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常设考点 > 品味语言艺术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326 题号:10489254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王春迪

外乡人说老街,说街上的钱眼儿比那路边的榆钱儿还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弯腰去捡了。

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老街商铺遍地,人流如织,物阜民丰,随便给你一个插脚的地儿,卖个扫帚、箩筐、竹席啥的,不用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吆喝,也够糊口了。

正因如此,蔡老谋的媳妇,每每见到蔡老谋闷在家里侍弄那几只大公鸡,火气就直往上蹿!媳妇觉得蔡老谋养鸡卖不了几个钱,还不如编个席、拉个煤到街上卖。媳妇隔三岔五就骂蔡老谋,瞧你这出息!你每天空着手出去拾粪,也比弄这几只鸡强!脑子灌鸡屎了,养鸡就养鸡呗,偏偏只逮着公鸡养,等着公鸡腚里给你拉个金蛋来吧!

蔡老谋由她说,也不搭理,只是进屋抓了把小米,背着手就出门了。那些公鸡见状,就跟有绳子拽着似的,乖乖地凑成一团,跟着蔡老谋出门溜达去了。

蔡老谋的这些公鸡,打去年年前就开始养了,当初,为了这几只鸡,蔡老谋走遍十里八村,选的都是那种身高羽艳的种。每天,吃的是稻谷玉米菜叶,喂的是蚯蚓蚂蚱米虫,偶尔,蔡老谋还弄几只小蜈蚣给它们啄啄。没事时,就带它们出去爬高、遛弯儿。一年下来,这几只公鸡眼似珍珠,冠如火焰,尾似彩虹,爪如金钩。羽毛油亮,似绣袍锦缎;步履强健,如将军出征,好不威武!清早打鸣,那叫声好似利剑一般,直冲云霄,简直要把天给捅破了!

腊月二十九那天,天不亮,蔡老谋便起身,从鸡舍里抱了一只公鸡,直奔老街而去……

这天清早,老街首富海爷府上的大门刚一打开,便见一只金羽红冠大公鸡昂首挺颈、精神抖擞地在院子里迈着方步,毫无胆怯之色。正当大伙儿无比惊奇的时候,那公鸡挺立在院子中间,铆足了劲儿,喔喔地亮了一嗓子。那个鸣儿打得清脆敞亮,余音绕梁,像是在人的耳边吹了一口仙气,把府上男女老少都给叫醒了!

当天上午,管家就让人把鸡抱到了海爷跟前,并把这喜庆事儿告诉了海爷。海爷听罢,桌子一拍,连说三声好!要知道,接年就是鸡年,大过年的,就“开门见鸡(吉)”,对于生意人来说,这是多喜庆的事儿啊!更何况,这只公鸡,似天鸡一般色彩鲜艳、威风凛凛,看一眼就想上去摸一把。海爷让管家抱到各个屋里去,给老太太和大奶奶瞧瞧,让她们也高兴高兴。海爷的小儿子,今年十岁,听大人说了这件事儿,手舞足蹈,还像模像样地写了一首诗,惹来大伙儿一阵夸赞。

哪想到,正当午的时候,有个下人来禀告管家,门口来了一个老农,说自己一只公鸡进了府里头,想把它要回去。

管家眉头微微一皱,照理,是该把鸡还给人家。堂堂一个大户人家,霸着穷人家的一只鸡,愣是不还,说出去,不让人笑死才怪!可大过年的,多好的一个彩头,整个府里老老少少喜庆一番,又这么还回去了,谁甘心?东家知道了,铁定会不高兴的。

想到这里,管家顺手抓了一包果子,对下人说道,带我去见见那人。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蔡老谋。管家见他时,蔡老谋正坐在门口的台阶上,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破短袄,腰间用草绳系着,两手揣在袖筒里。

管家问蔡老谋,那鸡,是你的?

蔡老谋躬身道,咱一乡下人,给俺十个胆,也不敢讹到这儿啊,那只鸡的鸡冠上有一块黑点儿,是两个月以前让别的鸡给啄的,不信,您瞧瞧?

