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10-25 675次 整体难度: 较难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节选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贵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礼记》引录孔子的话——天下为公可以理解为公正、公平、合理,强调人与人之间、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诸侯国与中央政权之间的相处,要友爱,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张载则提出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础上的提升。太平有两义: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这中间含有生态平衡之义;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由于太平概念视界阔大,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主要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相处,这种友好相处就是没有战争。张载提出的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义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这一理念认为,这种太平不能只是一时的,而应是万世的,换句话说,张载要的是永久的太平。这万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来?张载提出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就不能靠等,靠恩赐,事实是太平等不来,也没有谁能恩赐,,就是开拓,并发、开创。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时也会有最大的牺牲。

家国情怀以及家国情怀的放大版——天下情怀,是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核。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里得到彰显。在同一个时期,张载畅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曾让张载师事之的范仲淹则高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种种原因,张载、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体现在有限的实践中,而绝大部分只是作为一种梦想而存在。

然而,在今天,时代不同了。中华民族遇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历史机遇,振兴中华不再只是梦,而是正在真正化为现实。在举国上下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斗的今天,我们的诗人、作家、艺术家、美学家是不是应该有不负时代的新作为、新创造呢?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节选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有删改)

材料三:

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节选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国”是将“家”和“天下”串联起来的现实的伦理实体,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B.中华文化的礼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历史悠久的共同体想象,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成为中国人价值观中的伦理自觉。
C.“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尽管境界不凡,但因为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愿望本质上还是空想,不可践行。
D.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引导人们在意识形态上从家庭伦理逐渐向公共精神转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礼记》中的话,强调了中国古代谈及“天下”时总是将它和“公”“太平”相联系的观点。
B.张载“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为公”思想的发展提升,“开”字体现了一种积极入世,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
C.基于中国国情,我们在日常生话中完全沿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或照搬现代社会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国人共同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3.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三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
B.“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论语》)
C.“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礼记》)
D.“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
4.试简要说明材料二是如何对“天下情怀”展开论证的。
5.我们今天应当如何践行“家国天下”观?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节选)

丁玲

①“开会啦!”张裕民跳上台中央,“咱们村闹土地改革到如今已经十多天了,咱们要翻身,可不容易,咱们村上有好些剥削咱们的地主,咱们今天就来拔尖。昨天晚上咱们把那个有名的人,混名叫赛诸葛的扣下了! ……”

②人们不觉鼓起掌来,并且吼着:“扣得好!打他那个狗命的!"

③张裕民又说:“今天咱们这个会就是和钱文贵算账。”

④这时只见刘满急得不成,他从台下跳上了台,瞪着两只眼睛,举着两个拳头,捶着自己的胸脯,十年来爹被钱文贵害死、二哥被钱文贵害疯的冤气填满了胸膛。刘满忽然把两手举起,大声喊:“咱要报仇!”

⑤“报仇!”雷一样的吼声跟着他。拳头密密的往上举起。大家都跟着他,用力的喊。那边妇女也使着劲。

⑥“咱也要同钱文贵算账咧。”王新田那个小伙子跳了上来。几天的工夫,已经改变了他,他好像陡的长大了几岁。他不再是那么荒荒唐唐的,他心里已经有了把握,他把闹斗争这件事看成了天经地义似的。

⑦接着又一个一个的上来,当每一个人讲完话的时候,群众总是报以热烈的吼声。大家越讲越怒,有人讲不了几句,气噎住了喉咙站在一边,隔一会,喘过气来,又讲。

⑧文采几人从来也没见过这种场面,他们禁不住兴奋和难受。尤其是老董,他高兴的走来走去,时时说:“啊,这下老百姓可起来了!”他们觉得机不可失,他们商量趁这劲头上把钱文贵叫出来,会议时间延长些也不要紧,像这样的会,老百姓是不会疲倦的。

⑨三四个民兵把那个钱文贵押上台来。钱文贵穿一件灰色绸子夹衫,白竹布裤子,两手向后剪着。他微微低着头,眯着细眼,那两颗豆似的眼珠,还在有力的睃着底下的群众。这两颗曾经使人害怕的蛇眼,仍然放着余毒,镇压住许多人心。两撇尖尖的胡须加深着他的阴狠,场子里没有人说话。

⑩几千年的恶霸威风,曾经压迫了世世代代的农民,农民在这种力量底下一贯是低头的。他们骤然面临着这个势力忽然反剪着手站立在他们前面的时候,他们反倒呆了起来,一时不知怎么样才好。有些更是被那种凶狠的眼光慑服了下去,他们又回忆着那种不堪蹂躏只有驯服的生活,他们在急风暴雨之前又踌躇起来了。他们便只有暂时的沉默。

