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1届山东省高三三轮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
山东 高三 模拟预测 2021-05-20 6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在遥感测绘、定位导航、科学实验等中高轨道卫星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如风云气象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中国探月工程等,然而低轨卫星互联网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工作仍相对滞后。2020年,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我国“新基建”范围。在卫星互联网空间段原材料双边市场建设、卫星互联网地面段通信网络间融合运营、卫星互联网用户段“通导遥”数据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激发各类信息网络“新基建”之间的协同集群作用,将有助于形成行业合力,共同推动卫星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卫星互联网作为系统规模大、通信容量高、传输延时小的新型通信产业,动辄涉及上百颗低轨卫星太空组网,空间装备的研制环节离不开钛合金、改性电木以及复合陶瓷等上游原材料的供给支撑。据统计,我国星座计划中组网数量在30颗以上的低轨卫星项目有10余个,项目规划卫星发射总数量有1900余颗。同时,与“北斗”“天通一号”“实践十三号”等传统中高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不同,低轨单星体积更小而协调复杂度更高,对于微型宇航缀芯片、高转换效率电池、大视场星敏感器等高性能元器件的依赖性更强。因此,要增强卫星互联网“新基建”空间段电子元器件供应能力,同时着力提升金属、非金属和复合材料的上游双边市场重合度。

受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围的影响,火箭发射运载等周边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同时,地方政府也在项目审批、土地供给以及税收优惠等方面为卫星周边市场开通绿色通道,对促进空间段测控运载研究和带动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政策推动作用。加大卫星互联网运载研发领域的“新基建”政策扶持力度,将有利于提高相关周边基建工程的建设效率。

从产业链的细分市场规模来看,作为整个卫星互联网的中枢环节,地面运营服务业占比最大,约为45.6%。但是卫星互联网与现有地面移动数据网络之间缺乏顶层设计,难以共建共治,“两张皮”的物理隔离桎梏亟待破除。一方面,在沙漠、海洋、高空等低密度用户接入地域,卫星互联网能够为科考队员、远洋渔民和航空乘客等特定群体提供泛在化的移动通信服务,打造边远地区的“卫星+互联网”运营模式。另一方面,5G网络在城市、乡镇、村屯等人群密集区域被广泛部署,凭借低资费、大带宽与小体积等商用优势,已经成为各地移动通信“新基建”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卫星互联网与5G“新基建”的融合运营,可谓大势所趋。

(摘编自臧超、刘畅《各新基建协同作用,助卫星互联网加速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低轨卫星互联网、量子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前沿数字技术变革一方面正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并赋能国家治理,另一方面却不仅“耗散”了传统治理结构及其相关制度安排,而且给相关立法、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伦理等提出了新命题。如何充分发挥前沿数字技术在赋能国家治理、创造国民福利盈余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科学规避冲击,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新命题、新要求。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核心要素,数据为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公共服务效率提升提供了引擎,但其破坏作用也不可小觑。隐私泄露和个人信息滥用事件频发,跨境数据流动和各国数据监管政策之间的冲突也此起彼伏。同时,人工智能正在强劲触发并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国际竞争、科技伦理、法律规则带来严峻挑战。除此之外,低轨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加大了网络信息监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以美国星链计划以及柯伊伯星座计划等为代表的低轨卫星互联网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由于近地轨道频率资源奉行“先到先得”原则,加之低轨卫星间链路以及落地的信关站可以穿透网络空间的监管边界,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商业化发展的不断加速,不仅可能使追赶者失去在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而且也会给国家主权带来新的挑战。

前沿数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赋能国家治理,也可能耗散国家治理。从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增长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对数字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严肃地加以甄别并因势利导,必须通过增加互补性投资来改变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以便防止数字技术耗散经济增长所导致的“挤出效应”的出现。我们必须注意到,技术创新、需求变化和制度变革是密切互动的过程,前沿数字技术与国家治理之间的互动会决定未来国家治理结构及相应制度安排。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需要我们加强其赋能的一面,限制其耗散的一面。因此,从现实出发,特别是由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低轨卫星互联网、量子计算等前沿数字技术仍处于发轫期,我们必须从国家治理制度设计的高度出发,将前沿数字技术创新和发展导入赋能国家治理的轨道。

