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0-11-30 1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画具有写形、象形之历史传统。虽然文人画重写意简笔,但仍有写实工笔的意蕴存在于中国画的形式和精神之中,否则,中国画会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而西方之古典写实方法在中国也会水土不服。无论是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教学与创作体系,还是周昌谷、方增先等人的新渐派人物画,都较为成功地将西方写实因素同中国水墨画相结合,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发展。如果中国画本身没有工笔写实的历史传统和白描、色彩韵染等方法,这种结合就没有基础,这种革新也就不会成功。

中国美学精神又有言志表情的传统。先秦至汉魏美学,将诗歌、音乐和书法都看成是心灵意志和情感的表达。汉魏六朝绘画美学虽然主形和重形,但是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对于绘画仍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理论上主要表现在东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传神观照”,及南朝宗炳的“畅神"和谢赫的“气韵生动”等观念中,顾恺之、宗炳、谢赫都是著名画家,他们在强调写形、象形的同时,还注意到写形状物的精神表达,即更高的精神与心志内容的要求,就是要“写神”、“传神”,还要“畅神”,借以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对“意”的表达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指出“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苏轼进一步发展了士大夫画观即文人画观,强调以画达意,以诗适情,而到元代倪瓒,更鲜明地提出“聊以写胸中逸气”。此外在创作中,唐代王维提出水墨为最上。五代董源、巨然,到宋代文同、苏轼、米芾,再到元四家、吴门四家、清四王,水墨写意成为主要表现方法,写意自然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中国画家和理论家辩证把握了主体与客体二者的关系,既强调写形,也强调传神;既强调写实,也强调表意。用南朝姚最《续画品》中的话叫“心师造化”。由于中国文人水墨画有写意特征,所以在20世纪初,当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流派被引入到中国时,林风眠等人开辟中西结合的另一道路,即将中国写意笔墨同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相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中国画的本性中所具有的象物写形及水墨写意的双面特征,既辩证地解决了创作中的主客体精神哲学问题,同时也为中国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画具有较大的包容性。20世纪初以来,在中西文化交流之中,中国画既能够吸纳西方古典写实和素描的表现方法,创造新的水墨人物画,又能够融合西方现代艺术中的语言特征,创造新的现代艺术。

(摘编自陈池瑜《中国画的本质,写形兼写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画没有拒绝西式素描、明暗造型等手法,与中国画的写实历史传统有关。
B.只要做到了以形“写神”、“传神”,以及“畅神”,就能够达到最高的美学标准“气韵生动”。
C.张彦远创立了文人画观,苏轼发展了文人画观,明元代倪瓒,这种观念表达得更加鲜明。
D.林风眠等人将中国画的写实和写意与西方现代主义结合,创造现代形态的新的中国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分析中国画写实和写意的传统入手,层层深入,论述中国画写形兼写意的本质。
B.文章在论述中国画的写意传统时,区分了不同的朝代和不同的画家,论证条理清晰。
C.文章将中国画与西方的写实主义和西方现代艺术进行比较,突出中国画独有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过程中,重视论据的权威性和真实性,如以徐悲鸿等名家为例,引用文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悲鸿等人能推动中国画的现当代革新,与中国画的写实传统和白描等方法有密切关系。
B.东晋顾恺之,以及南朝宗炳、谢赫的一些绘画观念,受到了心志论和情感论美学精神的影响。
C.王维、董源、米芾等画家在创作中重视水墨写意,促使写意成为中国画最重要的本质特点。
D.因为中国画能将外来绘画因素融入创新中,所以中国画具有写形与写意两种内在特征。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一种工艺美术品。手工艺品的品种繁多,如宋锦、泥塑、剪纸、民间玩具等。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念不同,各地的手工艺品县有不同的风格特色,充分地展示了中国手工艺术的风采。

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时尚手工在现代都市如此红火并流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追求个性化的今天,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已经不可抗拒地在找们身边流行起来,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

当今科技不断发展,机器作为生产工具,已日益减少了人们的手工劳动。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的手艺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随之消逝的,还有人与物的沟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当今,日用、工艺品琳琅满目,却没有了制作人留下的体温和感情。

