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测评语文试题
辽宁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0-11 3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这对破除论文“SCI至上”和“过度追求SCI相关指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科研评价的政策制定始终受人才评价和职称评聘政策所左右,把科技评价与人才评价混同,就“科研”评“科研”,评价指标单一,重数量轻质量,重论文轻应用,以评价基础研究的指标来评价所有类型的科研。由于科技评价的功利导向,SCI从一个最初为了科研人员能在短时间内找到与自己研究工作密切相关的论文索引工具,在中国逐步变成一定程度上扭曲科学研究目的,绑架科研和学术评定,让科研人员爱恨交加的核心评价指标。如今,有人戏称SCI、ESI等指标就是学术界的GDP,原因就在于这些指标与奖金、拨款等物质利益因素直接挂钩。比如,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对学校员工发表的SCI论文实行奖励制度,而且把期刊分为不同级别种类设立不同的奖励金额。

(摘自李志民《评价与时俱进   科研回归初心》)

材料二:

囿于评估本身的局限,没有一项体系或模式可以对评估对象进行完美的评估。科研评估也不例外。换句话说,一个科研评估体系或模式必须预载并匹配评估目的,否则科研评估的信度和效度都将无从谈起。如何确立清晰且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具有可行性的评估目的,就变得至关重要。这是必须首要树立的科研评估原则。

跟随评估目的而来的,是评估目的预载及体系匹配的复杂性。政府部门的评估,其目的应该更多体现在监管和促进国家宏观科研目标与任务的达成,并勇于承担公共问责。对于各大学而言,其评估目的则完全不同,要侧重于科研过程和产出,以促进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贡献为首要功能。评估的复杂性决定了这两个不同主体的评估体系成模式,必须是有差别同时有协同关联的。

再次,正如绩效评估的天然局限一样,科研评估虽然是科研事业发展的必要环节,我们不能也不应该过分强调它的功能,而应该注意其应用的合理性与适切性,避免评估在科研和高教发展中的过于强势,导致评估主义的泛滥。日本的科研审计文化、台湾的SSCI综合征、香港的科研绩效主义都受到社会各界及专业团体的广泛批评,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负面典型和前车之鉴。

科研评估的目的性、复杂性和合理性,决定了科研评估的第四个原则——创建和采用各类科研评估体系的慎重性。在采用某一种评估体系或模式之前,对它的背景、原理、适切度、正负面效应都应该作全面、科学和文化的综合了解,而不是仅仅限于技术操作层面上的肤浅理解,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于借鉴而来的国际经验(包括SCI论文指标体系),这点尤为重要,而文化理解就显得十分关键。吃透其原理、精神及背后的复杂背景,才不至于盲目模仿、食洋不化。解决之道,当然不是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而是拿出勇气、敞开胸怀、面向世界,强化和海外华人学者的深度合作。

(摘自李军《破“SCI至上”,科研评估如何改进》)

材料三:

以SCI论文数量、被引次数、ESI高被引论文数量等指标为依据的科研评价方法常被比喻为计件制,即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品的数量和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来计算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这种评价模式在制造业广泛存在,适用于重复性劳动,而并不适用于创新性劳动,否则只能激励科研人员以牺牲创新性为代价去追求数量带来的回报。创新性劳动的评价应该以创新程度为基础,劳动成果应该差别对待。

