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湖北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20 48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一、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如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二、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显著,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更加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很多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三、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摘编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

材料二:

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以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后,如今人们渐渐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致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身姿。

(摘编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

材料三: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与历史、政治等因素仍有关系。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肆意鞭挞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与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整体进行观照有关。
C.中国生态文学应立足于中国化表达,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D.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全人类读者也更容易广泛接受和认可这种文学形式。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以及主客联欢图,抒发了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却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C.陈忠实的《白鹿原》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鹿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呼唤了人类天性的回归。
4.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5.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试分条陈述。
2020-11-14更新 | 53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一饼

赵登科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老牛是个卖饼的。

宝庆和平街最末的一间小木屋,上插一黄布幌子,写着“留一饼”三个大字。幌子的左边,有一棵大桂花树,它到底活了多少年,没人能说得清,总之没五个汉子是别想抱住它的腰。桂花树底下,摆着张躺椅,老牛没事就躺在椅上摇着把破蒲扇,吹着悠悠的凉风。

老牛这人,人善,心慈,可就是太固执。就拿这卖饼来说,十多年了,每天只做200个,一个不多,一个也不少。这些个饼,没半个时辰就抢光了,弄得许多想吃的吃不到,吃到的吃不饱,怨气满街。

光这还不算什么,更让人气的,是老牛拿着最后一个饼在你眼前晃晃,然后装进袋子,说一句:“不卖了。”

关于老牛为啥留一饼,有人说那是老牛的秘方,得留一饼揉碎在明天的面团里,还有人说那是老牛留给自己吃的。

“留一饼”就是留一饼,谁来了也不卖!

老牛刚开始卖饼时,生意并不好,店铺在街末,铺前又有大树挡着。可是老牛仍然坚持每天做200个饼,卖不完的亲自送给街上的乞丐。

和平街的张老爷是个有头有脸的大人物,连当官的都敬他三分。这一天张老爷过生日,许多卖吃的、卖喝的店铺,纷纷关了门,给张老爷贺寿去了。老牛不去,“管他张老爷还是赵老爷,他过他的寿,我卖我的饼。”

别的铺子关了门,那些卖力气的汉子找不到填饱肚子的地方,只得远走几步到老牛的铺子里。没一会儿,竟然排起了长队。

饼快卖完时,来了个白净男人,他从队伍后面插了过来,摸出一两银子,往老牛桌上一掷:“两个饼,快点。”

老牛像是没听见,继续笑着装饼,笑着收铜子。白净男人猛地一拍桌,银子跳得大拇指那么高:“老头,你聋了吗?”

老牛瞧也没瞧白净男人一眼:“饼不多了,现在到后面排队说不定还能吃上一口。”

白净男人伸出手,一巴掌拍向老牛,却被一个拿折扇的男人一把拦住。折扇男人推着笑脸:“我们这就去排队。”待到白净男人时,刚好还剩下最后一个饼,老牛把饼装好,指指挂在门口的幌子,“留一饼!”

白净男人顿时来了气,“知道我家公子是谁吗?你……”折扇男人瞪了白净男人一眼,“好,我们明天再来。”

第二天一大早,折扇男人果然来了,吃了几口饼,说了几句“好吃”,离开了。

折扇男人走了快一个月时,有人敲锣打鼓送来一块牌匾。轿子里走出来一个白净男人,男人揭开红布盖头,上写“留一饼”三个大字。看热闹的人上前一看那题款,惊了一声:“这……这竟然是当今皇上的亲兄弟……康……康亲王写的!”

就在宝庆人都听说了这事,来看康亲王的亲笔题字时,老牛铺子前的牌匾却不见了。宝庆人问他,他指指铺子里的一个角落:“在那呢!”

让老牛扬名的倒不是他的饼,也不是康亲王题的字,而是宝庆城人人都在传老牛要被杀头。你想想,把亲王题的字丢在犄角里,杀十次头恐怕都不够。

传言像一阵风,连宝庆的小角落都吹到了。宝庆人都早早地排队到老牛的店铺前买饼,生怕明天就吃不上了。

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一年也过去了,老牛的头还长在脖子上,老牛还悠闲地在桂花树底下摇着那把破蒲扇。

年到古稀的老牛,还是一个人在铺子里做饼。有好心的小伙子来老牛店里帮忙,有时会问起老牛做饼的秘诀,老牛总是笑笑:“你看这胖胖圆圆的饼,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

