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云南 高一 阶段练习 2021-05-31 4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信息科学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渐普及,融媒体、互联网+等新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发生深刻变化,当前文艺创作生产也相应呈现许多新趋势和新特点。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文化艺术变革规律,与时俱进地调整文艺创作生产方式,建设健康繁荣的文化生态,多层次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是新媒介语境下文化艺术行业应当着力解答的重要课题。

新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前的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介往往是对旧媒介兼容与完善的产物,如电报之于书信、收音机之于留声机、电视之于电影,当一媒介的全部或部分功能被其他媒介兼容时,新旧之别就显现出来。当然,旧媒介未必都会因此销声匿迹,例如电影大银幕、仿真声场和集体观影等特性为电视所不及,电影和电视至今仍然共存。

历史地看,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造纸术的问世、印刷术的发明、照相机的使用、电影电视的兴起,每次新技术推动下的媒介革新,都有助于文艺生产力的解放。当前,网络新媒介不仅催生出众多新的文艺形式,同时也在大幅提升文艺创新能力。在突破传播屏障、开拓创作视野的同时,新媒介还以促进艺术与技术深度交融、促进美学与科学交互增益的方式,深刻影响文艺生产理论与实践。

首先,新媒介超越时空的高效便利特性,使文艺创作门槛大幅度降低,极大解放文艺生产力。网络作家、网签歌手、数字画师等网生艺术家大批涌现,新媒介文艺社群数量之巨、崛起之快,史无前例。新媒介对文艺生产潜能的全面释放,使人类文艺版图为之一变。

其次,新媒介技术更新换代迅速,有力推动艺术重塑,对文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产生深入而持久的影响。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领域大显身手,一次次为文艺审美创新带来惊喜。媒介即艺术的理念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文艺创造借助新媒介成为博采众长的跨领域综合行为。

再次,新媒介为文艺生产与消费打造出人机共舞的新平台,在提升文艺消费品质、丰富品类以及改善接受体验等方面收获丰厚。以阅读为例,各类阅读软件改城略地,妙趣横生的数字出版声像谐和,网络阅读人机交互特性和自动检索功能,赋予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系列文字声像平台使阅读无远弗届,妙趣横生。

新媒介不仅改变文艺创作生产方式,也在改变文艺存在的基础。新媒介提供新的创作工具和手段、新的作品储存载体与流布通道。对受众来说,新媒介成为接受文艺的重要渠道。可以说,新媒介既是文艺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也是文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要依托。

(摘编自陈定家《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融媒体、互联网+等新观念,促使当前文艺的创作生产相应地呈现出了新趋势和新特点。
B.当前的新媒介是在兼容与完善留声机、收音机、电影、电视等媒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C.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了当前的媒介革新,这有助于互联网时代文艺生产力的解放。
D.当前的新媒介催生了大批“网生艺术家”,促使很多文艺创作者进入了俗文学创作领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新媒介、旧媒介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对“当前的新媒介”的内涵进行了阐释。
B.文章从特性、技术推动、平台打造三个方面,论述了新媒介在文艺生产方面的影响力。
C.文章列举人工智能技术在文学绘画等领域巨大作用,论证了“媒介即艺术”的观点。
D.文章着眼于“新媒介语境下文化艺术”,阐发了“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这一话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新媒介未必能够完全取代旧媒介,从而导致旧媒介的消亡。
B.相对于电影,电视是一种“新媒介”,这种变化带来了影视文艺创作生产方式的变化。
C.网络新媒介突破传播屏障,开拓创作视野,数字绘画就是由其催生的新的文艺形式。
D.受众的文艺消费品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纸质书籍向数字出版声像的发展。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华儿女的革命斗争史。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从全民族抗日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一部反对不公、反抗侵略、追求富强民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曲折革命斗争史。中国革命文化正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高度文化凝聚,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要大力弘扬中国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厚重积淀中,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等。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渗透进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沁入心扉,形成了共产党人诸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革命文化精神。革命文化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

(摘编自秦洁《革命文化:中华民族最为独特的精神标识》)

材料二:

图表2:2010-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人数及占国内旅游人数比重统计情况及预测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材料三:

红色文化遗存是红色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传承红色文化的日益重视,各地逐渐认识到了保存、修缮红色文化遗存的重要性,甚至兴起了重建、复建文化遗址的热潮。然而,在这一轮红色文化热中,部分违背红色文化保护宗旨及历史基准的做法,却是令人忧虑的。

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必须坚守历史本真。真实是历史的最根本要求,红色文化遗存承载着革命历史,首先就应该遵循真实的原则,尽力回到历史的原生态。这就要求不仅要保护和修复红色文化遗存的原貌,其内部的陈设等细节也应尊重历史真实,避免拍脑袋式的随意增减,或者张冠李戴。红色遗存在复建与展示中,基本的方位、布局、陈设必须尽量符合历史的原貌。