管家微微一笑,把手上的果子递给蔡琳,顺带着,又从袖筒里掏了一个小银锭给他。

管家笑道,这大过年的,讲究你来我往。这只鸡,既然进了门,就算你送给咱府上的新年贺礼吧。这些东西你先带去,不成敬意,赶明路过这儿了,不嫌弃的话,进来歇歇脚。

一只鸡竟然给了一个小银锭!这都够买满满一车的大米了!一旁的下人看了,惊得直吐舌头!

蔡老谋听罢,腰一弯,手一拱,说了一堆吉祥话。

管家不待他说完,抱了抱拳,便转身回去了。

谁能想到,这只公鸡,恰恰就是这个看似老实巴交的乡下老汉故意放在门口的。更想不到,就这个不起眼的乡下老汉,用他养的这些鸡,年前年后,几乎把老街上几个大户人家走了个遍!开春以后,蔡老谋用这些大户人家给的鸡钱,修了屋引了渠,娶了儿媳买了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始两段写老街商铺林立、人流如织、物阜民丰等,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提供了时代背景。
B.蔡老谋背着手出门溜达,公鸡跟在他的身后也出门溜达,小说写这一笔意在表现公鸡颇通人性。
C.走进海府的公鸡体形伟岸,叫声清脆,越突出描写公鸡的优点,就越能表现海府对公鸡的喜爱。
D.蔡老谋来海府时,身穿破袄,腰系草绳,他故意打扮寒酸,从而博得海府同情,挣得更多银两。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欲扬先抑,先借蔡妻之口使读者对蔡老谋产生游手好闲的印象,再借因喂鸡发财展示他的精明。
B.“一旁的下人看了,惊得直吐舌头”,写下人的反应表情,侧面表现了蔡老谋靠公鸡发了笔财。
C.小说通过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表现了海府管家心思细密和办事周全的形象特点。
D.小说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布局谋篇,故事情节曲折有致,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3.文中画线部分是怎样细致描写公鸡的?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好处?
4.有人说蔡老谋是个值得肯定的人物,有人说蔡老谋并不值得肯定,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忠仆

【日】池谷信三郎

嘉吉是山乡温泉旅馆的老板、富甲一方的财主,拥有广大的山林田地。山上有茂密的孟宗竹,也出产许多蘑菇。一到收获的拳节,满载竹笋、竹材等山货的卡车在街道上扬起灰尘,往大约三十千米外的三岛市奔驰而去。嘉吉很年轻,刚过三十岁。他在父亲死后,辞了东京某私立大学的工作,回到了山村。

他并没有什么事要做,把老人们请来能下上一天的棋。闲得无聊时,也会捧起一度风靡东京的托尔斯泰的书来读。有时信步去到不很远的神社,从容观赏周遭的山峦田野。嘉吉很和气,人缘很好。雇工们干活儿也都不吝惜力气,而因此每每又有些奖赏,大家心里都在想着一定要做这个主人忠诚的仆人。只有久助,担心主人的为人是否好过头了。久助年届五十,还是老主人时雇下的。

老主人在世时几乎就断绝了来往的胞弟,也就是嘉吉的叔父,最近时常从沼津来访,每当此时,久助总是面露不悦之色。那个男人来时,一定是用甜腻腻的声音开口“嘉吉呀……”,然后借了若干银钱回去。“这次呢想办一场乡村马赛……赚头当然大了去了,不过在那之前需要些启动资金,能借点吗?怎样?”这么一说,嘉吉如同往常一样,善良的脸上展露出笑容:“这主意好像不错啊!”然后开出一张三岛银行的支票。

又是三个月过去了,这天,嘉吉的叔父坐上了公交马车,一路呱嗒呱嗒地来到了这山间旅馆。

“在盘算开家锡铁皮罐头的印刷工厂呢,怎样?嘉吉呀……”主人和沼津来的男人的对话,从开着的二楼窗户里传了下来。

久助愤愤地咂着嘴,拿了杆钓鱼竿往河边走去。

这一带被低矮的山头环抱,底部是多石的山谷,清澈的山水汇成一条河流淌其间。久助一只手拿住挂了鱼钩的钓竿,一只手调整着透视眼镜,注视湍急的水流,跋涉在齐腰深的河水里。他这样钓上的香鱼成为每天客桌上的佳肴。从老主人时起,久助每天的工作就是钓香鱼。他被称为这个村里最会钓香鱼的人。