老牛走了,老牛走的前一天还在做饼。老牛的愿望是把最后一个饼带到棺材里,他做到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老牛性格固执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对此显然带着一种欣赏的态度,这与小说要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B.文章中老牛作为卖饼者,从职业里参透人生,将职业与为人处世很好地融为一体,他也因此赢得了人们的认同与尊重。
C.文章中老牛敢将匾额扔在角落里,是因为通过卖饼一事,他已对康亲王的人品和气度有所了解,并不担心有性命之忧。
D.文章中老牛说“放高处不俯视你,放低处不仰视你”,表面上指饼的特点,实际上道出了老牛的性格特点与人生追求。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特点,大桂花树这一物象与主人公老牛的形象可谓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B.文章运用伏笔手法,对老牛到底为什么要“留一饼”始终没有明确的说明和交代,增强了故事的神秘感和可读性。
C.文章写买饼时,白净男人飞扬跋扈的言行与老牛坦然自若的应对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矛盾冲突中推动着情节发展。
D.文章中老牛对张老爷、身份显然不一般的折扇男人以及普通的买饼者一视同仁,这样写更有利于刻画其人物形象。
8.文章中老牛的高超饼艺主要是采用哪种手法来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9.文章以“留一饼”为题,有哪些内涵?试加以简析。
2020-11-1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肃之字公仪,迪弟子也。以迪,监大名府军资库。大河溢,府檄修冠氏堤,工就弗扰,民悦之,请为宰。邑多盗,时出害人。肃之令比户置鼓,有盗,辄击鼓,远近皆应,盗为之衰止。为御河催纲。横陇之决,使者檄护金堤,满岁无河患。通判澶州。契丹泛使将过郡,而楼堞坏圮,肃之谓郡守曰:“吾州为景德破敌之地,当示雄疆,今保障若是,且奈何?” 遂鸠工构城屋,凡千区。已而中贵人衔命来视,规置一新,惊赏嗟异,闻之朝。擢知德州,提点开封府界内县镇,夔路、湖南刑狱。侬蛮暴岭外,肃之亲捍诸境,会蒋偕失利,亟率兵往蹑于临贺,贼引去。狄青、孙沔交荐之,徙湖北转运使。辰阳彭仕羲叛,讨平之,犹以过左迁,知齐州。改江东、两浙、河北转运使,进度支副使、江淮发运使。神宗初即位,谅祚寇大顺城。肃之入奏,帝访以西夏事,奏对称旨。以为右谏议大夫、知庆州;数日,徙瀛州。大雨地震官舍民庐推陷肃之出入泥潦中结草囷以储庾粟之暴露者为茇舍以居民启廪振给严儆盗窃一以军法从事。天子闻而嘉之,遗使劳赐。迁天章阔待制、知开封府,出知定州。还,权三司使,又出为永兴军、青齐二州。丰二年,复知开封,为枢密都承旨,加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四年,提举太极观。卒,年八十二。肃之内行修饬,母丧,庐墓三年,不入城郭。季弟承之,生而孤,鞠育诲道,至于成人,遂相继为侍从。帝称其一门忠孝云。

(节选自《宋史·李肃之传》)


【注】①迪:李迪,字复古,真宗、仁宗朝宰相。②催纲:官名。③泛使: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一般使节。④侬蛮:侬智高,宋羁縻广源州壮族首领。皇祐四年起兵反宋,五年被宋将狄青击败,退走大理,至和二年为大理国王所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雨地震/官舍民庐推陷/肃之出入泥潦/中结草囷以储庾粟之暴露者/为茇舍以居民/启廪振给严/儆盗窃/一以军法从事/
B.大雨地震/官舍民庐推陷/肃之出入泥潦/中结草囷以储庾粟之暴露者/为茇舍以/居民启廪振给/严儆盗窃/一以军法从事/
C.大雨地震/官舍民庐推陷/肃之出入泥潦中/结草囷以储庾粟之暴露者/为茇舍以/居民启廪振给严/儆盗窃/一以军法从事/
D.大雨地震/官舍民庐推陷/肃之出入泥潦中/结草囷以储庾粟之暴露者/为茇舍以居民/启廪振给/严儆盗窃/一以军法从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指封建时代因为祖先有勋劳或官职高,子孙得以受封、得官或免罪。
B.提点指官名。宋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C.左迁指降官贬职,与右迁相对。中国古代尊右卑左,故谓贬官为左迁。
D.西夏指国名,党项拓跋氏所建,先与辽、金、宋对峙,后为蒙古所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肃之精明干练,造福一方百姓。县中多盗,他让百姓家家设鼓,遇有盗警,则击鼓以应,使盗贼企图难以得逞;又妥善保护河堤,百姓终年不受水灾。
B.李肃之见深识远,虑事细密周到。任官澶州时,他担心城墙塌坏,给辽国使者以觊觎之念,因而聚集工匠,将城内修茸一新。中贵人看到后,大为叹赏。
C.李肃之才兼文武,并非一介书生。在提点湖南刑狱任上,他于蒋偕战败后,迅速统兵追击叛贼,敌人引兵退去,紧接着又讨伐平定了辰阳彭仕羲的叛乱。
D.李肃之为人孝友,深受皇帝赏识。他孝顺母亲,友爱兄弟,尽心抚育教导身为孤儿的幼弟,使其长大成人。兄弟相继任侍从之臣,被皇帝赞为一门忠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河溢,府檄修冠氏堤,工就弗扰,民悦之,请为宰。
(2)肃之内行修饬,母丧,庐墓三年,不入城郭。
14.李肃之为何升任“右谏议大夫、知庆州”?请简要分析。
2020-11-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易(0.8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寓居精舍书事

