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四川 高三 三模 2021-05-18 13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深刻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等不仅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更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根脉与精神追求。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指出当时古代希腊、古代中国、古代印度等文明都产生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轴心时代至今,依然焕发着生机活力、从未中断,究其根源在于其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发展理念,求同存异、兼容并包的处事方法,在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独树一帜。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相较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硬实力而言,是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与发展动力,以及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当今,暴力、强权等硬实力的比拼不再是解决国际问题与冲突的唯一途径,主权国家之间的博弈不敢也不愿轻易诉诸武力,而是由经济、军事等硬实力领域转向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成为国与国竞争的重要方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迫在眉睫,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更是责无旁贷、刻不容缓。

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脉与灵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深厚基础,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不竭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自强的重要支撑,也越来越成为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必不可少的因素。基于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现代社会相协调,积极主动实施文化引进来走出去,不仅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更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传播中华文化、彰显中国形象。

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现实旨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加剧,由此引发的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讲文化自信,要有充分的理由和充足的底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文化资源与力量源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传统,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根脉和灵魂,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文明多元作出了卓越贡献。

⑦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走出去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在执中鉴西、贯通中外的实践中积极树立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保持自身独特性的同时,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积极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节选自《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指思想观念、文化典籍、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意志品质,是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
C.古代伟大思想家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的文化传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自“轴心时代”至今依然焕发着生机活力,从未中断。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需要在保持独特性的同时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又需要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展开论述,采用总分式结构,条理清晰。
B.文章大量使用道理论证,同时使用少量的事实论据,这让文章论述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文章反复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肯定,有力地证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D.文章第六段,先亮明本段的观点:中华优秀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接着论述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再论述了我国有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整个文段采用层进式展开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它是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源头活水;如果拋弃它,我们的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B.当今世界解决国际问题与冲突的途径,已经从经济、军事等硬实力领域转向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国与国竞争的重要方式。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深厚基础,因此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
D.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实施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这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彰显中国形象。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天,很多人的一天可能是这样度过的:在手机上一键下单点早餐外卖,扫二维码骑共享单车上班;工作时,打开在线办公APP与同事远程会议,午休时在电商平台购置生活所需;回家后,语音呼叫打开电视,进行影视点播……当一大批数字技术应用走进现实,无需刻意感受,数字经济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小康生活的生动注脚。

日益便捷的数字化生活背后,是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强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名义增长15.6%,占GDP比重达到36.2%。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智能化新生产方式加快到来,平台化产业新生态迅速崛起,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推动全面小康的脚步不断加快。

(摘自《数字经济打开发展空间——从生活变化感受全面小康》,有删改)

材料二:

疫情冲击之下,在线医疗、教育直播、远程办公等新兴数字化业态迅速爆发,有效支持抗疫复工复学等开展,对经济重建与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中国指数报告2020》显示,那些积极开展数字化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将数字化从过去的备选、辅助手段,转变为首选、主要手段,更有效获得了自救与恢复。数字优先,已成为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选之道。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正迎来央地政策新一轮部署。相关部门将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推进5G大规模商用,以持续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地方版施工图也密集出炉。9月7日,北京发布促进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发展的相关政策,致力于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两千多公里外的云南省,也于8日提出打造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近一个月来,广东、海南、上海等地明确数字经济相关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以数字贸易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

(摘自《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怎么看?怎么办?》,有删改)

材料三:

材料四:

联合国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尽管跨国性数字经济巨头企业发展迅速,但全球目前仍处于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互联网连接不足的国家与高度数字化的国家之间差距趋于扩大。在我国,非网民规模仍有5.41亿,其中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62.8%。这意味着,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仍需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互联网普及率,在拓展互联网应用中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让人们共享数字技术的红利。换个角度看,数字经济向基层、向农村延伸,正是在打开下沉市场的广阔空间,展现着中国经济的巨大潜力。

