,一大批地方戏呈现出新老融合、生机焕发的生动景象。

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群英荟萃、少长咸集,充分展现了我国戏曲艺术传承有序、后继有人的美好前景。84岁老艺术家童祥苓壮怀激烈,“杨子荣”英姿豪迈、气贯长虹;72岁老艺术家裴艳玲老当益壮,“林冲”夜奔,愁肠百结、令人动容;75岁老艺术家章其祥身手不减当年,“关羽”观阵,渊渟岳峙、声振屋瓦。而最小的一位主演只有10岁。尤为可喜的是,一大批青年戏曲工作者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唱念做打,功底扎实,对人物内心的挖掘与塑造,立体生动,给戏曲艺术增添了青春的力量。

晚会中一些剧目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深受群众喜爱。这既是因为其艺术价值高,更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承载着追求正义与美好的理想。豫剧《苏武》、绍剧《佘太君》、晋剧《于成龙》这三部戏,一部源自传统剧目,一部改编自京剧,一部是新创剧目,分别塑造了坚守气节的志士、爱国救国的英雄和清廉为民的官员三个人物形象,时代虽然不同,角色虽然各异,但家国情怀却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源远流长的家国情怀经过艺术家的匠心演绎,历久弥新。

戏曲不仅仅是传统的,也可以是现代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原汁原味的传统,表现内容却可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婺剧《信仰的味道》和壮剧《黄文秀》,分别塑造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和牺牲在扶贫一线的青年黄文秀,把“初心”与“使命”的主题用戏曲艺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具有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

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给人以优美的精神享受和深刻的思想启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戏曲艺术植根于人民,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审美心理,我们应该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发展,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绽放出时代光华,而更为群众所喜爱。

(摘编自2020年01月02日《人民日报》,张贺《让传统戏曲绽放时代光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2020年新年戏曲晚会追求精美、精炼、精致,所以晚会精彩纷呈,喜庆、祥和、大气、浓烈。
B.戏曲振兴工程的实施促成了近年来我国戏曲艺术繁荣兴旺的喜人景象。
C.大批青年戏曲工作者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继老戏骨之后成为戏曲舞台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D.蕴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的经典剧目经过艺术家的匠心演绎,更为群众所喜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总起论题,再展开分述,最后归结出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创新发展,使古老的戏曲艺术绽放出时代光华的中心论点。
B.文章论说近年来我国戏曲艺术的喜人状况时,从艺术形式、艺术人才、表现内容及思想价值等方面层层展开,各角度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
C.文章在论述戏曲表现形式的传统性和表现内容的创新性时,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增强说服力。
D.文章尾段引用习总书记的讲话,运用引用论证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承戏曲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B.实施戏曲振兴工程,可以使地方戏的保护传承取得明显进展,让一大批地方戏焕发出勃勃生机。
C.进入新时代,传统戏曲也应该是现代的,要用葆初心和担使命的思想,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D.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我们才可以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2020-09-20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2018级“零诊”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20年2月底,因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禁足宅家期间,当代作家网组织了一场就疫情、疾病与文学的讨论,形成了《思索在春天的边缘》,以下是部分节选:

问:面对疾病与疫情,您如何理解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世界,人类的进步与局限,人性的伟大与渺小等问题?

孙惠芬:从十七年前的SARS, 到如今的新冠肺炎, 在重复的人祸中,国家应急能力的增强、科研能力的增强有目共睹,可大自然对人性贪婪愚昧的惩罚、对人类漠视自然规律的惩罚也有目共睹,人类在自然序列中的渺小也有目共睹——一个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小小病毒,居然能致人毙命。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是突破局限的起点,认识到人类的渺小,是人类进步的起点,当渺小的人类对自然生物不再有丝毫傲慢,健康和平安才会得以护佑。为此,身为渺小人类的一员,愿天下所有人都能从我做起!