普赖斯奖(科学计量学领域)获得者Francis Narin于1978年提出了关于科研评价中定量与定性指标关系的观点,他认为论文数量、被引次数等指标虽然最客观,但是离被评价对象真实状态最远,而离被评价对象真实状态最近的指标是同行评议。他的观点影响了一代科学计量人。《莱顿宣言》(2015年4月22日发表于《Nature》倡议;定量指标可用于支撑同行评议,但不能取而代之。遗憾的是,在评价实践中,同行评议往往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同行评议无效,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是同行评议的典范,至今在全球享有盛誉。英国的科研卓越框架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作为全球科研评估的典范,也几乎完全依赖于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制度的公信力依赖于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公正的科学家。从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来看,公开似乎不是必要条件,但在难以保证评审人不被非学术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同行评议过程接受全社会监督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是开放科学(Open Science)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开放评审人身份、开放评审报告、开放参与评审三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同行评议过程中的不透明、缺乏激励等问题,目前在一些学术出版集团、学术期刊、学术组织中颇受欢迎,例如,PLOS(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BMC(BioMed Central出版社)、Nature Communications、EMBO(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等等,而且加入开放同行评议的出版集团、学术期刊、学术组织越来越多。

(摘自李军《理性对待“SCI”用好“同行评议”》)

1.下列对“SCI至上”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SCI至上”是以评价基础研究的指标来评价所有类型的科研,在一定程度上扭曲科研的目的,绑架科研和学术评定。
B.“SCI至上”是把科研人员寻找相关论文的索引工具变成对科研人员的核心评价指标,从而将科研工作引上错误的方向。
C.“SCI至上”忽视评估本身的局限,用存在缺陷的体系或模式去评估对象,这种本身并不完美的评估没有信度和效度。
D.“SCI至上”实际上是依赖SCI的“计件制”来评估科学研究,这种只适用于重复性劳动的评估模式并不适用于创新性劳动,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引述国内大学实行SCI论文奖励制度的事实,是为了批判科研人员过于重视物质利益、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
B.材料二引述“科研审计文化”“SSCI综合征”“科研续效主义”等受广泛批评的事实,意在说明绩效评估的天然局限。
C.材料三将以SCI数量等指标为依据的科研评价方法比喻为计件制,运用比喻论证,化抽象为具体,说理生动形象。
D.材料三引述普赖斯奖获得者Francis Narin的观点,增强了论证的权威性,有力地说明了“同行评议”的重要。
3.下列研究结论,不支持材料基本观点的一项是(     )
A.研究者发现,量化指标对研究型大学设置更大的目标和更高的标准具有正面影响,它可以促使大学参与到追求更高质量的全球竞争体制之中。
B.大阪大学石川真由通过研究发现,对排行榜的运用无法确保不同年龄阶层的学者之间的公平,反而造成英美学术圈主导世界知识话语的趋势。
C.拉美学者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在全球排名和科研评估下的科研人员和学者,没有人能逃避“标准化”“商业化”和“同质化”的控制。
D.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泰瑞·伊哥顿教授观察到,英国大学体系中弥漫着唯审计和问责是瞻的风气,似乎人文学科将在这种灾难中彻底死去。
4.根据材料二,概括科研评估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5.“同行评估”有什么优越性?请根据文意进行归纳。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伤疤的月亮

刘云芳

我推门出来,满天都是星星,月亮只有半个,像被一把钝刀切开,切口上还留着不太整齐的曲线。它安静地挂在院子的正上方,成了我们家的私有财产。我对母条说,现在才知道,月亮原来是我家院子的肚脐眼儿。母亲笑,忍不住钻进窗帘贴着玻璃往外边瞧。

在这个夜晚,我们家也像是被切成两半儿的月亮。我跟母亲在村庄,弟弟和父亲在医院。

似乎很多年没有跟母亲独处过这么多天。一早,她起床,用左手穿衣服,穿鞋,用左手扶稳一把榆木拐杖,高一步低一步,走出屋子,用脚印把院子丈量两遍,再回来,用左手生火,煮粥。她喜欢提醒我:和面要用温水;别忘了把这盆食端给狗,还有鸡的食也送给它,顺道把鸡蛋也收了吧……她坐在那里指使我干这干那,仿佛二十多年前的光景:她要教会我各种生活的本领,把自己的各种经验倾倒给我,就像月光洒满院子。