数字经济既要壮大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数字产业,也要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出产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数字化产业新业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站上数字化高地。例如,经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一家企业的生产线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20%以上,企业的竞争力大为提升。只有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才能真正驱动产业跃向高层次、经济迈向高质量。

(摘自《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益便捷的数字化生活背后,是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重要引擎。
B.“数字优先”,意味着将数字化从过去的备选、辅助手段,转变为首选、主要条件,这已成为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必选之道。
C.北京将被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示范区,这正是数字经济在地方政策新一轮部署中的典型呈现。
D.联合国指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并且由于数字化程度的不同,国与国之间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抗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些积极开展数字化的地区、行业和企业更有效地获得了自救和恢复。
B.数字经济的构成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数字产业化,包括基础电信、电子制造、软件及服务等;二是产业数字化,即信息技术对其他产业如农业等的贡献。
C.从我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变化情况来看:2016-2019年期间,我国数字产业化规模和产业数字化规模均逐年上升;2017-2019年,产业数字化规模的增长额高于数字产业化规模的增长额。
D.只要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互为依托、齐头并进,传统产业就能转型升级,跃向高层次,经济就能迈向高质量。
6.我国的数字经济如何才能够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21-05-16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个钟头以后,夜幕沉沉的落下大地。负责掩护某集团军撤退的陈剑心团长,经过三天三夜的苦战之后,终于率领着伤亡过半的残余部队冲出重围,黄昏以后来到了小市镇上。他把临时团部设在那座驻扎过野战医院的,被轰炸得残破不堪的大庙里边,决定在这儿稍作休息。

陈团长强打精神坐在一张破席上,睁着干涩而发肿的眼睛察看地图。旁边有两个传令兵靠着墙坐在冷冰的砖地上,呼呼的扯着鼾声。

他不声不响的踱到另外的一间房间里。看见政治指导员和几位团部同事们睡在冰冷的砖地上,互相枕着,挤着,他赶忙弯下腰去替他们把军毯盖好,又踮着脚尖儿走了出来。走到院里,他站在甬路上默默的望着①被火光照耀成暗红色的有云的天空,心里不由的兴起来无限感触,几乎要落下泪来。从街上传来房屋燃烧的哔剥声,倒塌声,女人的细微哭声;从四围村落里传来不断的狗叫声,偶而还有步枪的声音划破长空。警戒哨会不会睡觉呢?他担心的在肚里问着,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吧?停了一会儿,他焦急的跑到二门口,对着火光望一下手表,对两个打瞌睡的勤务兵说:李学贵,马国材,跟我到外边走走!他们提着手枪,在小市镇周围很快的走了一圈,察看了街上的燃烧情形和附近几个重要地方的警戒哨,便走到竹林旁边。火势正从街上向竹林这方面延烧过来,小光明同母亲所住的房子已经开始从屋脊上冒起黑烟,吐着血红的火舌。②那火越烧越急,继而发出了沉闷的爆裂声。在竹林边他们发现了三个炸弹坑和一对老夫妇的残破尸首,不知从什么地方发出来极其苦痛而衰弱的一声呻吟。陈团长立刻停住脚步,侧起耳朵听了起来。过了片刻,不曾再听到呻吟声音,于是他们又快步向大庙走去。但刚刚走过竹林,忽然从那座开始被燃烧的宅子的大门口,从木料、稻草和倾倒的墙壁下边,发出来一道嘶哑的,恐怖的,颤栗而无力的啼哭和呼唤:

妈妈!妈妈!妈啊啊啊。这凄惨的哭唤声像刀子刺进了陈团长的心,他顿时打个寒颤,起一身鸡皮疙瘩。一个孩子的哭声!他站住说:好像刚才听到的呻吟声同他在一个地方!”“是的,小孩子的哭声!两个勤务兵同时望着倒毁的大门那面说。走,团长挥一下手说,我们去把他救出来!