卢汝弼

叶满苔阶杵满城,此中多恨恨难平。

疏檐看织蟏蛸网,暗隙愁听蟋蟀声。

醉卧欲抛羁客思,梦归偏动故乡情。

觉来独步长廊下,半夜西风吹月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落叶、杵声起兴,引出满腹愁情。“杵满城”即满城尽是捣衣之声。
B.第三句为“诗家语”,主语实是诗人自己,写他无奈中看蜘蛛于檐下织网。
C.第四句拟人,写“暗室”尚且因蟋蟀声而愁,更何况是多愁善感的诗人呢?
D.颈联“抛”字化抽象为具象,旅人思绪本为无形之物,却像可以抛掉一般。
16.本诗尾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情感?试简要分析。
2020-11-14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了曹操文治武功集于一身的“枭雄”形象。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刻画出琵琶女结束演奏、准备自述身世时的动作与神情。
(3)《曹刿论战》中,曹刿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才决定追逐齐军。
2020-11-14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我常常记得,傍晚时分,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整一匙乳白色的猪油,浇一勺红褐色的酱油,坐在“户定”(厅门的石阶)上细细品味猪油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有时候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我记得当时我们镇上住了一位卖酱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都会推着酱菜摊子在村落间穿梭。他沿路摇着一串清脆的铃铛,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他的铃声。每次他走到我们家的时候,都在夕阳落下之际,我一听见他的铃声就跑出来,看见他浑身都沐浴在黄昏柔美的霞光中。那幅画面,那串铃声,使我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灵深处的美感全唤醒了。

有时候幸福来自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有时候幸福来自看到菜园里留下来做种的萝卜,开出了一片宝蓝色的花朵……

生命的幸福原不全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也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都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地位尊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有烦忧。这是人世间真实的面貌。

18.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南方古猿的脑量(450-650毫升)高于一般化石猿类和现代类人猿。
B.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经过山西北部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C.欧阳修说得好:“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D.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手法,请分别对其形式、作用进行简要分析。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0-11-14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较易(0.85)
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全民健康是公共卫生的基石。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③坚持预防为主,④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⑤有效控制危害健康的因素,⑥消除了一大批重大疾病。⑦2012年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医疗改革,⑧在较短时间内树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⑨医保覆盖面95%以上人口。⑩如今,医药卫生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中国正在积极探索中国式的解决办法。

2020-11-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容易(0.94)
名校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7月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首颗Ku频段高通量宽带商业通信卫星一亚太6D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亚太6D通信卫星是中国首个Ku频段全球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首发星,同时也是中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输出功率最大、设计程度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代表着中国高通量通信卫星研制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适中(0.65)
名校
23. 按要求完成作文。

最近,很多新闻媒体就文明习惯养成纷纷推出公益广告:“公勺公筷,文明用餐”“拒食野味,走向文明”“保持社交距离,尊重他人合法隐私”等等。对此,也有人持不同看法。有的说:“原先的习惯,很难改啊!”有的说:“文明习惯要从小培养,我年龄大了,有些文明习惯不太适应啊!”还有人说:“讲究文明习惯一阵风,过后就烟消云散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高中生身份给本市精神文明网“文明习惯大家谈”栏目写一篇文章,倡导大家“养成文明习惯,人人行动起来”,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9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3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非连续性文本
6-90.65其他小说  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脱脱等  古代文化常识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85诗  分析、理解古诗内容  表现手法  评价思想内容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标点符号语言表达
210.85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
220.94概括要点语言表达
六、作文
230.65材料作文  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