她要用那半个身子,释放出对我全部的爱。白天,她怕我在屋子里冷,喊我去晒太阳。太阳看着我们,在椅子底下,刻出一幅母女相依的影子。晚上,她喊我快点去睡。我总是要在睡前为她按摩。她平躺着,身体展现在我面前。她的右胳膊僵硬,右手不由自主地攥起来,右腿明显比左腿短一截。它们都萎缩得厉害。我注意到了她肚脐下边竖着的切口。她注意到了我的目光,解释道,那会儿也是没办法。

那时,她只有二十一岁,怀了我之后,又紧张,又幸福。她感受到我在腹部一天天长大,肚子很快就鼓起来。大家都说她怀的可能是双胞胎。然而,与我一同长大的竟是一个肿瘤。它甚至抢了我的风头,快速地占领着地盘,它让母亲困顿,疲乏,让她瘦弱。几个月后的某天,她终于忍不下去了,坐着父亲赶的牛车进了城里的医院。

大夫望向她和父亲,孩子还要不要?若保孩子,就要等母亲完成分娩后才能手术,那时必定增加风险。若是保大人,现在必须手术,孩子能否成活就听天由命了,父亲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要保大人。母亲经历了手术,大夫从她腹部取出的肿瘤装了一小盒。之后,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任我自然生长。哪怕我出生后非常健康,她也总是对当时的选择心怀愧疚。我看着这道与我同龄的伤疤,安慰她,如果是我,我也会跟你们做同样的选择。她说,还是有个女儿好。

我查看她的身体,像在观察一棵老树的年轮。除了经历那次手术之外,她还经历过一次绝育术,这是那个时代女人的标配。

她的虎口有一道伤疤,那些年,我们家除了种地,便是喂牛。有一次。她拿着镰刀去割草,在一条细窄的小道上,前边忽然来了一头小牛,她往旁边一躲,不小心掉了一跤,镰刀的刀刃正好割在了虎口上,顿时血流不止。她包着一大块鲜红的布去邻村找大夫,缝了好几针。回来的时候,带回了一块鲜红的布。

她脚上也有一道伤疤。那一年,不知道为什么脚上忽然多出了一块骨头,她去城里看,大夫说那是骨质增生,需要做手术。术后,她坚持没有住院,为了省钱,她坐班车到山下,硬是爬上了山。那天,她坐在堂屋的一把木椅上,用从医院带来的纱布给自己换药。当时,我要赶去两座山那边的村庄上学,一去就是五天。我一走便没有人照顾她,我躲在门后的水缸边哭,她赶我,快走!那些天,她照常喂鸡,喂狗,后来感染了,敷了好久的药才好。

她脖子上也有块比指头肚略小的伤疤。她脑出血之后,昏迷了多日。每天都需要输液,两双手被扎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后来护士实在无处下手,说要做一个置留管,找来找去,选择在脖子下边的位置。我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母亲的皮肤上下刀子,那种感觉很不好受,几天之后,母亲忽然双目圆睁,上下牙紧紧咬合,从牙齿的隙缝里分泌出白沫。她犯了癫病。大夫说这可能是脑溢血后遗症。此后又犯过两次,吃了药也无效,我强烈要求护士将它拆除后,母亲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毛病。

躺在炕上,她把心里的伤疤也摊给我看。年少时她受的委屈、她做出的反击,成年之后的无奈,还有现在她的身体。说着说着,她哭了,我伸过手给她抹眼泪,感觉从眼角到发丝里仿佛隐藏着一条隐秘的河流。现在,河水溢出来了。

母亲终于睡着了。窗外的月亮好像不那么明亮了,我隐约看见,它已经斜了过去,去往右边的山梁上方。那里,春天正从一些干枯的枝头上伸出眼睛、耳朵来,虽然暗处仍然有积雪,但有些野草已经开始变绿,有些昆虫已经准备鸣唱,等着打破乡村无风之夜的安宁。多少生命在这样的笋节里待着,期盼着。