红色文化遗存保护需要注重整体性。在各个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遗存往往是作为整体存在的,不应该被人为割裂。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日新月异,很多红色文化遗存被湮没在楼宇丛林中,难以完整地识别其真容。这就要求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将红色文化遗存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适当为它们留下佘量,维系遗迹的整体性与完整性,这也是保证历史真实的需要。

(摘编自韩伟《红色文化遗存保护须回归历史本真》)

材料四:

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契合的。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资源,传递革命文化的道德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中传播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正能量。立足人民群众的生活,以生动多样的方式展示革命文化的道德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充分显现革命文化的价值诉求和道德品格。开发更多的富有历史内涵的文化作品,在价值观的践行中与革命文化形成情感的共鸣。多开展革命纪念仪式和活动,树立革命文化的庄严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中弘扬正能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持之以恒地加强革命文化教育,以杜绝弘扬革命文化的间断性和碎片化,发扬其深层的思想影响力。

(摘编自程彪、张荣荣、王春林《革命文化的历史性内涵与时代价值》)

4.下列不符合材料中保护红色文化遗存的做法的一项是(     
A.根据历史见证人的意见,修缮和恢复革命领导人故居。
B.在解放战争纪念馆网站举办革命英雄手稿的“云展览”。
C.在中央广场修建象征抗战精神的雕塑,构筑城市地标。
D.统筹协调革命遗址及其周边建筑的高度、密度和风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高度文化凝聚,它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优质基因。
B.从1960年开始,中国的红色旅游行业主要经历了初步规模化、市场化和全方位发展三个阶段。今天,红色旅游产品趋向综合化发展。
C.2010-2017年,“红色旅游+”兴起,中国红色旅游人数持续增长。2012-2013年,中国红色旅游人数占国内旅游人数比重增长最快。
D.立足人民群众,大力弘扬中国革命文化,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资源,传递革命文化的道德价值,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6.今天,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中国革命文化?请综合以上材料提出具体建议。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拯救

李睿

小哲坐在球场边,像往常一样,慢吞吞地脱球袜和球鞋。他穿的是阿迪达斯猎鹰,是去年比赛上演帽子戏法后爸爸给他的奖品。踢了一年,鞋子都旧了,尤其是左脚,红颜色的鞋面黯淡无光。

踢完球,人也放松下来,小哲还在想刚刚结束的球赛。疫情让他在家整整待了三个月,没有球踢的日子太难熬了。城市的病例终于清零了,球队的训练、比赛恢复正常。小哲上场前,弯下腰,摸了摸草皮,像是和久违的朋友打招呼。跑着跑着状态就有了,他一个人进了三个球,还给同伴喂了两个饼。和队友击掌、拥抱,熟悉的味道又回来了。当然,小哲还是有遗憾的。伤停补时阶段,他一点劲都没有了,不然那个单刀球肯定能进,他错过了自己第一个大四喜之前,小哲和爸爸说过,想要一双新球鞋。爸爸说,可以,但你必须超越自己!

小哲忽然觉得身边无比安静,听不见队友的喧哗,听不见教练的嚷嚷,连爸爸的催促声也没有。爸爸是个外科医生,平时风风火火,他只要看见小哲慢吞吞的样子就着急,还要加上一句,你这性格一点都不像我,真是你妈的好儿子!

球场空空荡荡,而附近停车场却是另一番景象。群人围在那,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焦虑,在乍暖还寒的四月,他们的额头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汗珠。还有人拿着手机,站在路边,焦急地向远处张望。

小哲还是慢吞吞地往球场外面走,等他快透到停车场的时候,人群散开了,一辆救护车刚刚驶过来,顶棚上的灯放射着幽幽的蓝光。一个男人刚刚戴上口罩,向救护者叮嘱着什么。救护者用担架将躺在地上的男子抬上了车,砰的一声,车门关上,蓝光渐行渐远。旁边的人再次围拢过来,正中间的男人高大、瘦削,他看见了小哲,向着他招了招手,是爸爸。围观的人愣在那,但很快像是被按下了启动键,突如其来的掌声让小哲和爸爸都有些不知所措。

爸爸搂着小哲,朝车子走去,爸爸的手在抖。

还有水吗,儿子?

没了,都喝没了。

你去对面的便利店,给我买瓶可乐,要冰镇的,快!

小哲回到车上,里面弥漫着酒精消毒液的气味,爸爸摘下口罩,抓过可乐,一口气灌下半瓶,然后打了一个大大的饱嗝,很心满意足的样子。

爸,刚才怎么了?