久助坐在岩石上休息。用烟管吧嗒吧嗒抽着烟。紫色的烟雾在秋天澄澈的空气中悄悄上升,红蜻蜓轻快地飞舞。他朝对岸望去,夕阳正冷清地照在竹林上。久助呆呆地想,有一个那么好说话的主人,对人没有一点防备,眼前的这片竹林也不知道将来会怎样呢。他不禁深深地叹了气。

那时,他的头顶上方突然响起了声音,向上望去,河边上大栗树的树梢里,吊桥嘎吱嘎吱地摇晃着。在由山峰切割出的细长而已黄昏的天空中,一个女人苍白的脸笑得很灿烂。久助认出来,那是吊桥边上酒馆里的陪酒女郎。久助对她一往情深,挣的钱全在那里喝酒喝没了。

久助想今晚一定得去喝上几杯,可是还没到开工资的日子。他把放了水的木箱里的香鱼数了一下,站了起来,阴沉着脸回了主人的家。

从开着的二楼窗户可以听到,锡铁皮罐头印刷工厂的话题还在继续。酒好像已经喝了不少,听得见男人爽朗的笑声。久助咽了口唾沫。他回到自己住的房间,换了衣服就去洗澡,把冰凉的身体沉浸在温暖的澡池里。

他恍惚地回到了房里,恍惚地打开了伙伴的包裹,从放在包裹底部的荷包里抽出了一张五元的票子,恍惚地直接走上了夜路。

半夜,喝得烂醉回来的久助,在住处的后门口遭到伙伴的一顿猛揍。“你干什么?”这么一问,又是一顿揍。这时主人起来,跑过来劝住了伙伴。那个男人从主人手里接过五元钱,愤愤不平地咕哝着睡去了。久助蜷缩着身子醉卧在屋里一角。

次日清晨,久助被叫到了主人面前,他做出啥事都没发生过的样子。主人谆谆地教导他,人的本性都是善的,谁都是一时冲动才干下了坏事,就拿你久助来说,不也是这样的吗?

正是这样,久助微微低下了头,眼里饱含着泪水。

是吧,是吧,我是信得过你的。你绝不是个会让我失望的男子汉,这点你是一定能证明给我看的——此刻主人想起了平日里读过的托尔斯泰的小说《波里库什卡》

他站了起来,不一会儿从账房拿来了钱包,从中数出三十张十元的钞票,把它递给久助,说:“那么,我今天要托你办件大事。中午要发一车孟宗竹到三岛去,你也跟着去,竹子卖给老主顾丸久,然后把货款和这里的三百元一起存进三岛银行,能办到吗?”主人尽量用柔和的语气说,然而这种亲切在久助的良心上无疑成了一种监视的力量。

久助扑簌扑簌地流下眼泪,说:“久助遵命。”主人想,这就行了。这样一来他一定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收了货款的久助出了丸久商号以后,就那么经过银行而不入,径直往火车站走去。在那里他买了一张到东京的车票。

箱根一带的山峰在车窗外接连而来。

我今天要是这么没有一点差池地回去,那年轻的主人就更觉得自己想的一切都对了。我这么一来,他就会懂得相信别人是多么蠢的一件事了吧。如此一想,这三四百块钱算是便宜的,那些竹林、辣根田也就能因此保住了。

久助想,临出发时自己眼眶发热,强忍着没让泪水流出来,现在做出了这样一番行为,自己就成了伙伴中最忠诚的仆人。

他嘴里咀嚼着香鱼饭团,不觉竟微笑起来。

(有删改)