(摘编自民间传统手工艺品》)

材料二

(选自《2017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制造业报告》)

材料三

由于手工工艺品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所以手工工艺品大多是以个人生产经营为主,生产规模相对较小。虽然有一部分的手工工艺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我国手工工艺品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是很成熟,其生产规模和经营手段的规模化、市场化以及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所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较低下。同时,我国传统手工艺的小作坊生产方式体现了手工艺的个体性和家族传承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手工艺的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

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传统手工艺是以子承父业、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所以缺少一定的策划意识、营销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品牌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器物的发展与进步。

目前,传统手工艺的生产和形式严重地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萎缩。手工艺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同时传统手工艺品也逐渐被现代的新产品代替。

(摘编自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今的传播应用》)

材料四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消费者的审美越来越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土气、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非遗手工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就倒逼手工艺术家们要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要融入现代审美情趣、融合当代流行工艺、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爱不释手的好作品、好产品,徐州“手艺神”级的手工大师不少……都是手工艺走向生活走向百姓走向市场的鲜活的成功例证。

从非遗传承的视角来看,人们没有看到传统手工艺的生产背后深藏着的是一条漫长而脆弱的产业链,涉及从研发、选材、制作到包装、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当然,在这个产业链中,传统工艺和传统材质是最核心的资源。活态传承,就是要让这条产业链动起来、活起来,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让“手艺神”们专注工艺、专注创意、专注制作,而不能再像以往分心劳神于细枝末节。这个产业链应该更加尊重市场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摘编自《传统手工艺活态传承的困境与出路》)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手工艺品有不同风格,这与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尚、地理环境、审美观念的不同密不可分。
B.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大都是以子承父业或者师传徒的形式传承下来的,造成器物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的局面。
C.传统手工艺产品受到了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冲击,正从我们身边悄然逝去,但若应付得当,也可重新焕发生机。
D.传统手工艺产业链涉及了研发、选材、制作到包装、推广、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其中传统工艺和传统材质是最核心的资源。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间手工艺品制造业位于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之间,近五年来,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净利润,均是一路上涨,且幅度大。
B.手工艺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但它以手工制作为主,既费时又耗力,这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竞争力低。
C.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更国际化、个性化、生活化,造成人们对一些手工产品不感兴趣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D.时尚手工当前很流行,这得益于传统手工制作品有装饰和实用的性能、手工随心所欲的乐趣以及其所展现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6.根据上述材料,针对我国传统手工艺产品目前存在的困境,请你设计几条合理的解决方案。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亮 雨

南 丁

①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明亮的细雨飘洒游移中,有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着一块矗立着的石碑,鞠躬致敬。那碑上刻着字: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

②亮雨中,这三位对着石碑鞠躬致敬的汉子,一点也不朦胧,个个清晰可辨。身材高挑,戴着眼镜,长发自然地卷曲着的这一位,是抒情诗人。都是中等个头,都是留着短发,都是黑不溜秋的这两位,一位是小说家,一位是县委书记。书记的眼睛里燃烧着热情。小说家的眼睛里沉淀着思索。

③他们三位,在亮雨中走了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的三道岭两道沟,又回到了这山脚下,重新站在这矗立着的石碑前,对着“红心千秋照,青山万古存”这十个字鞠躬。腿疲乏,心振奋。“青山对红心,万古存对千秋照,还是很讲究的,当然算是好句子。总是感觉一般化。仿佛在哪里见到过。转了三道岭两道沟,看到了那些树,触摸到了那些青枝绿叶,这才读懂了这几个字。”抒情诗人发议论。“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你们都了解我。我原来是一个伐木者。”县委书记说。他的个头低,声音也低。“《伐木者,醒来》。智利诗人聂鲁达有首长诗,就叫这个题目。你这个伐木者,不是已经醒来了吗?当然,你和聂鲁达写的伐木者是两回事。总是醒来了。醒来的伐木者同志。”“醒来了。还真费了不少事。”小说家不说话,在凝注着刻在碑上的字,不知是在欣赏那仿宋体的书法,还是在琢磨那刻字的艺术。“在构思。”诗人悄悄地向书记说。