胡弦:人类与自然的话题是个老话题,征服说,适应说,和谐共处等等,我觉得都有道理,关键是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要把握好度。大自然随时会给人类以教训,而且,不管你积极还是消极地面对它,它都是会给你教训的。但作为人类,抗争是主旋律。还有,在疫情中,我觉得人最重要的不光是重新打量自然,打量世界,还要重新打量自己。王尔德说:只有通过爱,人才能接近麻风病患者的心和上帝的脚。这就是人性的重新找回。辨认大爱,找回我们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灾难,有时也能提供一个异乎寻常的通道。反之亦然,几乎每次大灾难中,我们挤压出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

问:您如何理解疾病与文学、疫情与社会的关系?

孙惠芬:文学是人学,人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无常规律,当一个个无常的瞬间发掘了人性的各种可能,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便有了更宽广的维度,人类鲜活的历史在文学里便有了光怪陆离的永恒。但这并不意味着,作家愿意看到灾难发生。疫情的暴发,体现的是社会生活的失序,人与自然关系的失序,虽然每一次失序的代价都将促成一次大的社会变革,但作为一个写作者,最愿意看到的是人性在灾难中的觉醒,社会机制在人祸导致的灾难中的重建与觉醒。

胡弦:疾病是文学恒久的母体,相互成就。疾病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有时是成因,有时是言说对象,有时是修辞手段。《鼠疫》中,鼠疫既是疾病,也指得了鼠疫病的时代。《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霍乱病人和相思病人的生理反应相类似,霍乱既是小说的背景,也指爱情是种病,当然还有更多的指涉。文学中的疾病,总会延伸到医学之外的领域,以建立文学表达的真正对象,比如象征的完成、隐喻的建立等,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触及人性、生命、道德。而疫情与社会,则是一种临时关系,使社会进入一段非常规时期,它给社会带来的是全方位冲击和考验,无论社会机制还是个体的每个人,都容易在疫情中现出平时不可见的一面。

王威廉:疾病及其结局的死亡,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不同的疾病类型,让我们意识到了生命的不同方面。比如传染病,让我们直接面对人的社会属性;比如外伤,让我们直观看到身体受到伤害后的残酷性;比如癌症,显示生命系统本身所出现的障碍,是一种生命系统的限度性结局。没有任何东西像疾病这样能使人完全深入地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认清生活的真实境遇。正是因为疾病,我们自以为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个可以灵活移动的身体,终于跟社会价值观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产生了无比密切的关系,我们这才真切地意识到,这个身体的自由原来是如此有限而脆弱。

在我看来,至少一半以上的文学作品都和疾病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疾病,便没有文学。《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咳血决定了林黛玉的性格和悲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头痛症与他多疑多思的性格也是一体的。因此,疾病对文学来说是百分之百的隐喻与象征,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正如没有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的人生。疾病会在任何层面上改变人生,正如疾病在文学的叙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阐释和转变的功能。苏珊·桑塔格的《疾病的隐喻》并非是要解构疾病在文学中的功能,它恰恰是以文学的方式针对现实层面中疾病在道德方面的过度阐释,以及相应的歧视与压抑。换句话说,将疾病的道德色彩通通剥离那是生物学而非文学,文学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德的关系。

4.下列对材料中“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有自己运行的规律,如果人类漠视自然规律,愚昧贪婪地对待,就会得到大自然惩罚。
B.小小的病毒就能致人毙命,这让人类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认识到了自身的渺小。
C.对待大自然,人类既不能自信得过了头,也不能完全消极无为,征服、适应、和谐共处说都有道理,关键是要把握好度。
D.无论人类多么积极,大自然都会给人类以教训,对抗自然灾难的最好办法是人间有爱。
5.下列对材料中“疾病、疫情与文学”关系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病、疫情使文学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有了更宽广的维度,让文学作品反映的人类历史更鲜活更丰富多彩。
B.疾病是文学作品的修辞手段,作家用它来建立隐喻、完成象征,以便更好地反映人性、生命和道德。
C.文学不可能将疾病作为疾病本身而接纳,疾病在文学叙事中承担着阐释和转变的功能。
D.文学不会像生物学那样剥离出道德色彩,它要做的恰恰是以悲悯与共情重建疾病与道德的关系。
6.疫情期间,《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花冠病毒》等与疫情有关的文学作品销量大增,请根据作家们的讨论分析人们热读疫情文学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收获