①《波里库什卡》:列夫•托尔斯泰的早期作品。小说写的是女地主家的奴仆波里克依有偷窃的恶习,但他决心改过,女主人委托他进城取一大笔钱,他也决心办好这件事,不料在路上把钱弄丢了,最后上吊自杀的故事。
1.结合全文,概括嘉吉的人物形象。
2.请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艺术手法。
3.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及托尔斯秦的小说,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4.小说结尾“不觉竟微笑起来”这一细节耐人寻味,请探究其丰富意蕴。
2021-05-08更新 | 8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幼年

巴金

窗外落着大雨,屋檐上的水槽早坏了,这些时候都不曾修理过,雨水就沿着窗户从缝隙浸入屋里,又从窗台流到了地板上。我一个人吃力地把书桌移开,使它离窗台远一些。我又搬开了那些水湿的书籍,这时候我无意间发现了你的信。

“为了这书,我曾在黑暗中走了九英里的路,而且还经过三个冷僻荒凉的墓场。."在你的信里我读到这样的话。它们在四个月以前曾经感动了我。就在今天我第二次读到它们,我还仿佛跟着你在黑暗中走路,走过那些荒凉的墓场。你得把我看做你的一个同伴,因为我是一个和你一样的人,而且我也有过和这类似的经验。这样的经验我确实有的太多了。从你的话里我看到了一个时期的我的面影。年光在我的面前倒流过去,你的话使我又落在一些回忆里面了。

什么东西把我养育大的?我常常拿这个问题问我自己。当我这样问的时候,最先在我的脑子里浮动的就是一个“爱”字。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暖,我的确是一个被人爱着的孩子。在那时候一所公馆便是我的世界,我的天堂。我爱一切的生物,我讨好所有的人。我愿意揩干每张脸上的眼泪,我希望看见幸福的微笑挂在每个人的嘴边。

然而死在我的面前走过了。我的母亲闭着眼睛让人家把她封在棺材里。从此我的生活里缺少了一样东西。父亲的房间突然变得空阔了。我常常在几间屋子里跑进跑出,唤着“妈”这个亲爱的字。我的声音白白地被寂寞吞食了,墙壁上母亲的照片也不看我一眼。死第一次在我的心上投下了阴影。我开始似懂非懂地了解恐怖和悲痛的意义了。

我渐渐地变成了一个爱思想的孩子。但是孩子的心究竟容易忘记,我不会整天垂泪。我依旧带笑带吵地过日子。孩子的心就像一只羽毛刚刚长成的小鸟,它要飞,飞,只想飞往广阔的天空去。幼稚的眼睛常常看不清楚。小鸟怀着热烈的希望展翅向天空飞去,但是一下子就碰着铁丝网落了下来。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并不是在自由的天空下面,却被人关在一个铁丝笼里。

家庭如今换上了一个面目,它就是阻碍我飞翔的囚笼。然而孩子的心是不怕碰壁的。它不知道线望,它不知道困难,一次做失败的事情,还要接二连三地重做。铁丝的坚硬并不能够毁灭小鸟的雄心。经过几次的碰壁以后,连安静的孩子也知道反抗了。

反抗的思想鼓舞着这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鸟用力往上面飞,要冲破那个铁丝网。但铁丝网并不是软弱的翅膀所能够冲破的。碰壁的次数更多了。这其间我失掉了第二个爱我的人——父亲。

我悲痛我的不能补偿的损失。但是我的生活使我没有时间专为个人的损失悲哀了,因为这个富裕自大家庭在我的眼前变成了一个专制的王国。仇恨的倾轧和争斗掀开平静的表面爆发了。势力代替了公道。许多可爱的年轻的生命在虚伪的礼教的囚牢里挣扎、受苦、憔悴、呻吟以至于死亡。然而我站在旁边不能够帮助他们。同时在我的渴望发展的青年的灵魂上,陈旧的观念和长辈的威权像磐石一样沉重地压下来。“憎恨”的苗于是在我的心上发芽生叶了。接着“爱”来的就是这个“恨”字。

年轻的灵魂是不能相信上天和命运的。我开始觉得现在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了。我常常狂妄地想,我门是不是能够改造它,把一切事情安排得更好一点。但是别人并不了解我。我只有在书本上去找寻朋友。