这时只有一个钱文贵,他站在台口,牙齿咬着嘴唇,横着眼睛,他要压服这些粗人,他不甘被打下去。在这一刻儿,他的确还是高高在上的,他和他多年征服的力量,在这村子上是生了根的,谁轻易能扳得动他呢。人们心里恨他,刚刚还骂了他,可是他出现了,人们却屏住了气,仇恨又让了步,这情形就像两个雄鸡在打架以前一样,都比着势子,沉默愈久,钱文贵的力量便愈增长,看看他要胜利了。这时忽然从人丛中跳上去一个汉子。这个汉子有两条浓眉,和一对闪亮的眼睛。他冲到钱文贵面前骂道:“你这个害人贼!你谋财害命不见血,今天是咱们同你算总账的日子,这台上没有你站的份!你跪下!给全村父老跪下!”他用力把钱文贵一推,底下有人响应着他:“跪下!跪下!”左右两个民兵一按,钱文贵矮下去了,他规规矩矩的跪着。于是人群的气焰高起来了,人们只有一个感情——报复! 他们要报仇!他们要泄恨,从祖宗起就被压迫的苦痛,这几千年来的深仇大恨,他们把所有的怨苦都集中到他一个人身上了。

他们一边骂一边打,而且真把钱文贵拉下了台,于是人更蜂拥了上来。眼看要被打坏了,张裕民想起章品最后的叮嘱,他跳在人堆中,没法遮拦,只好将身子伏在钱文贵身上,大声喊:“先不要打死。慢慢来!咱们得问县上呢!杀人总得经过县上批准。”

人群中有人提议把他的财产充公大家分,大会便讨论着没收他的财产的问题,他的田地以外所有的财产,立刻由农会贴封条去。留多少给他,交由评地委员会分配。

(有删改)

[注]①张裕民,是暖水屯的第一个党员和党支部书记,是农民群众的领导人物。

②赛诸葛即村里的地主恶霸钱文贵,村里的“八大尖”之一。

③章品,县宣传部长,共产党员

[助读链接]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所描写的是1946年华北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的情况,通过暖水屯一个普通村庄的土改运动,从发动到取得初步胜利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出各个不同阶级不同的精神面状态,并且展现了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踏上的光明大道。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集中反映了土改运动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尖锐斗争,细致描写了两个阶级在决战时刻的表现,引人人胜。
B.走上批斗台的钱文贵,从横着眼睛想压服这一群找他算账的农民,到在农民的痛打之下狼狈不堪,前后对比强烈,大快人心。
C.文章第10自然段描写的农民已经超越了暖水屯的农民界定,写出了世世代代的中国劳动人民向统治者低头的普遍特点。
D.小说取材于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着眼小村庄,聚焦普通人,在“小视界”中反映宏大的时代主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斗争是本小说的主线,节选部分围绕着对地主恶霸钱文贵的斗争展开,情节越紧凑,越显示出斗争的紧张和激烈。
B.文章描写点面结合,既将镜头对准个体人物进行细致描摹,又照顾到“群情激奋”的情绪渲染,富有生动的现场感。
C.文章语言富有张力,如写钱文贵“有力的睃着底下的群众”,“钱文贵矮下去了”,“睃”和“矮”表现力极强。
D.文章在情节推进过程中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意蕴丰富,感染力强,使小说更富有厚重的历史感。
8.在群情激愤之时,文章宕开一笔,写农民被钱文贵的眼神吓住,气氛一时沉默,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9.文章刻画的人物是富有生命力的,他们随着改革的深入不断地成长着,请结合节选部分的文本分析文中人物的成长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三月无君则吊,不以急乎?”

曰:“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礼曰:‘诸侯耕助,以供染盛;夫人蚕缫,以为衣服。牺牲不成,粢盛不洁,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惟士无田,则亦不祭。’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

“出疆必载质,何也?”