我想起生小儿子时,肚子胀得滚圆,生大儿子时留下的那道伤疤几乎要被撑开,成日里心惊胆战。最后的几天,我在灯光下照着镜子,肚皮反着光,我感觉自己像是托着一轮圆月亮,一轮有伤疤的月亮。

深夜里,母亲一次次醒来,给我掖被子。

有一次,我从梦里醒来时,母亲正在熟睡,听着她有节奏的鼻息,忽然觉得她的身体里贮存了满满的月光。有她在的地方,无论多深的夜,我心里都是亮堂的。我忍不住把头偎在她的枕边,仿佛自己还是个婴儿,仿佛她还年轻,仿佛,前边的日子都堆积在阳光里。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月亮的描写,既渲染了宁静而忧伤的气氛,又暗示了母亲坎坷的人生经历,
B.“忽然觉得她的身体里贮存了满满的月光”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出母爱的浓烈。
C.文章写“我”生儿子时身上的伤疤,并感觉自己是一轮有伤疤的月亮,深化了文章主题。
D.“仿佛,前边的日子都堆积在阳光里”一句表现了母爱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母亲身上伤疤的来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B.文章以“伤疤”为线索,采用插叙的手法叙写了母亲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艰辛。
C.文章善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如对月亮、月光和想象春天景象的描写。
D.文章语言质朴而又不乏生动,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怜爱之情。
8.“我”的母亲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章以《有伤疤的月亮》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困难(0.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号。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礼所因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原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汉九年,高帝徙叔孙通为太子太傅。汉十二年,高祖欲以赵王如意易太子,叔孙通谏上曰:“昔者晋献公以骊姬之故废太子,立奚齐,晋国乱者数十年,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此陛下所亲见。今太子仁孝,天下皆闻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原先伏诛,以颈血污地。”高帝曰:“公罢矣,吾直戏耳。”叔孙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高帝曰:“吾听公言。”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高帝,孝惠即位,乃谓叔孙生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为太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箸也。

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寝衣冠月出游高庙,高庙,汉太祖,奈何令后世子孙乘宗庙道上行哉?”孝惠帝大惧,曰:“急坏之。”叔孙生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坏此,则示有过举。原陛下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多宗庙,大孝之本也。”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B.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C.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D.孝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闲往/数跸烦人/乃作复道/方筑武库南/叔孙生奏/事因请间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帝,远古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有黄帝、颛顼、帝喾、舜、禹,被后世追尊为帝。
B.太子太傅,古官职名,即太子的老师;商周始置,汉沿置,秩二千石,职次于太常。
C.崩,驾崩,帝王之死:崩的等级最高,诸侯王妃子们死叫薨,再低一点的则叫殁。
D.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通通守变之道,及时制定朝廷仪礼。汉朝初建期间,群臣在朝廷上率性无礼,高帝担忧,叔孙通结合古代和秦朝的礼仪,制定了新礼节。
B.叔孙通知稳定之理,力谏高帝不易太子。汉十二年,高帝打算让如意代替太子,叔孙通为维护政权稳定,进谏力阻,终于使高帝放弃了初衷。
C.叔孙通识宗法之体,受命制定宗庙仪法。孝惠帝即位,大臣们不熟悉先帝俊园和宗庙的仪礼,叔孙通受孝惠帝之命,制定了宗庙的仪礼法规。
D.叔孙通守为臣之本,阻止孝惠帝自筑复道。为出行方便,孝惠帝欲建复道因其在宗庙通道之上,叔孙通竭力阻止,最终孝惠帝只得作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2)及上置酒,见留侯所招客从太子入见,上乃遂无易太子志矣。
14.叔孙通是从哪几个方面劝阻高帝放弃以如意易太子的打算的?请简要归纳。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梅花百咏(三十)