(摘编自孙宇《校准前沿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的“仪表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已经在各种卫星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这对我国卫星互联网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B.发展卫星互联网,需要在空间段原材料、地面段通信网络间融合运营、用户段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协同集群作用,形成行业合力。
C.只要加强复合陶瓷等上游原材料的供给支撑、提高高转换效率电池等高性能元器件的供应能力,就扫清了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障碍。
D.地面运营服务业在产业链市场中占比最大,因而是整个卫星互联网的中枢环节,但卫星互联网与现有地面移动数据网络之间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星互联网之所以使用低轨卫星组网,是因为低轨卫星具有系统规模大、通信容量高、传输延时小的突出优点。
B.把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围,对火箭发射运载周边市场、空间段测控运载研究、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等都是个好消息。
C.国外在低轨卫星互联网竞争中已取得先发优势,这将会给我国网络空间的监管边界制造难题,给国家主权带来新的挑战。
D.我国要防患于未然,抢抓前沿数字技术处于发轫期的机遇,将前沿数字技术创新和发展导入赋能国家治理的轨道。
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剑桥分析公司通过分析Facebook用户数据精准确定用户心理特征和政治倾向,以此帮助客户制定有效的竞选策略,投放政治广告,影响选民投票。
B.“深度伪造”技术被恶意用于炮制政治谣言、捏造虚假信息,使其借互联网、社交网络扩散,从而操纵选举、制造并加剧社会分裂。
C.不法分子打着“区块链”的幌子,从事营销传销、金融欺诈等非法行为,诱骗网民参与投资,严重破坏了经济金融秩序。
D.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在理论上具备无条件的安全性,能突破现行计算构架的算力瓶颈,从而开辟新的计算时代和通信时代。
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在对待卫星互联网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完全不同。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苦瓜是瓜吗?

汪曾祺

昨天晚上,家里吃白兰瓜。我的一个小孙女,还不到三岁,一边吃,一边说:“白兰瓜、哈密瓜、黄金瓜、华莱士瓜、西瓜,这些都是瓜。”

我很惊奇了:她已经能自己经过归纳,形成“瓜”的概念了(没有人教过她)。这表示她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凭借概念,进行思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她奶奶问她:“黄瓜呢?”她点点头。“苦瓜呢?”她摇摇头。我想:她大概认为“瓜”是可吃的,并且是好吃的(这些瓜她都吃过)。

今天早起,又问她:“苦瓜是不是瓜?”她还是坚决地摇了摇头,并且说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我于是进一步想:我对她的概念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原来在她的“瓜”的概念里除了好吃不好吃,还有一个像不像的问题(苦瓜的表皮疙里疙瘩的,也确实不大像瓜)。

我翻了翻《辞海》,看到苦瓜属葫芦科。那么,我的孙女认为苦瓜不是瓜,是有道理的。我又翻了翻《辞海》的“黄瓜”条:黄瓜也属葫芦科。

苦瓜、黄瓜习惯上都叫瓜;而另一种很“像”是瓜的东西,在北方却被称为“西葫芦”。瓜乎?葫芦乎?苦瓜是不是瓜呢?我倒糊涂起来了。

前天有两个同乡因事到北京,来看我。吃饭的时候,有一盘炒苦瓜。同乡之一问:“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苦瓜。

他说:“我倒要尝尝。”夹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我说:“酸甜苦辣咸,苦也是五味之一。”他说:“不错!”我告诉他们这就是癞葡萄。另一同乡说:“‘癞葡萄’,那我知道的。癞葡萄能这个吃法?”

“苦瓜”之名,我最初是从石涛的画上知道的。我家里有不少有正书局珂罗版印的画集,其中石涛的画不少。

我从小喜欢石涛的画。石涛的别号甚多,除石涛外有原济、清湘老人、大涤子、瞎尊者和苦瓜和尚。但我不知道苦瓜为何物。到了昆明,一看:哦,原来就是癞葡萄!

