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甘肃省金昌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甘肃 高三 一模 2021-05-16 9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呼应着“一带一路”倡议,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的延伸,诗歌创作也开辟出了一条朝向海洋的航线。越来越多的诗人将笔触伸向大海的神秘与无垠,抒写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从而拓宽了新诗的题材,形成了诗歌创作中审美方式的嬗变与生存经验的更新。

②海洋意象与海洋经验对于中国诗人来说并不陌生。当曹操面对大海时,首先征服他的是大海对日月经行的容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但是,曹操在《观沧海》中对海洋的书写也预示了诗人的位置与书写范式:一种海边眺望式的感性书写。这种书写一直延展到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意味着诗人的立足之地仍然是坚实的陆地。诗人用想象中的春暖花开遮蔽了对大海本身的恐惧,拒绝了直接面对大海不测的幽深与辽阔。这种对于海洋的眺望式书写构成了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在眺望中,海洋成为陆地的中断而不是延伸,作为陆地的限制而不是开放。用黑格尔的话说,他们和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

③现在,到了必须与海发生积极关系的时刻。诗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海的眺望与想象,而是真正地朝向海洋,投身海洋,置身于大海之中。“一带一路”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三沙抒怀》《诗遇三沙》《海天集》等诗集的陆续出版,展示了诗人们跃过陆地的边界,朝向海洋,投身大海的积极努力。诗人们终于摆脱了眺望式、观光式、想象式的海洋书写,而真正让海洋作为一种诗歌元素内化为诗人的生存视野,从而在诗歌中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空间感受与诗歌审美经验。

④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经验的开拓。在诗歌中,海洋成为祖国的具体构成部分,被诗人具体地感知。诗人李琦在《三沙笔记》中写道:“祖国在此,有了颜色、气味、形状和声音/蓝色的系着白浪花飘带的祖国/贵重的被波浪簇拥的乡土。”诗歌更新着人们对于祖国的认知:无垠的大海的蓝也是我们贵重的乡土。

⑤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海与诗”构成一种丰富而微妙的互喻关系。海洋在拓展诗的经验疆域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发诗歌本身的形式与语音的潜能。诗人蒋浩的作品《诗》是一首典型的“海之诗”。在诗中,“诗与海”之间具有非常微妙的互喻、互文关系。诗歌采用的体例具有波浪般的片段性、一种海水涌动的语法和一排排浪式的句群。“岛是这颗心脏。波浪是,船也是。”诗人不再仅仅把海洋作为一个观光的对象,而是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重新展开诗人的语言和诗人的世界。

⑥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意味着一种新的诗歌审美经验的体验。当诗人被命运驱使,来到大海之中,他总会从大海里获取他所寻找的东西。许多震撼的瞬间会楔入诗人涌动的生命的潮汐中。这样的瞬间,要求诗人更新自己的诗歌语言与诗歌经验来适应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或者说,为这种全新的生存经验找到一种恰当的诗歌表达。如果再用以前的“风、花、雪、月”的诗意经验模式,显然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和海洋化的新的生存秩序。

⑦当一个诗人敢于站在大海边上,敢于出海,敢于像海燕置身于海洋的风暴中,他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

(摘编自田一坡《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审美方式的嬗变促使诗人们拓宽诗的题材,把笔触伸向大海去抒写海洋意象和海洋经验。
B.从李琦和蒋浩的作品看,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通过海与诗的互喻,能更新我们对祖国的认知。
C.当诗人跃过陆地的边界,投身大海之中,那些震撼的瞬间总会使他找到一种全新的生存经验。
D.当诗人将海洋当成一个立足点而不是观光对象时,诗歌语言就不再是以前的“风花雪月”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就提出了“朝向海洋的诗歌创作”的背景与意义。
B.在论证对待海洋的态度上,作者列举《三沙抒怀》等,与曹操和海子的诗形成对比。
C.②至⑥段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以论证中心观点,各段之间构成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D.文章最后指出诗人们要敢于置身海洋的风暴中,才不会辜负这个新时代,收束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如果恐惧大海,拒绝直面其幽深辽阔,就容易造成审美经验与生存经验的双重自闭。
B.只有摆脱眺望、观光、想象式书写,让海洋内化为诗人的视野,才能带来全新的诗歌感受。
C.“一带一路”的倡议为海洋诗歌创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可见时代呼唤诗人也造就诗人。
D.想要很好地应对商业化、全球化、海洋化的生存新秩序,就要摒弃传统的诗意经验模式。
2020-10-26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榆树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长

张桂梅,筹建了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该校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建校12年,1645名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张桂梅一直坚守教育岗位,把文化摆脱贫困的理念带进大山。2019年该校的综合升学成绩位居当地第一。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记者:学校目前取得的成绩,您满意吗?