后来我得到了一本小册子,就是克鲁泡特金的《告少年》(这是节译本)。我想不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书!这里面全是我想说而没法说得清楚的话。它们是多么明显,多么合理,多么雄辩。而且那种带煽动性的笔调简直要把一个十五岁的孩子的心烧成灰了。我把这本小册子放在床头,每夜都拿出来,读了流泪,流过泪又笑。那本书后面附印着一些警句,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下第一乐事,无过于雪夜闭门读禁书。”我觉得这是千真万确的。从这时起,我才开始明白什么是正义。这正义把我的爱和恨调和起来。

但是不久,我就不能以“闭门读禁书”为满足了。我需要活动来发散我的热情;需要事实来证实我的理想。我想做点事情,可是我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地开头去做。没有人引导我。

我看见上海报纸上载有赠送《夜未央》的广告,便寄了邮票去。在我的记忆还不曾淡去时,书来了,是一个剧本。我形容不出这本书给我的激动。它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眼界。我第一次在另一个国家的青年为人民争自由谋幸福的斗争里找到了我的梦景中的英雄,找到了我的终身的事业。

我就是这样地开始了我的社会生活的。从那时起,我就把我的幼年深深地埋葬了。同时,我觉得我自己也开始成长了,是啊,成长的过程除了做自己想做的,还有一些是自己必须去做的。

窗外刮起大风,关住的窗门突然大开了。雨点跟着飘了进来。我面前的信笺上也溅了水。写好的信笺被风吹起,散落在四处。我不能够继续写下去了,虽然我还有许多话没有向你吐露。我想,我不久还有机会给你写信,叙述那些未说到的事情。我不知道我上面的话能不能够帮助你更了解我。但是我应该感谢你,因为你的信给我唤起了这许多可宝贵的回忆。那么就让这风把我的祝福带给你吧。现在我也该躺—会儿了。

1936年8月深夜(有删节)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无意间发现书桌后一封信写到我的幼年生活,这种时间安排使小说叙事富有变化。
B.本文多次写小鸟怀着热烈的希望展翅向天空飞,强烈地表达了“我”要突破封建家庭枷锁,追求自己的理想。
C.本文中的克鲁泡特金《告少年》给“我”带来重要的影响,调和我的爱和恨,重燃我的热情,证实我的理想。
D.本文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将自己的激情倾注笔端,写真情实感,写进自己的经历,充分发挥“我”的抒情职能。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划线部分环境描写的作用?
3.本文中的“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述分析。
2020-01-18更新 | 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

生命只是一种偶然,万千景象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苏轼二十岁那年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陪同下赴京城汴梁应举,经过渑池(今属河南)时,曾寄宿在一座寺庙中,老僧奉闲殷勤招待,兄弟俩在寺壁上题了诗。过了三年,苏轼去陕西任地方官,重又路过渑池,他和苏辙为此作诗唱和,苏轼的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成为诗史上的名作: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一种很深的感慨首先是触景而生的:不过几年时间,殷勤好客的老和尚已经死了,埋在了一座塔下。他的笑颜、他的声音好像还在眼前吧,可眼前只有一堆埋骨的土。寺庙也已经破败,看不到兄弟俩当年题在墙壁上的诗。那些诗句还记得很清晰吧,可眼前只有颓败的土墙。

人的一生很难说有什么既定目标,因为外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不受人的意志控制;人生到处会留下一些痕迹,但那些痕迹很快都会消失掉。那么,人生到底是什么呢?苏轼在想:就像鸿雁飞在茫茫的天空中,偶然在雪地上停息,留下一些印迹,而后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吗?走过的路上那些模糊的印痕,星星点点,似断似连,又能够说明什么?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呢?年轻的苏轼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

但不管怎样,人总还是要辛勤地努力吧!当年父子三人走在崤山道上,风雪交加,路途崎岖,蹇驴在颠簸中发出长长的嘶喊。这就是路。如今兄弟俩都考上了进士,从小官做起,跟各样的人打交道,疲惫、厌倦总是难免,但总还要努力走下去,这就是路。