他带着两个勤务兵回头又穿过竹林,跑到那座埋葬着眼泪与哭声的大门外边。但③火势已经快要延烧着大门,一阵浓烟被风卷过来,直扑进他们的喉咙里,而同时火星在他们的头上飞着。勤务兵马国材向后边退了一步,害怕的说:

团长,快退过来,已经来不及啦!

来得及,快点动手!团长说,自己先跳到了倒毁的大门上边。团长,马国材也跳了上去,你离远一点,让我同李学贵来扒!”“别说话,快点动手!团长叫着。李学贵,小心木料砸着下面的孩子!

团长你小心火!马国材带着感动的颤声又叫。沉住气,快扒!他们在极度紧张的情绪中,在火与烟的包围中,进行着困难的抢救工作。

四五分钟以后,他们的工作完成了。但是那位不幸的年轻母亲,已经尽了她对孩子所有的保护力量,在几分钟前呻吟了最后一声,痛苦的离开人间了。原来有一扇沉重的木门压在她的身上,她是被上边塌下来的木料砸伤而死的。小孩子蜷卧在她的身体同墙壁之间,上边有母亲的身体同木门遮着,没有受伤。当陈团长同弟兄们扒开了稻草同木料,又移开了那扇沉重的木门以后,他们看见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地上侧卧着,脸朝向孩子方面。左手(虽然枪伤还没有十分痊愈)紧抓着孩子的一只胳膊,右手捺在地上,牙齿深深的咬进自己的下唇里边,从嘴里向外边流出来一股鲜血。分明从受伤一直到死,她都在不停的挣扎努力,企图用自己的身体支起来沉重的木门,并且尽可能的支高一点,保护她的孩子不受伤害。

火势非常猛烈的向大门扑来,浓烟逼得人不能呼吸。陈团长把小孩子抢到怀里,吩咐弟兄们赶快把母亲的尸首拖离开大门。等两个弟兄照着他的吩咐把尸首拖到大门前的空场上以后,他们就急急的跑回团部。

刚刚从地上被救起的时候,小孩子曾经暂时的停止啼哭,茫然的任别人摆布。但一看见人们把母亲留在空场上,把他单独带走,他突然攥紧拳头又拼命的哭了起来:

我要妈妈!我要妈妈!妈妈。

(选自姚雪垠《新芽》,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的妈妈在死亡来临之际,拼命护住孩子,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体现出母爱的伟大。废墟下的细节描写生动逼真,让人震撼。
B.本文在情节安排上讲究节奏,有张有弛,既有连续战斗后短暂休息的宁静,也有火光冲天中救人的紧张。
C.本文通过正面描写表现出了敌人的残忍,燃烧的市镇、倒塌的房屋、死在弹坑边的老夫妇的尸体都意在揭示出战争的残酷。
D.小说中战士马国材面对大火快要烧到大门,他“向后退了一步”表现出了内心的胆怯,而团长先跳到大门边展开救援,这一退一跳采用了衬托的手法,使团长形象更加鲜明。
8.有评论认为作者姚雪垠把一批“强人”形象送进新文学的人物画廊,发掘和表现“强悍又不失温柔之美”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本文的“陈团长”进行赏析。
9.本文中“火”多次出现,有着重要作用,请结合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国杰,国宝,本女真人也,姓乌古伦,后入中州,改姓刘氏。国杰貌魁雄,善骑射,胆力过人。宋亡,入朝,加佥书西川行枢密院事。至元十九年,会黄华反建宁,乃命国杰以征东兵会江淮参政伯颜等讨之。国杰破赤岩寨,黄华自杀,余众皆溃。福建行省左丞忽剌出将兵来会梧桐川,欲搜贼溃去者尽杀之,国杰曰:“首乱者,华也,余皆胁从,招谕不归,诛之未晚。”未几,众果出降。