张桂梅:不满意,我想让孩子们全部上一本或者是双一流,我想要山里的孩子走进最好的学校。

记者:这是专门给贫困山区的女孩子上的高中吧?

张桂梅:我们没提贫困两个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也是一种隐私。我们就叫大山里的女孩儿。

记者:您为什么想筹建这样的学校?

张桂梅:我在民族中学时,常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这些姑娘被家里定下婚事,要出嫁了。华坪儿童之家成立,收养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这让我萌生了筹建费的女子高中的想法。

记者,为什么不男女生一起招收呢?

张桂梅:女孩子受教育后,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果她有文化,她会把孩子遗弃掉吗?我的初衷就是解决低素质母亲和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

【画外音】2002年起,张桂梅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2007年我有一个梦想节目的报道,让张桂梅和她的女子高中梦在全国传开。来自爱心人士的捐款以及当地政府的出资共同汇聚在华坪,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担任校长,并吸引来了16名教职员工。首届共招收女生一百名,学生普遍基础较差,成绩始终提不上去。这点是张桂梅始未及的。

张桂梅:他们说,能够考上职大就行了,我说,要读职大,用不着这所高中。去山里家访,好多人家祖祖辈辈第一个高中生在我们这儿,因为我们这不收费。有学生的爷爷奶奶说,孙女读高中了,我们可以放心地死了。想想知识在山里人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回来我对老师们说,好不容易人家把孩子给我们了,我们至少要让他们上二本

【画外音】当时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不少教师打了退堂鼓。加之学校条件简陋,建校才半年,十七名教师中就有九名提出辞职,学校工作近乎瘫痪,学生将被分流到其他高中。心灰意冷的张桂梅整理资料,准备交接。但老师们的资料让她眼前一亮。

张桂梅:整理资料我才发现,剩下的八人中有六个党员,一下子我底气就来了,我把他们找来开会:如果在战争年代,阵地上剩一名党员,个阵地都不会掉;作为党员,我们不能把这块扶贫的阵地丢掉!我说咱们重温入党誓词。没有钱,我们就画了一面党旗,把誓词写在了上面。没宣誓完,我们全都哭了。

【画外音】从那之后,张桂梅以校为家,成了学生们眼中的魔鬼,从洗漱、吃饭到自习,每件事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

张桂梅:我们要付出的远超过一般学校的老师。老师结婚,办完了婚礼,第二天就回来上课。我们的孩子开始刷题,人家说这个方式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呀,尽管苦一点、累一点,但大山里的学生也可以考到名校,这一切都值了。

记者:每天每夜都跟着这些孩子在一起,您没有自己的生活吗?

张桂梅:事实上也不是说自己不想要自己的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时间做没了,把自己的生活忘了。

记者:那您觉得这辈子的价值在哪儿?

张桂梅:不管怎么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们后面过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够了,这是对我最大的安慰。

(摘编自中央电视合《面对面》节目《张桂梅:大山里的女校》)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华坪女中目前取得的成绩,张桂梅并不满意,她希望孩子们能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她创建免费女子高中的初衷。
B.华坪女中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张桂梅觉得贫困对女孩子来说是一种隐私,应该给以保护,于是称学生们为大山里的女孩。
C.在学校工作近乎瘫痪之时,张桂梅召集愿意留下的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词担当起党员任,投身到华坪女中艰难的教育工作中。
D.张桂梅坚守教育岗位,整天忙于工作,这让她忘记了自己的生活,她把学生们以后能过上比她更幸福的生活,作为自己最大的安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次专访中,记者从张桂梅学校取得的成绩引发对话,从筹建学校的缘由谈到了张桂梅。
B.中央电视台这次对张桂梅的专访,让大家了解到贫困山区的教育现状,以此号召更多的人重塑价值观,这将采访引向深入。
C.张桂梅在与记者的对谈中,重点介绍了办学的坎坷,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爱岗敬业的精神。
D.在这篇电视专访稿中,有几处介绍张桂梅工作情况的画外音解说,这可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她无私奉献、不惧艰难、扶弱济困的精神品质。
6.张桂梅筹建这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有哪些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5-1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甘肃省金昌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那催人泪目的邂逅