我的大伯父每年都要在后园里种几棵癞葡萄,不是为了吃,是为了成熟之后摘下来装在盘子里看着玩的。有时也剖开一两个,挖出籽儿来尝尝。有一点甜味,并不好吃。而且颜色鲜红,如同一个一个血饼子,看起来很刺激,也使人不大敢吃它。当作菜,我没有吃过。

有一个西南联大的同学,是个诗人,他整了我一下子。我曾经吹牛,说没有我不吃的东西。他请我到一个小饭馆吃饭,要了三个菜:凉拌苦瓜、炒苦瓜、苦瓜汤!我咬咬牙,全吃了。从此,我就吃苦瓜了。

苦瓜是瓜吗?

苦瓜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中国最初的种植地是广东、广西。现在云南、贵州都有。据我所知,最爱吃苦瓜的似是湖南人。有一盘炒苦瓜——加青辣椒、豆豉,少放点猪肉,湖南人可以吃三碗饭。

石涛是广西全州人,他从小就是吃苦瓜的,而且一定很爱吃。“苦瓜和尚”这别号可能有一点禅机,有一点独往独来、不随流俗的傲气,正如他叫“瞎尊者”,其实并不瞎,但也可能是一句实在话。

石涛中年流寓南京,晚年久住扬州,南京人、扬州人看见这个和尚拿癞葡萄来炒了吃,一定会觉得非常奇怪的。北京人过去是不吃苦瓜的。菜市场偶尔有苦瓜卖,是从南方运来的。买的也都是南方人,近两年北京人也有吃苦瓜的了,有人还很爱吃。农贸市场卖的苦瓜都是本地的菜农种的,所以格外鲜嫩。看来人的口味是可以改变的。

由苦瓜我想到几个有关文学创作的问题:

一、应该承认苦瓜也是一道菜。谁也不能把苦从五味里开除出去,我希望评论家、作家——特别是老作家,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不要像我的那位同乡一样,问道:“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提出:“这样的作品能写?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作品?”我希望他们能习惯类似苦瓜一样的作品,能吃出一点味道来,如现在的某些北京人。

二、《辞海》说苦瓜“未熟嫩果作蔬菜,成熟果瓢可生食”。对于苦瓜,可以各取所需,愿吃皮的吃皮,愿吃瓤的吃瓤。对于一个作品,也可以见仁见智。可以探索其哲学意蕴,也可以探讨其美学追求。北京人吃凉拌芹菜,只取嫩茎,西餐馆做罗宋汤则专要芹菜叶。人弃人取,各随尊便。

三、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苦瓜就是苦瓜——如果不是苦瓜,而是狗尾巴草,那就另当别论了。截至现在,还没有人认为狗尾巴草很好吃。

1986年9月6日

文本二:

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称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了。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但有时恐怕也不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感情不那么真实。