纪富强

秋天一到,老陶的院子里热闹起来。

门口是夹竹桃、百日红和大鸡冠子花,开得泼辣;墙角是丝瓜,一路奔袭,出了门外,吊满条条吐着黄芯儿的绿蛇;走廊两旁是青萝卜、小白菜,跃跃欲试,长势撩人;临近门槛,挤满了星星点点迎风招展的“朝天吼”小辣椒;南瓜们则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将胖身子在小南屋上肆意舒展;最后剩一棵甜石榴树哪甘寂寞,直蹿得十几米高了,引一伙聒噪的麻雀前来筑巢。

偶尔风过,院子里欢声笑语不寂寞;俄而雨落,小院里清新舒怡不落魄。秋高气爽,老陶就经常坐在这充实而丰盈的院子里,笑眯眯,乐滋滋,捧一本闲书,沏一壶龙井,直坐到落霞横斜,天光暗淡。邻居们就羡慕老陶,夸他精细、赞他勤励,羡慕他心态好,赋闲生活过得悠闲自在,趣意横生。

老陶的小区住的多是老人。这里地处城郊,交通不便,但房子却是村里开发的二层小楼,价格便宜,环境幽雅。对于退休爱静的老年人来说,这绝对是块安度晚年的妙地!

但也有年轻人来住——老陶在和邻居们打牌时就认识了一位,小陈,三十冒头,机灵善谈,学识丰厚,也懂得享受生活,最喜欢往人堆儿里扎,专爱凑老陶他们的场子。老陶他们下棋他就站在一边支着,老陶他们打牌他又想方设法入伙。大家都喜欢他,老陶更是格外欣赏,每次打牌总跟小陈搭档,几乎是攻无不克,所向披靡。

老陶听别人说,这小陈可不是个一般人,据说是某家企业的副总呢,年收入突破六位数!就有人当面打趣老陶,说老陶你过去也是一厂之长,人家小陈才是副总,你挣多少,人家又挣多少?大家同在一个小区里住,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

老陶听了,就乐,就说,我巴不得现在的年轻人都比我强呢,这说明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啊!不知不觉,一件轰动性事件却突然发生!小陈于某天被县检察院的警车带走了,罪名是涉嫌挪用公款!过了很久,竟被判了缓刑放回来!

等事情渐渐烟消云散,人们又见到久违的小陈,他明显瘦了,脸上盖颧骨都凸了出来。人们小心翼翼地与他招呼,他反而主动热烈回应,还跟先前一样去凑合老陶他们的场子。

时间一长,小陈就变成了牌桌上的常客。可曾几何时,老陶却变了脸;每次只要小陈一来,老陶起身拔脚就走,该下的棋立即扔了,没打完的牌干脆一把丢掉。

人们就觉得蹊跷。有人当面质问老陶,老陶啊老陶,人家小陈当官时你和他打得火热,现在遇到麻烦了,你就那么看不起人家?是啊!牌友们七嘴八舌地问。

老陶就苦笑,忽然却正了色道,你们这帮老家伙,小陈人还年轻,一点点挫折能算什么呢?他的路还长,怎么能老跟着我们打牌下棋呢?玩物丧志会毁了人一生的!

人们听了顿觉有理,小陈现在整天没事干,净跟他们这些老头子瞎掺和什么呢?