差不多和苏轼同时代,有一位天衣义怀禅师说过一段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意思大致是:大雁从天上飞过,影子投在清澄的水池上。但大雁并不是有意要留下自己的踪迹,水池也无意留住它的影子。雁飞影过,如此而已。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能够这样去做事,才能行走于万类纷繁的人间。

苏轼诗与天衣义怀的禅语有非常相近之处,但两者的视角,也还是有些差异。天衣义怀的话,根源是在《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据说六祖慧能未出家时于市中贩柴为生,偶然经过一家客舍,听人诵读《金刚经》,听到这一句忽然醒悟,顿萌出家之志。

怎么叫“无所住”呢?简单说就是不执著,不受外界变化的支配。你在“异类”(各种各样的人与事)中行,有人夸你,你就兴高采烈;有人骂你,你就怒气冲冲;今天流行黄色你就一身黄,明天流行黑色你就一身黑……很快你就神魂颠倒、莫名其妙了。如何又要“生其心”呢?就是讲万事无常,本心清净,但并不赞成执著于空无——执著于空无也是有所“住”。清净的本心不仅对于外界仍然有恰当的反应,有自然的喜怒哀乐,这种反应甚至是更为自如而美妙的。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情与之谐,心与之舞,飘逸之中,欣喜自生。更有“利乐众生,慈悲为怀”,也是一种“生其心”。

在苏轼的诗中,“飞鸿雪爪”的比喻从情感上说带有惆怅的意味,不像“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那样表现得洒脱。但在哲理上,它也体现着佛禅的无常观。人世无常,虽然也可以导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但若是以“无所住”的态度去应对无常,也可以引导出超越的旷达。在这首诗里,两种情绪同时存在。

正像前面说过的,无奈也罢,旷达也罢,对苏轼来说,这些都不妨碍在人生道路上总须有所努力的积极态度。我们看苏轼的一生,一方面喜好老庄与佛禅,能够以超越的眼光看待世事的变幻,但作为一个官员,他却始终是正直和富于责任感的。他任徐州太守时,黄河决堤,大水围城数十天,徐州城岌岌可危。苏轼住在城墙上的小棚子里,有家不回,以安定民心,终于率士民顶住了洪水的侵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任杭州太守时,他为了兴修水利而疏浚西湖,留下了一条风光绮丽的苏公堤。他绝不会把自己“空”成一个对现实世界毫无意义的虚壳。

人生修炼的一个根本之处就是破执,而破执首先是破“我执”。人心里梗着一个粗重无比的“我”,贪婪、自大、自卑,永远放不下自己,哪怕有再多的聪明,也免不了一叶障目。而一旦破除我执,潜在的真如智慧就得以显现,万象纷呈,因缘分明,心境自如,不受迷惑。

(节选自《诗里特别有禅》,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头两段是介绍《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为下文准确解读此诗和深入了解苏轼作了具体的交代。
B.“路长人困蹇驴嘶”一句,用一段生活经历,形象又含蓄地表明,生活会有疲惫、厌倦,但不管怎样,人都应努力走下去。
C.文章引用天衣义怀禅师的一段话是因为他的话与苏轼的诗有相近之处,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这首诗。
D.作者解读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主要是为了帮助读者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人们的审美意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是写景抒情诗,通过描写飞鸿踏雪泥留下的爪印、新塔、坏壁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苏轼的人生感慨。
B.文章用“天衣义怀禅师的禅语”作为例子,来解释诗歌里含的禅意,非常鲜明地突出了作者认为“诗里特别有禅”的写作意图。
C.文章用六祖慧能听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萌生出家之志的事例,形象了写出了这句话蕴含的禅意所具有的巨大感染力量。
D.文章最显著的语言特点是用通俗易懂的话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抽象难懂的诗意、禅意,达到了既清晰明白,又内涵丰富的表达效果。
3.苏轼的诗中,“飞鸿雪爪”的比喻应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4.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简要解析苏轼是如何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
2021-01-31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