(节选自汪曾祺《蒲桥集·自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认为孙女对“苦瓜是不是瓜”的判断基于“苦瓜好不好吃”以及“苦瓜外表像不像瓜”这两个方面。
B.“我”的两个同乡第一次吃炒苦瓜时,都接受了苦瓜的“苦味”,并认可炒苦瓜这道菜的做法。
C.尽管各地对苦瓜的叫法或吃法不同,但总有人爱吃,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人的口味是可以改变的。
D.文本一由人们对苦瓜的不同认知,影射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观点深刻,分析具体。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从孙女识瓜写起,看似信笔写来,实则开门见山,紧扣文题,总领全文,使结构井然。
B.作者叙述了自己最初认识苦瓜的经历和吃苦瓜的趣事,使文章摇曳多姿,而又不旁逸斜出。
C.“苦瓜是瓜吗?”一句在文本一中单独成段,既照应标题,引发读者思考,又巧妙地引出下文。
D.文本一写北京人由“不吃苦瓜”到“也有吃苦瓜的了”的变化,为下文有关文学创作的讨论张本。
8.请结合文本二中作者阐明的散文创作思想,分析文本一是如何践行这种创作思想的。
9.如欲以“‘苦瓜’可以吃”为题写一则关于《苦瓜是瓜吗?》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2021-05-18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高三三轮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桢字约中,汴人。幼刻苦读书,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桢初娶祁氏,祁生贵富家,颇骄纵,见桢贫,不为礼,合卺逾月,即出之。祁之兄讼于官,且污桢以黯昧事,左右司官听之。平章政事怒曰:“张桢,刚介士也,岂汝曹所当议耶!”逾年,除高邮县尹,门无私谒。县民张提领,尚任侠,武断乡曲。一日,至县有所嘱,桢执之,尽得其罪状,里中受其抑者,咸来诉焉,乃杖而徙之,人以为快。守城千户狗儿妻崔氏,为其小妇所谮,虐死,尸见瘗舍后。桢率吏卒即其所,发土得尸,拘狗儿及小妇,鞫之,皆伏辜。至正八年,拜监察御史,劾太尉阿乞刺欺罔之罪,并言:“今灾异迭见,盗贼蜂起,海寇敢于要君,阃帅敢于玩寇,若不振举,恐有唐末藩镇噬脐之祸。”不听。及毛贵陷山东,上疏陈十祸。疏奏,不省。权臣恶其讦直。二十一年,除佥山南道肃政廉访司事,至则劾中书参知政事也先不花弄权误国之罪,又不报。方是时,孛罗帖木儿驻兵大同,察罕帖木儿驻兵洛阳,而毛贵据山东,势逼京畿。二将玩寇不进,方以争晋、冀为事,构兵相攻,互有胜负。朝廷乃遣也先不花、脱脱木儿、奴奴往解之,既受命,不前进。桢又言:“朝廷将使二家释憾协心讨贼此国之大事谓宜风驰电走而乃迂回退慑枉道延安以西绕曲数千里迟迟而行使两军日夜仇杀黎庶肝脑涂地,实此三人之所致也。”亦不报。桢乃慨然叹曰:“天下事不可为矣。”即辞去,居河中安邑山谷间,结茅仅容膝,有访之者,不复言时事,但对之流涕而已。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犯阙,皇太子奏除赞善,不起。扩扇廓木儿将辅皇太子入讨孛罗帖木儿,遗使传皇太子旨,赐以上尊,且访时事。后三年,卒。

(节选自《元史·张桢传》,标点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将使二家释憾/协心讨贼/此国之大事/谓宜风驰电走/而乃迂回退慑/枉道延安/以西绕曲数千里/迟迟而行/使两军日夜仇杀/
B.朝廷将使二家/释憾协心讨贼/此国之大事/谓宜风驰电走/而乃迂回退慑/枉道延安/以西绕曲数千里/迟迟而行/使两军日夜仇杀/
C.朝廷将使二家/释憾协心讨贼/此国之大事/谓宜风驰电走/而乃迂回退慑/枉道延安以西/绕曲数千里/迟迟而行/使两军日夜仇杀/
D.朝廷将使二家释憾/协心讨贼/此国之大事/谓宜风驰电走/而乃迂回退慑/枉道延安以西/绕曲数千里/迟迟而行/使两军日夜仇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县尹,职官名,又称为县令、县丞,明清时改称知县,是管理一个县的行政事务的最高长官。
B.灾异,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如水灾、地震等,古人通常认为这是上天对人类的警诫。
C.藩镇,藩指保卫,镇指军镇。唐代中期在边陲和重要地区设节度使,镇守土地,抵御外侮。
D.上尊,古代祭祀或燕饮时放在上位的酒杯(亦指美酒),后引申为尊奉,文中的意思是美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横受人诬陷,终获信任。张桢休了傲慢任性的妻子,妻兄就诬陷他有不可告人的事情,左右司官员听信诬告,但平章政事认为他是耿介之人,不会做这种事。
B.张桢明察秋毫,备受称赞。张提领在乡里随意决断事情,后来张桢逮捕了他,同里受他压制的人都来控诉,最后他被施以杖刑并流放,百姓都称赞张桢断案快速。
C.张桢忠于朝廷,敢于弹劾。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弹劾太尉阿乞刺欺蒙皇上,毛贵攻陷山东时他上疏陈述十项尖祸,后来他还弹劾中书参知政事也先不花弄权误国。
D.张桢心灰意冷,退隐山林。张桢因多次上疏没有被批复而认为天下的事情已经无法挽救,就辞官归隐河中安邑,即便有来访的人,他也只是流泪,不再讨论时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桢率吏卒即其所,发土得尸,拘狗儿及小妇,鞫之,皆伏辜。
(2)二将玩寇不进,方以争晋、冀为事,构兵相攻,互有胜负。
14.张桢在劝谏皇上时为什么认为国家会有“唐末藩镇噬脐之祸”?请简要说明。
2021-05-18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高三三轮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咏梅花二首