啊,没怎么,有个人在路边昏倒了,我给他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没事了,活过来了。

我怎么不知道?

你,慢慢腾腾地,我要是像你那么磨蹭,那个人早不行了。我先把你送回家,然后回医院。

晚上要和妈妈一起吃饭吗?

再说吧。

小哲回到家,姥姥正拿着手机,一边看还一边唠叨:今天那个年轻人命真大,要不是遇上欣力就完了。储欣力,是爸爸的名字!小哲快来,朋友圈都是你爸爸。

图像一直晃动,地上躺着一个人,年纪不大,脸色正由紫变黑。爸爸先是检查了病人的呼吸和脉搏,又用双手按住他的胸口,一下,两下,三下……接着他一把扯下了口罩,眼镜也甩了出去。两个男人的嘴紧紧地贴着,一个男人的气流进入到另一个男人的身体,一条触礁的船渐渐启动。视频的时长只有短短几十秒,但小哲却觉得无比漫长。

妈妈给姥姥打了一个电话,说不用给她留饭,她要去医院采访,采访储欣力。姥姥还特意叮嘱你和欣力好好唠唠,两口子有啥话不能说的,你俩就是犟驴。

晚上,妈妈的新闻栏目播出了对爸爸的专访,镜头前的男人让小哲有点恍惚。他从没见过爸爸正襟危坐的样子,电视中的男人说话不紧不慢,但语气却很镇定,他说根本没考虑疫情,自己是个医生,给病人做人工呼吸是常规操作,救死扶伤更是天职!

这件事动静不小,就连央视的记者也来采访了。在央视微博的评论区里,网友更是开了锅,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反正都是正能量的硬词。

爸爸发了一条朋友圈,除了对亲友的关注表示感谢之外,还在央视的话题医生路边救人连眼镜都甩飞了旁边加了一个捂脸的表情。

没多久,小哲换了一双新球鞋,梅西同款2020猎鹰,是他和爸爸、妈妈一起买的。


注:小说取材于发生在哈尔滨的真实故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标题为“拯救”,含义丰富,既指医生爸爸对病人生命的拯救,也暗指这件事的发生是对医生家庭的拯救。
B.全文采用多种手法来叙述事件,表现人物,比如运用了细节、动作、对话等描写手法,也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儿子问起救人之事,爸爸只是轻描淡写,但当时的救人过程应该很是紧张,这从事后“爸爸的秀手在抖”可以看出来。
D.小说中也塑造了生活中父亲的形象,他对儿子表面冷,内心关心,结尾时捂脸的表情表现了他柔和的一面。
8.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爸爸在救人过程中表现出的形象特点。
9.作者通过不同的人物来呈现这个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

李斯

臣闻吏议逐,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B.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C.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D.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指外来的人,与“主”相对。也指外出或寄居、旅居他乡的人。文中指在秦国做官的其他诸侯国的人。
B.本文中“六国”指与秦国并称的郑国、卫国等六个诸侯国,而苏洵《六国论》中的“六国”指齐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六个诸侯国。
C.“丹青”中丹、青本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D.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谓。当时平民用黑巾裹头,称为“黔首”,后来“黔首”成了平民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第一段列举四位明君、诸多贤士为秦国做出巨大贡献来说明客卿有功于秦,借贤人扬己,排比句的使用增强了说服力。
B.作者认为,如果秦君所看重的只是珠玉声色方面,所轻视的却是人民士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
C.李斯对秦王辞退一切宾客、把兵器和粮食给予寇盗,使得天下的士子不敢向西进入秦国、最终与诸侯国建立怨仇的做法很不理解。
D.文章最后指出,驱逐客卿就会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国的实力,会使秦国虚弱,又和各国结怨,会使国家陷于危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泰州杂诗①(其五)

杜甫

西使宜天马,由来万匹强。

浮云②连阵没,秋草遍山长。

闻说真龙种,仍残老啸骦③。

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


【注释】:①公元759年,即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因受牵连被贬华州,因躲避战乱到达秦州,用诗书的形式记录下他的所见所感,即《秦州杂诗二十首》。②浮云:良马名,这里代指一切良马。③骕骦(sù shuāng):良马的名称。
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写自从西域引入“天马”以来,数以万计的良马被带到中原。
B.诗歌通过写“阵没”“秋草”从正面勾勒出战马惨败于阵的情形。
C.诗歌勾勒出老马独立于广漠之上,昂首于苍茫天际,萧萧长鸣的形象。
D.本诗表面写马,实则写人,诗人将深沉的情感寓于诗中,意蕴丰富。
15.请结合三、四两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