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过后,金沙便进入树树秋声、山山寒色的绵雨季节了。

金沙是乌蒙山区的一个中等县,人口57万,经济实力却名列全省前茅,且是中国西部百强县。①县城南部的乌江大峡谷,群峰屏列,碧水深流,奇洞幽穴,猿戏鸟鸣,现在已是观光休闲的热点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我们是应金沙酒业公司邀请前去采风的。这家贵州省第二大酱酒生产企业,多年来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从2014年起,每年春节前夕,企业都会派出一百辆大型客车,接在外打工的贵州籍老乡回家过年,单是这项接老乡回家的爱心活动,投入的资金已达千余万元。今年,他们又与贵州大学合作,开展教育扶贫,由企业出资,每年资助2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在我看来,这种送贫困子弟去大学深造以保障他们将来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做法,是更实在、更牢靠、更长远的扶贫。

意想不到的是,观看金沙人文历史和风景名胜宣传片时,屏幕上赫然出现钱壮飞烈士陵园!这画面如电光石火,一闪而过,却引起我心底强烈的震荡。钱壮飞,浙江湖州人,1926年入党,长期从事地下情报工作,曾打进国民党最高特务机关,与李克农、胡底一起被周恩来称为我党隐蔽战线深入龙潭虎穴的龙潭三杰。多年前我去湖州出差,曾专门到岘山的钱壮飞纪念馆参观,问及烈士的牺牲,讲解员支吾其词,语焉不详,没承想在这遥远的大山里竟然遇知他的下落,真有点不敢相信。

回到宾馆已是深夜。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雨打树叶的滴答声,久久无法入睡。钱壮飞的人生经历过电影般闪过脑际,断断续续,反复萦绕,恍惚之际索性起床打开电脑,再次搜寻那让我激动不已的一幕。

1931年4月25日,钱壮飞截获密电,得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顾顺章长期负责党中央的保卫工作,熟知上百个中央机构和领导人的住址及联络方式,掌握中央最核心的机密,如果他把这一切交代出去,大上海又将是一场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党中央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生死攸关,十万火急,钱壮飞派女婿星夜赶往上海,向中央报警,然后仔细处理好善后事宜,于第二天早上离开南京去上海。为麻痹敌人、给党中央转移多留一些时间,离开时他有意把身边的孩子留在南京。他的长子钱江在回忆起那天早晨父亲两眼含着泪光、嘴角挂着一丝微笑,轻轻抚摸着他的头发打发他上学的情景时讲道:绝没想到,这竟是与父亲的诀别。”“把自己亲生的子女留给敌人,来换取时间,使党能安全转移,下这样的决心,做父亲的该是多么痛苦!而也正是这种不惜身家性命的果断处置,使党避免了一场特大的灾难。后来,周恩来同志多次讲过,如果没有龙潭三杰,我们这些人早就不存在了。毛泽东同志也讲过,李克农、钱壮飞等同志是立了大功的,如果不是他们,当时中央同志包括恩来同志都不在了。稍有党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他们所说的这些人”“中央同志包括瞿秋白、王明、博古、陈云、邓小平、邓颖超……第三天下午安排的是参观酒厂荣誉室,午饭后,我找一把雨伞出了大门。街上雨脚如麻,行人很少。上了出租车,一路慢行,到后山已是三点。

后山是金沙东南、乌江北岸最大的镇子,红军南渡乌江的三个渡口都在这里。钱壮飞陵园建在离镇中心不远的一处平缓的高地上,②四周山卫水护,树木蓊郁,穿过一条长长的松林夹道,沿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迎面便是开阔的纪念广场。墓基高出地面两米有余,正面镌刻钱壮飞烈士永垂不朽一行大字,两旁是龙潭虎穴建奇功,黔山秀水慰忠魂的挽联。我婉谢了工作人员的讲解,只要求能提供几页纸、一壶水,这样我便能从容阅览那一百多件图文和实物资料,进一步分享若干此前尚不清楚的故事。

顾顺章事件后,钱壮飞因身份暴露奉命离开上海进入中央苏区,战士归家,倍感温暖。

我到过瑞金,对红军广场上那座圆柱形的烈士纪念塔印象颇深。塔体呈土黄色,像一枚蓄势待发的火箭,强烈撞击人们的心扉,唤起崇高的使命意识。八十多年前的江西老区,能有如此简洁朴实而又理念新颖、含义深邃的建造,让人大为赞叹。只是我当时并未想到,这座建筑的设计者正是钱壮飞。此外经他设计的还有中央大礼堂、红军纪念亭、红军检阅台、黄公略纪念亭以及红星奖章等,甚至《红色中华报》的报头也是由他设计并题写的。他的字功力深厚,很漂亮,陈列室有一张他用毛笔写下的借据,无论书写的流畅儒雅还是章法布局的讲究,都堪称一帧小幅的行书精品,比时下某些冒牌的名家大师不知强了多少。