王初

其一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其二

青帝【注】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

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


【注】青帝: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第一句用写实手法,描写春天来临之前,梅花逢雪后银装素裹的美丽形象。
B.其一第二句,“散”字写出了寒风劲吹、雪花飞扬的状态,刻画出梅花生存的环境。
C.其二中一、二句,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
D.两首诗诗句朴素流畅,都是“以我观物”,使得春日梅花带有“我”的主观色彩。
16.两首诗的三、四句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1-05-20更新 | 30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高三三轮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

四、名篇名句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篇名句默写-情境默写 | 较易(0.85)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国风》《小雅》进行评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女》中,写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毫不吝啬的赞美的两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青玉案·元夕》中写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5-18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高三三轮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

五、语言文字运用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杏树易活,并不需要精心照料。我小时就曾将杏核埋到地里,每天浇水,蹲着等待,不几日杏核就会发芽,小孩的好奇心总是很快消灭,可是家里的鸡们还喜欢去啄那些新绿,杏树后来到底也没活下来。有次朋友带我去了杏园,(                 )只是在半山腰平整出几亩条状地,再将树苗栽下罢了。正是春天,杏树的苞蕾刚刚绽开,满山白洼洼的。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真是美妙。过河上山,才发觉山上好冷,树上的花,都在颤抖,村得黑色山体愈发深浓,神情凝重,仿佛刚被火熏过,缓转头来,用眼前的花定定神,才有活下去的勇气。枝上扑簌簌的白色花瓣,在风中转眼就被吹落,只剩蕊心一点黄,颤巍巍抖着。突然觉得杏花是即便伤、即便死都要葆有尊严的花,像流水虽已枯竭,干扑扑的沙底,依旧保留湿润的、活着的气息。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说是园,也可以说是山。
B.说是园,其实就是山。
C.杏园就在山上。
D.杏园和山连成一片。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的要脆弱,①______________。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从而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等问题,而频繁玩手机也会使他们视力下降。

中学生自制力比较弱,往往在上课、自习时也会发信息聊天,还有的同学晚上就寝时也在用手机与人长时间聊天、看电子小说、玩游戏等,②______________,而且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

因为手机收发信息比较便捷和隐蔽,所以③______________。这样的行为违反考纪,败坏考风,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根据上文的三段话,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来概括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每句不超过10个字。
2021-09-24更新 | 786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1届山东省高三三轮模拟押题卷语文试题(一)

六、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作文-材料作文 | 较难(0.4)
名校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几千年前,屈原面对浩瀚星辰发出了《天问》的慨叹,在这首长诗中,他叩问自然万物,表现出为过求真理而不断探索的精神,其中的“九天之际,安放安属”更成为中华民族穿越古今的宇宙究极之问。

材料二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人类火星探测进行了几十年,而探测成功率还不足一半,难度可想而知。我国深空探测从月球起步,火星探测是从月球向更远的深空进发。从技术上看,月球探测为火星探测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材料三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工作者要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继续努力,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假如你是一位学生代表,要在学校晨会上向全体同学演讲,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试卷题型(共 8题)

题型
数量
现代文阅读
2
文言文阅读
1
古代诗歌阅读
1
名篇名句默写
1
语言文字运用
2
作文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阅读与鉴赏
2
作家作品
3
名句名篇默写
4
语言文字应用
5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现代文阅读
1-50.65学术论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非连续性文本
6-90.65汪曾祺(1920-1997)  其他散文  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探讨创作背景和意图文学类-单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10-140.65《元史》  分析信息,归纳要点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史传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
15-160.65诗  咏物言志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0.85名句名篇默写情境默写
五、语言文字运用
18-200.65修辞手法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句复位选择+表达
21-220.65情境补写  概括要点选择+表达
六、作文
230.4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