于是小陈再来凑场,所有老人都一齐摔了扑克、推了棋盘,匆匆走人!小陈脸上的嬉笑就忽然僵得结结实实,整个人如一截木头傻傻地戳在了原地。

如是几次,小陈再也不去凑场,心头恨死了老陶!从此见面,总是怒目相对,愤愤难安。

那是一个清凉的早晨,小陈忽听见门响,叫妻子开门。门开了,走进来的却是笑容可掬的老陶。老陶手上满满都是些好东西:肥胖的葫芦、苗条的丝瓜、修长的萝卜、烫过发的小白菜、救生圈样笨重的大南瓜、一塑料袋探头探脑的小红辣椒、一口袋扎着长辫子的大白葱......

小陈愣愣地迎进院子,不解地望着老陶。老陶笑着说,小陈啊,这些都是我自己种的玩意儿,收获了,给你尝尝鲜。自己下力气种的东西,香着哪!

小陈的眼眶一下就潮湿了,老陶的话似乎让他醍醐灌顶清醒过来。只有脚踏实地下力劳作,才能有真正的收获啊!他一时竟找不到话来开口,只是紧紧攥住了老陶的手。

这年初冬,小陈重新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天一冷,小区里人们已经不再外出串门、打牌了,小陈却忙活着进进出出,为各家各户送去了盆盆娇滴滴、红艳艳的百日红。

小陈逢人便说,收下它吧,自己种的可好看啦。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描写了老陶院子里长势喜人的蔬果植物,既反映了老陶退休生活的充实,也为下文写他将“收获”送给小陈作了铺垫。
B.老陶过去也是领导,“巴不得现在的年轻人都比我强”“日子越过越好”都是反话,暗示他预感年轻气盛的小陈可能出事。
C.从对小陈敬而远之,到主动帮助他走出人生低谷,看出邻居们既有见风使舵的一面,也有热情友善的一面。
D.本文通过对老陶和小陈人生经历的对比,反映出对某些身在高位之人利用公职谋取私利的行为的否定和批判。
8.本文以“收获”为题,有何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9.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两段的情节可以删去,你怎么看?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李善长荐,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首用文学受知,恒侍左右,备顾问。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已,论赏赉,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太祖悉称善。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是年八月史成,除翰林院学士

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云。甘露屡降,帝问灾祥之故。对曰:“受命不于天,于其人,休符不于祥,于其仁。《春秋》书异不书祥,为是故也。”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