二十四年,广东盗起,寇肇庆,国杰破之,斩首盗,余众悉降。将校请曰:“此辈久乱,急则降,降而有衅,复反矣,不如尽坑之。”国杰曰:“多杀不可,况杀降耶!”降者有故田宅,尽还之,无者,使杂耕屯中,后皆为良民。二十八年秋,上思黄胜许恃其险远,寇边。诏国杰讨之。身率士奋战,贼不能敌,走象山。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诏遣使即军中以玉带赐之。三十年,入朝,俄议问罪交趾,加湖广安南行平章事,以诸王亦吉列台为监军征之。未行,会帝,乃止。

国杰长久巡视边疆,患了毒瘴。病势沉重,平章卜邻吉台率领大官的随员慰问他,国杰曰:“交界贼子不守臣节,若果我的病有幸稍痊可,能够灭掉此胡虏,那么就会死而无憾了。” 用家事问他,他不说话。于大德九年二月去世,年七十二。报丧的文告传来,皇帝深深地哀伤惋惜,后追赠为推忠效力定远功臣、光禄大夫、司徒、柱国,封齐国公,谥号为武宣。

成宗即位,初,泊崖洞田万顷、楠木洞孟再师犯辰州,国杰驰至辰,进攻施溶。部将田荣祖请曰:“施溶,万顷之腹心,石农次、三羊峰,其左右臂也,宜先断其臂,而后腹心乃可攻。”国杰曰:“甚善!”麾诸军攻石农次,贼不能支,弃塞遁,遂拔施溶,擒万顷,斩之。复穷捕其党,攀崖缘木而进,凡千余里。入朝,赐玉带、锦衣、弓矢。台臣言国杰在军中每以家赀赏将士,帝命倍偿之。部曲有功者,各迁官。

国杰久行边,患瘴。病笃,平章卜邻吉台率僚属问之,国杰曰:“交贼不臣,若病幸小愈,得灭此虏,则死无憾矣。”问以家事,不言。大德九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讣闻,帝深悼惜,赠推忠效力定远功臣、光禄大夫、司徒、柱国,封齐国公,谥武宣。

(《元史•刘国杰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
B.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
C.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
D.是年夏/师还尽/取贼巢地为屯田/募庆远诸僮人耕之/以为两江/蔽障后蛮/人谓屯为省地/莫敢犯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女在举行成年礼时取字,古人出于礼貌,一般对平辈或尊辈称字。
B.崩,也称“山陵崩”,本指山陵倒塌崩毁,后用来指帝王、王后、诸侯的死。
C.大德,元成宗的年号,也是纪年的名称。古代君王即位后一般都要改用新的年号。
D.司徒,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国土地和人民,后世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国杰平生功绩卓著,他先后参加了平定黄华、万顷、黄胜许等人发起的多次叛乱,受到皇帝嘉奖。
B.刘国杰行事讲究谋略,他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叛军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
C.刘国杰长期善待部属,常常把自己家的财物奖赏给将士,元成宗知道后对他进行了加倍的补偿。
D.刘国杰以国事为重,深受朝廷重用。刘国杰病重,平章卜邻吉台带领随从官员去探望,刘国杰还希望能够在病情减轻后继续为国效力。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辈久乱,急则降,降而有衅,复反矣,不如尽坑之。
(2)麾诸军攻石农次,贼不能支,弃寨遁,遂拔施溶,擒万顷,斩之。
2021-05-18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漫成二首     其一

杜甫

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渚蒲随地有,村径逐门成。

只作披衣惯,常从漉酒生。眼前无俗物,多病也身轻。


[注]①诗人几经辗转,于公元759年十二月起程入蜀,年底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城西浣花溪畔,始建草堂。此诗即作于此。②漉酒:滤酒。古人所酿多为米酒,酿熟后须经过滤方能饮用。《宋书•陶潜传》:“郡将侯潜,值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草堂春日景象:地处郊野,春光融融,溪水环绕。
B.颔联写乱世之际,村中小路上兵马追逐,屋门外菖蒲满地,一片萧条。
C.颈联写诗人的草堂日常生活:时常披衣闲坐,小酌几杯。
D.尾联写草堂生活远离世俗,即使疾病缠身也一身轻松。
15.请概括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