④一个人,一个庄稼汉,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也逃脱不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命运。他被打倒了,被罢官了,靠边站了。他被打发到这片荒山上劳动改造。十年,三千多个日日夜夜。于是,这原本荒芜的三道岭两道沟,便被六位数字的树覆盖着了。六位数字,还不能称作是一片森林吗?……这个人,这个庄稼汉,这个共产党员,这个生产大队的支部书记,这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真算得上是一条汉子!……他在哪里呢?他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他死于癌症。是在曙光即将照耀的时辰。他有什么遗憾吗?在告别这个世界时,竟没有看到曙光。没有!他虽然没有看到这曙光,但是他相信这曙光,他相信这曙光必定会照耀这片森林的。要不然他就不会种树了。是这样的吧?……为什么好人总是得癌症呢?……他的外部形象如何?这并不重要。细节,细节是很重要的。需要了解。可是,最重要的,这个人物,这条汉子,这篇生活故事的魂,已经有了。是很能拨动活着的人们的心弦的。我的心弦就被拨动了。我总是埋怨:耽搁了十年时间;我总是骄傲地宣称:“十年动乱”中没有写一个字。现在想来,不知有什么可骄傲的?看看他!他不是种了一棵树。他是造了一片森林!好一片森林!在这又明亮又湿润的如丝细雨中,它显得多么灿烂辉煌啊!灿烂,辉煌。我们的词汇多么贫乏,多么无力。这片森林,是灿烂辉煌所能形容得了的吗?它们能表达出这片森林的内涵形象吗?……

⑤“我们好像该往回走了。”小说家回过头来,看到了那双燃烧着热情的眼睛。他们离开那矗立着的石碑,往停在不远处的吉普车走去。那辆绿色的吉普车,在细雨中,多么鲜亮,就像那片正在抽枝长叶的森林一样。“蓬勃、兴旺、灿烂、辉煌!”诗人也用了这个贫乏而无力的词汇,也加了个叹号。小说家在心里苦笑。“我好像看到他了。他就在这片森林之中。这个当代的造林之神。那每一片树叶,都是他的生命的延续。”诗人继续抒情。这个立意如何?仿佛也不见得好。有一点陈旧,好像还没有深入到这一个形象的丰富生动的内核里面去。也难怪,我们刚刚接触到这个形象。还有待深入。小说家听着,思索着。

⑥车在细雨中行进。“我可不能指望人家给我树碑。我只希望我死后,也能留下一片绿色。”是书记的男低音。坐在前座的小说家,沉淀着思索的眼睛闪烁了一下,仿佛捕捉到了一个什么意念。这篇生活故事,它的标题,是否可以借用这六个字——留下一片绿色?怎么样?倒可以作为一个供选择的方案。

⑦天空是明亮的。明亮的天空上洒下来游丝一样的细雨。雨也是明亮的……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排行榜》,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你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就读懂了,我可是转了许多年才懂”是县委书记说的话,自谦中暗含对诗人轻率说“读懂”的批评。
B.三位中年汉子站在山脚下,面对一块矗立着的石碑鞠躬致敬,这既刻画了三人对纪念对象的怀念与崇敬,又引起了下文的情节描写。
C.雨中三个人的身材、发型和眼神各不相同,从肖像描写中我们可以感知诗人热情浪漫,小说家厚重深邃,县委书记热情内敛。
D.转了三道岭两道沟归来,诗人热情赞美,小说家深沉思索,县委书记心怀景仰,这些表现尽己所能,造福一方的庄严主题。
8.小说第④段关于小说家的描写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的作用。
9.小说用“亮雨”作标题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虞世基,懋世,会稽余姚人也。世基幼恬静,喜愠不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陈中书令孔奂见而曰:“南金之贵,属在斯陵闻其名,召之,世基不往。后因公会,陵一见而奇之,顾朝士曰:“当今潘、陆也。”因以弟女妻焉。仕陈,累迁尚书左丞。及陈灭入隋为通直郎直内史省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尝为五言诗以见情文理凄切世以为工作者无不吟咏未几拜内史舍人。炀帝即位,顾遇弥隆。俄迁内史侍郎。以母忧去职,哀毁骨立。有诏起令视事,拜见之日,殆不能起,令左右扶之,哀其羸瘠,诏令进肉,世基食,辄悲哽不能下筋。帝使谓曰:“方相委任,宜为国惜身。”前后敦劝者数矣。帝重其才,亲礼逾厚,专典机密。时天下多事,四方表奏,日有百数。帝方凝重,事不廷决,入阁之后,始召世基口授节度。世基至省,方为敕书,日旦百纸,无所遗谬。