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暑“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候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自少至老未尝一月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B.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C.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D.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及笄或许嫁时取字。社会交往中以示尊重而称呼。
B.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为历代儒家学子核心研习的书经。
C.翰林院学士,明代的翰林学士是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主管文翰,并备皇帝咨询,实权已相当于丞相。
D.休符,不祥的征兆。典出《东观汉记•丁鸿传》“柴祭之日,白气上升,与燎烟合,黄鹄群翔,所谓神人以和答响之休符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濂聪敏好学,记忆力强,通晓《五经》,因文学才华而受到明太祖的赏识重用。
B.宋濂通悉经史,善于讽劝。常引据经典礼法而讲解,辅侍太祖,太祖称赞,教导太子,太子虚心接受。
C.宋濂性情诚恳,言行谨慎。长期在宫中为官,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不泄露宫中情况。
D.宋濂诚实向善,为人仗义。如实回答太祖关于酒宴的问话,结交贤良大臣,为朋辈罪责敢于犯颜直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牣,将焉用之。
(2)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2020-09-20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2018级“零诊”考试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和惩治不法官吏,同宦官刘士元冲突,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来又改授通州司马。②元和十年,白居易上书,请求逮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结果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诗写舟中夜读元九诗,读至灯残灯灭,眼痛暗坐,足见元诗思想性、艺术性之高,感染力之强。
B.白诗前三句蓄势,尾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强烈效果。
C.元诗中景物描写渲染出了灰暗气氛,奠定了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
D.元诗第三句和白居易的“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有异曲同工之妙。
15.两诗的尾句,诗人借用“风雨”表达了哪些共有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2020-09-2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2018级“零诊”考试语文试题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样描写景物早晚明暗变化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暗用《庄子•外物篇》中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表现不可言传的人生妙趣。
(3)屈原《离骚》中写出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境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20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2018级“零诊”考试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7月18日,“实验6”号科考船在广州举行下水暨命名活动。我国科考船的建造水平__________,可与世界上最先进的地球物理综合考察船、同吨级的综合科考船__________。它________在室外浮坞上,首次面向公众揭开神秘面纱。船头“滴水鼻”借鉴了海豚速度快的身体构造,噪声少,气泡小,线型好,必然为水声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以前的科考船,更注重快速性,但往往________气泡下泄对船底声学设备的影响,(     ),船底的声学设备就会因气泡影响无法使用。“实验6”号这次采用的线型,可以保证气泡下泄的最优路径,对船底声学设备的影响可达到最小。“实验6”号正式服役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海上移动实验室”,能提高我国海洋探测能力和数据样品获取能力,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加快实现海洋强国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日新月异       相提并论       矗立       忽略
B.今非昔比       平分秋色       耸立       忽视
C.今非昔比       等量齐观       矗立       忽视
D.日新月异       各有千秋       耸立       忽略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船头“滴水鼻”采用了海豚速度快噪声少气泡小线型好的身体构造,必定为水声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B.船头“滴水鼻”采用了海豚身体构造,线型好,速度快,噪声少,气泡小,而且为水声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C.船头“滴水鼻”借鉴了海豚速度快和线型好的身体构造,噪声少,气泡小,可以为水声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D.船头“滴水鼻”借鉴了海豚线型身体构造,速度快,噪声少,气泡小,能够为水声学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导致在稍微大一点的海况下B.导致稍微在大一点的海况下
C.引起稍微在大一点的海况下D.稍微引起在大一点的海况下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2字。
疫情期间,人们自觉遵守“一米线”,切实感受到“距离产生美”的良好效果。疫情过后,“一米线”同样应当坚守。“一米线”是健康线。飞沫传染呼吸道疫病,在公共场所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_______,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一米线”也是文明线。保持距离不窥视,不仅是为了保障防疫安全,______。“一米线”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人们的规则意识;_______,丈量着个人文明水平。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名校
21. 分析下列一则新闻,用简要语言回答它从哪些方面报道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

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正式开启了中国人自主探测火星之旅。火星是离地球较近且环境最相似的星球,一直是人类走出地月系统开展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目前,人类已对火星实施了44次探测任务,其中成功了24次。这次探测任务凭借火星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的超强阵容,可一步实现“绕、着、巡”三步走,即对整个火星进行全球观测、成功着陆火星,以及火星车巡视勘测,对火星地形地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等进行科学探测。这是其他国家在首次实施火星探测任务时从未实现过的。基于现有航天能力,“奔火”飞行7个月左右即可到达。2300多年前,屈原仰望星空,以《天问》提出177个问题,阐发对宇宙万物的理性哲思。2300多年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体现着跨越两千多年的不懈求索。

2020-09-20更新 | 45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2018级“零诊”考试语文试题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困难(0.15)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市考入北京一大学的刘华即将毕业,听过秦玥飞、黄文秀的事迹报告,他也想回到生养他的乡村创业。他的选择引发了室友激烈地讨论:一些人认为理所当然地选择城市就业,对自己对社会都大有益处;另一些人支持刘华的选择,觉得面对艰难的就业形势,这是一条好出路。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就业创业,学院辩论社团决定举行一次辩论会。请你选择其中一方作为辩题,明确立场,写一篇辩论稿,交给该社团作为选择辩手的主要依据。支持的视为正方,反对的视为反方。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切合身份,符合背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09-20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普通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三2018级“零诊”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10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3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篇名句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3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论述类文本
4-60.65新闻、通讯、访谈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实用类文本
7-90.65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  其他小说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文言文阅读
10-130.65张廷玉  《明史》  文言文翻译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4-150.4白居易(772-846)  元稹(779-831)  诗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60.85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7-190.4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连贯  熟语(含成语)选择题组
200.6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10.4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20.15青年成长  人生感悟  价值理念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