钱壮飞毕业于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早在1926年,他就拍摄过电影《燕山侠影》。受家风熏陶,钱家后辈薪火相传均以献身电影事业为职志。进入苏区,他先后指导排练《暴动前夜》《阶级》等话剧,并担任重要角色。不可思议的是,在敌人封锁、根据地图书资料匮乏的情况下,他还编写出无线电应用培训教材和《化学常识读本》,对提高部队军事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钱壮飞根据破译的敌情,绘制敌军行动路线图,成为中央制定战略战术的可靠参照。在红军南渡乌江时,他被地方反动武装暗杀,时年40岁。

40岁,一代奇才,铁血战士,传奇英雄,生如夏花,死如彗星,壮怀激烈,豪气干云,一腔热血,千秋忠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我知道,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我也知道,在为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两千多万烈士中,不乏钱壮飞这样风华正茂的青年才俊。但此时此地,面对这些颜色渐退的图片和粗率真切的文字,我仍忍不住椎心泣血般的心痛和惋惜,以至血脉偾张,热泪涌流。

钱壮飞同志遇害后,当地群众冒着危险把遗体掩埋在堰田岩下。他们知道,他和那些衣履破烂、说话和气的人一样,都是红军,是好人,是为穷苦人翻身解放打天下的。后来,后山的干部群众自愿捐款,将烈士的忠骸迁往新修的墓地。2009年,钱壮飞被评为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来陵园瞻礼纪念的人数每年都在大几十万,崇拜英雄、学习英雄日渐成为人们的自觉,正蔚然成风。

③暮雨潇潇,凉风飕飕,远近的松竹愈显苍翠,空气中氤氲着桂花的清香。离开陵园时,我再次深鞠一躬。安息吧,我们的英雄。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共和国不会忘记,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奋进的行列里一定会有你的身影。

(取材于王巨才的同名散文)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金沙酒业公司热心公益事业的描述,为后文英雄的“出场”作了铺垫。
B.作者回忆在岘山参观钱壮飞纪念馆的经历,与在金沙瞻仰烈士陵园形成对比。
C.文章写钱壮飞书法流畅儒雅,章法布局讲究,意在表达对当下书法名家的不满。
D.群众冒险掩埋烈士遗体,捐资移陵,凭吊瞻仰,表现了对英雄的崇敬代代传承。
8.①②③处画横线的句子都有对环境的描写,请依次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9.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感情真挚,颇具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2021-05-14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甘肃省金昌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调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德宗怒,贬阳山令。有爱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速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天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长庆四年卒,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郑丧,为服期以报。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
B.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
C.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
D.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取一与本名意思相关联的别名以表其德,称之为字。
B.伯兄,指长兄。古人一般以“伯仲叔季”排行来区分长幼,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指最小的。
C.长庆,年号,中国古代纪年方法。新君即位,或遇到“天降祥瑞”、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D.服期,指服丧三年。亲属去世,要按照亲疏远近关系进行服丧,“服期”是丧服制度中服丧期限最长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勇于担当,敢于说不。面对不合理的宫市,上疏抨击其弊被贬阳山;面对迎佛骨入禁的闹剧上表谏诤,下迁潮州。
B.韩愈奋发向上,建功逆境。少时父丧兄殁,勤奋读书,通《六经》百家学;及第后仕途坎坷,始终坚守理想,积极作为。
C.韩愈崇情重谊,涌泉报恩。奖掖后学名扬天下,接亲济友帮嫁孤女;少幼得嫂郑氏养育,郑氏去世后,为其守孝报恩。
D.韩愈体恤百姓,受民爱戴。任职阳山,百姓用“韩”姓为孩子命名;执事潮州,咒文除鳄的传奇,寄托着民众的爱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
②刺史则选材技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
14.韩愈谏迎佛骨表上奏后,为何惹得宪宗大怒且要“抵以死”?请简要说明。
2021-05-1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甘肃省金昌市一中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赵佶

裁剪冰结,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限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注】①此词为宋徽宗赵估于112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在途中所写。②者:同“这”。③知:不知。④和:连。
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煜词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生动形象,引发读者共鸣。
B.徽宗词开头想象奇妙,把杏花之形比成裁剪薄冰,重叠几层,均匀染上淡淡胭脂。
C.徽宗词“愁苦”之下接一“问”字,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相仿佛。
D.徽宗词上闺先以工笔描绘所见的杏花,然后转为名花易零落、红颜多薄命的感叹。
16.《虞美人》与《燕山亭》都抒写故国之思,但相较而言,人们多偏爱前者。请你对“雕栏玉砌”与“杏花”两者进行比较,说明前者更受欢迎的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