于时天下大乱,世基知帝不可谏止,又以高熲、张衡等相继诛戮,惧祸及己,虽居近侍,唯诺取容,不敢忤意。盗贼日甚,郡县多没。世基知帝恶数闻之,后有告败者,乃抑损表状,不以实闻。是后外间有变,帝弗之知也。尝遣太仆杨义臣捕盗于河北,降贼数十万,列状上闻。帝叹曰:“我初不闻贼顿如此,义臣降贼何多也?”世基对曰:“鼠窃虽多,未足为虑。义臣克之,拥兵不少,久在间外,此最非宜。”帝曰:“卿言是也。”遽追义臣,放其兵散。

世基气貌沈审,言多合意,是以特见亲爱,朝臣无与为比。其继室孙氏,性骄淫,世基惑之,恣其奢靡。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孙复携前夫子夏侯俨入世基舍,而顽鄙无赖,为其聚敛。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金宝盈积。朝野成共疾怨。宇文化及杀逆也,世基乃见害。

(选自《北史·列传第七十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陈灭入隋/为通直郎/直内史省/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尝为五言诗以见情/文理凄切/世以为工/作者无不吟咏/
B.及陈灭入隋/为通直郎直内史省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尝为五言诗/以见情文/理凄切世/以为工作者/无不吟咏/
C.及陈灭/入隋为通直郎/直内史省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尝为五言诗/以见情文/理凄切/世以为工作者/无不吟咏/
D.及陈灭/入隋为通直郎/直内史省/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尝为五言诗以见情/文理凄切/世以为工/作者无不吟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及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古代女子是没有字的。
B.“少傅”,是“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后只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是虚职。
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就是此用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基善迎圣意,混淆视听。他知道炀帝不喜听郡县沦陷的消息就压下报告失败的奏章,致使炀帝惨遭杀身之祸。
B.虞世基受帝信赖,处事得力。他接受皇帝口授处理表奏旨意,每天草撰将近一百份敕令,没有一点遗漏差错。
C.虞世基才华出众,深受夸赞。他先是受到孔奂的赞叹;后又受到徐陵的夸赞,并把弟弟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D.虞世基骄奢淫逸,终遭杀害。他因妻子孙氏的诱惑而肆意奢侈浪费,受到朝廷内外的憎恶怨恨,终被宇文化及杀害。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基至省,方为敕书,日旦百纸,无所遗谬。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20-10-1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两首咏物诗,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周邦彦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注]①衣簿:指熏衣的熏笼。“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春雨刚过,枝头的几朵残红被雨水沿湿了,还没有随风飞散洞落。“残红”点明暮春,“斜晖点明日暮。春残、日暮,再加上暂留枝头的残红、转瞬即逝的余晖,这一切物象引起了闺中伤春怀人女子的凄婉、寂寞。
B.第三句写蜜蜂采花归来,游蜂采花酿蜜渲染了春日的生机盎然,欢快的情景反映了词中女主人公的愉悦心境。
C.这首词前五句描绘的各自独立的几幅画面有着女主人公寂寞、惆怅、空虚的内心世界的投影;结句轻轻点明怀人,有画龙点睛之效。
D.“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籍尽日水沉微”这两句从屋外过渡到屋内。傍晚时分,整个屋宇庭院,空寂无人,唯见微风起处,竹影参差摇曳。这静中之动,越发衬托出了金屋的静悄与寂寞。
15.这首诗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2020-10-1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