曰:“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曰:“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曰:“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者,与钻穴隙之类也。”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瞒,以为柱则露,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窳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天,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节选自《庄子·人间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B.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C.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D.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
A.粢盛,“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是指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B.牲杀,是指畜牧和田猎得来的牺牲。
C.栎社树,是指被拜为土地神的栎树。其中,栎为树名,社为土地神。
D.文木,这里指纹理纵横交错形的树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古之君子仕”的观点是对孔子“学而优则仕”这一强调人仕的基础在于修身的的传统儒家“入仕观”基本思路的继承和发展。
B.孟子将入仕和农夫与耒耜不可须臾分离相类比,来强调“古之君子仕”,将不遵循正道而从政做官比喻成穿洞挖缝这类行为,来强调入仕“必由其道”。
C.“观者如市”、匠石弟子慨叹“未尝见材如此其美”,这是对栎社树充分实现其自然性的一种大美的赞赏;“匠石不肯视,行不辍”,这是对其无功无用的不屑一顾。
D.栎社树的“无所可用”是其自身努力探寻的结果。以易沉于水拒绝成为舟船,以速朽拒绝成为棺椁,以易遭虫蛀拒绝作为梁柱,这些都是栎社树长久探寻所得的种种拒绝方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
(2)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14.请依据文本简要概括孟、庄二人的处世之道。
2020-10-2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刘长卿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5.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送别诗,题目中交代了主要事件,语句平易晓畅,感情真切自然,读后让人有一种惆怅的心绪。
B.诗歌起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都属于人生艰难,从而将深沉的感慨寄寓其中,令人读来伤感。
C.“几处移家逐转蓬”句诗人使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遇风飞转的蓬草形象写出了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抒发了自己在羁旅生活中漂泊不定的人生感触。
D.诗歌尾联写两人分别之后相隔千万里,山高水阔,在此离别的时候充满了无尽的感伤,抒发了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16.有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语言浅近但感情深沉,你认同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适中(0.65)
名校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有很多形象特质,“文质彬彬”即是其一,孔子认为君子需要文质兼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事不可颠倒始末,《大学之道》中说明这个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10-2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联合检测语文试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奇迹,靠劳动书写。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征程中,凝结了劳动者的智慧,(          )了耕耘者的汗水。经济学家科斯曾感叹:中国人的勤奋,令世界惊叹和汗颜。正是这样的勒奋,创造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创造了举世罕见的成就。“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中国的美好未来不会从天而降。脱贫攻坚、深化改革的实践,绿色中国、制造强国的愿景,都要靠劳动的双手来托举。

个体的梦想,靠劳动实现。时下,有人把“躺着挣钱”“天上掉馅饼”当作人生愿望。殊不知,没有劳动,就没有价值,更没有经济增长与财富积累。有人说,幸福不是唾手可得的,但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只有劳动的汗水,才能浇灌出幸福的硕果。

当然,号召辛勤劳动,不等于容忍无休止的加班;鼓励奋斗拼搏,不容许(          )地侵犯休息、健康权益。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设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让劳动者享荣光、得实惠,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保障,劳动者的创造力就会充分涌流。

《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为祖国献石油》,一首首老歌让我们回忆起劳动者(            )为国奉献的动人场景。而时下的我们,使命在肩,心怀梦想,唯有以劳动作为人生的(          ),方能唱响新时代的壮丽乐曲。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19.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浸染       肆无忌惮        夙兴夜寐          基点
B.浸染       随心所欲        夙兴夜寐          基调
C.浸透       肆无忌惮        胼手胝足          基调
D.浸透       随心所欲        胼手胝足          基点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设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让劳动者享荣光、得实惠,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保障,劳动者的创造力就会充分涌流。
B.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设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保障,劳动者的创造力才会充分涌流。
C.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让劳动者享荣光、得实惠,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尊严.更有保障,劳动者的创造力就会充分涌流。
D.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劳动光荣的社会氛围,让劳动者得实惠、享荣光,让劳动者的生活更有保障、更有尊严,劳动者的创造力才会充分涌流。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名校
21. 结合语境,在所给材料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性,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很多人认为他们可以消除自己的情绪,所以当有情绪时,。实标上,情绪是一种能量,不会因压抑而消失,只能释放和转化。面对情绪,。因为当人们能看到自己的情绪,并坦诚地说出困扰他们的情绪时,情绪就得以释放。当然,当别人向我们宣泄情绪时, 。正是这种倾听的态度,才促成人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困难(0.15)
名校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20年9月4日下午,生态环境部在京向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颁发福清核电5号机组运行许可证。15时30分,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炉燃料装载正式开始。随着第1组燃料组件顺利入堆,标志着该机组进入主系统带核调试阶段,向建成投产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悉,华龙一号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创新采用177堆芯设计,降低了堆芯功率密度,提高了设计安全水平。为保证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首炉核燃料装载工作顺利开展,建设团队充分考虑华龙一号堆芯燃料组件布局及数量的差异,开展首炉装料演练,优化装料步序,确保首炉装料的安全可控。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对真理所能表示的最大崇拜,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去履行它。”——艾默生

“要是我们只限于梦想,那么谁来使生活成为美丽的呢?”——高尔基

“实”的造字本义为柜子里装满了贝壳,指家境富裕;进而引申为充盈饱满没有空隙;再进一步引申为有内涵、不虚假。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我们又应该怎么去做呢?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和含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作文主题
6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4学术论文非连续性文本
6-90.4丁玲(1904-1986)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其他小说  鉴赏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4《孟子》  文言文翻译  杂记(山川、景物、人事记)  概括中心意思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4刘长卿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鉴赏诗词语言  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6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4一般词语  辨析并修改病句  标点符号选择题组
210.85情境补写语言表达
220.15压缩语段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65青年成长  传承与创新  哲理与生活  材料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