于谦

劲气棱棱傲雪神,乾坤生意自通真。

香同桂子还离俗,清比梨花不殢人

铁干摩空经岁月,冰魄入梦隔音尘。

等闲漏泄阳和信,地北天南无限春。


[注]①生意:生命力、生长发育的活力。②殢人:殢,泥、引逗、恋昵之意;“殢人”软柔缠人之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出句,由虚入笔,写梅花威严正直,凌然傲雪的品格。
B.首联对句,写梅花充满生机,与天地的生命力息息相通。
C.颔联出句,与桂花比较,从嗅觉写梅花超凡脱俗的特点。
D.颔联对句,运用典故,从视觉写梅花清而不殢,突出其高洁。
16.请简析颈联的写景技巧和尾联表达的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援诫兄子严敦书》中,告诫子侄,自己最厌恶、至死都不愿听到子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2)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和动静相生的手法把金陵秋景展现得活灵活现。
2020-10-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测评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的春天生机勃勃。远近的桃花开了,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长安街红墙边的白玉兰也吐露着春天的气息,无声绽放。昨天才发现刚刚冒出针眼大小的花骨朵儿,今天再看,就如玉如璞,温润洁白,仿佛青春期的少女,几日不见,就丰润饱满,变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北京的春天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柳树,对春天的到来反应最敏感的也是柳树。有人说,柳树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春风仿佛就是柳树的情人,对此,我深以为然。那漫长的冬季对多情的柳树来说够难熬的了,所以,①         ,柳树就躁动不安了,一夜之间在枝头绽出无数鹅黄的嫩芽,虽然小如细米,但一片一片的,在阳光下格外鲜亮,抬眼一看,不禁怦然心动。不过三五日,满树的嫩芽又都变成片片绿叶,像一个爱美的少女,用绿色装扮好自己,迎接心上人的到来,那种神态颇有几分羞涩,又有几分喜悦。阳春时节有“京城无处不飞柳”之说,在北京的石桥不远处,有一处白石庄,《帝京景物略》曾这样记载:“春,黄浅而芽,绿浅而眉,深而眼。春老,絮而白。”3月,京东通惠桥两岸“柳垂垂蘸河,漕舟上下达”,好一片江南春色。树枝上的小鸟欢呼雀跃,放开春天的歌喉,②         

18.下列对文中使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排比   对偶B.比喻   拟人   对偶
C.比喻   拟人   引用D.比喻   引用   排比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远近的、粉粉的、一簇簇、一片片的桃花开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0-10-0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测评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难(0.4)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兵贵神速,武汉火神山医院塑造了速度的奇迹。②有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也令人惊叹:③5小时内拿出设计方案,不到24小时绘出设计图,④最高峰时工地上达7000多名工人,⑤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和各种设备同时作业。⑥透过这场速度的接力赛,⑦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建筑能力的高水平、高质量,⑧更看到了为了防控疫情,与死神竞速,中国人以“拼”的速度迅速搭建起一座抗击疫情的“安全岛屿”。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22. 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为迎接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第五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5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展,包括北京的料器、天津的泥人张、河北的秸秆扎刻等在内的数十项非遗项目精彩亮相。为期5天的联展主题为“寻匠务本”,旨在整合三地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共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交流、合作平台,展现三地非遗之美、文化之美和传承发展的实践,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大众。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京城北面有一处老宅子:九十九间半。这所清代先民的私人住宅,用一个个天井,分割出一方方既独立、又有联系的天空。房子很多,还差一点点,就凑成一个整数,离皆大欢喜、功德圆满只差半步,可主人偏偏建了个九十九间半。半间最好,有日头的朗照,有微风细雨的轻飘,花香暗自墙角来,浮尘渐去远烦恼。九十九间半,总有一丝缺憾和希冀留在尘世上,剩下的那半间,就像一只光洁瓷碗留下的微微豁口,人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总是那么圆满。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0-10-1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测评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散文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15司马迁(前145-前90)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于谦(1398-1457)  诗  表现手法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情境补写  语句(语段)表达效果选择+表达
210.4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220.65压缩语段  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4青年成长  哲理与生活  人生感悟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