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0 题号:1413529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沙棘

侯发山

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家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休息了一下。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每每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爹……

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

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

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

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

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

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

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䦆头换到了右肩。不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这个乡的子民。

老党呢,似乎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

老党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你,不走了?

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我要走了?

……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

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还有大用处?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

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呵呵地笑着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

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

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

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

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乡长……

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慈爱地拍着儿子坚实的肩膀,心里莫名的踏实。他的眼睛湿润了。

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

(选自《芒种》2020年第9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充分表现出老党无怨无悔地对沙漠的付出与坚守。
B.老党被溻湿的衣服像地图,然而他却喜欢这样的热天气;去种沙棘,路途越远,心里越高兴。矛盾的表述更见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切情义。
C.文章中老党任乡长,认为种沙棘的意义重大,关系到国家领土,这表明边境上基层干部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对工作的奉献精神。
D.老党的儿子最后留下来与父亲一起守护沙漠,主要是因为他看到了沙棘防风固沙之外的其他大用处,这可以给他们带来丰厚的收益。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是环境描写,既写出沙棘的勃勃生机,也反衬了人物的焦急心情。
B.文章主要采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这使故事情节紧凑集中,更有利于展现父子两代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启发读者对于代际传承的思考。
C.文章中“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两处描写,为后文儿子说沙棘用处广泛,并决定留下来等内容埋了伏笔。
D.文章整体是用平实质朴的风格来进行叙述,而结尾“远远望去,老党父子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则含蓄隽永,使主题表达既深刻又丰富。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老党对儿子态度的变化过程。
4.文章以“沙棘”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鹿儿

航鹰

是她?

上午票箱揭晓,选举结果第一名出炉,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曾当选过劳模的我对此很不好接受,说:郭经理,职工们对第一名有些看法。附近厂子里的小伙子,背地里把商场女售货员中最漂亮的叫‘一号’。我一打听,‘一号’原来就是她,金鹿儿!就凭这一点,顾客投票难免有偏差。

郭经理呵呵地笑着。

卖货时,她用金色的发卡挽住了一头卷发,那发卡簪子还缀着几条金链子,金链子在她耳朵下面荡来荡去……一天早晨,她在屋顶平台上趁着黎明人稀在自我陶醉地跳舞。她这么讲究穿戴,而且举止轻浮,怎能当劳模?我愤愤地说。

郭经理依旧呵呵地笑着。

还有人反映,最近她好几次把糖果拿宿舍去,请一些青年人去吃糖,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我建议应该彻查。

郭经理笑呵呵地说:评选工作应注意到群众性和民主性,在表彰大会召开之前,请你去了解一下金鹿儿的情况。

中午,店堂里一片熙攘。妈妈,我要吃糖……糖!糖!小女孩哭闹起来。金鹿儿见状,同志们,请让孩子的妈妈先买好吗?征得了大家的同意,抱孩子的女顾客感激地走到前面,金鹿儿先拿了两块给孩子,孩子立刻不哭了。这怎么行,看这孩子……她还没说完,糖已经称好。她从秤上拿下去两块扔回糖柜,说:这不是一样么!女顾客连声道谢。

这时,一位提手提包的军人,站在队伍后尾不时地看表,一脸焦急的神色。金鹿儿见那军人慌慌张张要走,便上前招呼:解放军同志,您有急事?军人不好意思地说:我要赶火车回部队,想给同志们捎点糖……又征得大家的同意,她优先照顾了这位军人。军人高兴地行了个军礼,接过糖果跑走了。

她卖货速度飞快,服务热情周到。我想,一个思想颓废的人会有如此高的劳动热情?楼顶平台上的她和柜台上的她,哪一个是真实的金鹿儿?……这也渐渐地冲淡着我往日的成见。

我回到办公室,找来与金鹿儿同宿舍的任小妹去了解情况。任小妹说,金鹿儿确实在宿舍里开过茶话会,有好多青年参加,但糖果是她自己买的,她先后买过二百多种,请大家品尝后一一评价其特点,她听后记在小本子上。她为了练包装技术,曾多少个夜晚偷偷地练包砖头,包小石子,把台秤抱回宿舍,练习上秤准确……

啊!我明白了,明白了,这是多么生动的先进事迹呀!我有些怨恨起糖果柜组长来,不,我记起来了,她反映过,还推荐过她去参加局里的技术表演赛,都是我把她的名字给抹掉了,为什么会……我心里感到有些内疚。

晚上干部碰头会后,金鹿儿来找我,大姐,我来请个假,今晚我得参加文化宫话剧队的彩排,就不能参加您的会了。

不行!我斩钉截铁地说。

她有些发急了:发言内容我现在就可以汇报。可是,我在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不去,戏就无法演出。

我不耐烦地问:什么离不了的角色?

一个迷失了生活方向的姑娘,用打扮和跳舞消磨时光……

我忽然想起了屋顶怪舞的事,似乎领悟到什么,一阵惊喜涌上心头。我亲热地抚着她的手心说:今晚你就去吧!

她高兴地搂着我转了两圈,我拉住她说:不过,以后不要参加这种活动了。

为什么?她一下子跳起来问。

我语重心长地说:劳动模范了,凡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光是劳动态度好,生活小节也要检点。说着,我就顺手摘下她的金发卡,以老大姐的口吻叮嘱:就说打扮吧,表彰大会最好别戴它……

为什么?她挑战似地问。

我尽量地笑着反问:干嘛非戴它呢?

我一方面是为了漂亮。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抬头卖货不大适应,顾客一多就顾不过来了。头一低,金链子就打着耳朵,提醒我把头抬起来。

我听了喜出望外,看来她的事迹还真不少呢!

行,戴上吧!汇报时就讲抬头卖货,可别提什么漂亮不漂亮。

可我就喜欢漂亮!她反复地强调,为什么不能说?我要向所有人说,我爱美!爱美的人才爱生活!

见她这么坚持,我说:好吧!那你能不能具体讲讲为什么能这样热情地为顾客服务?

她想了想,直率地表示:我想,还是应该先说说顾客给了我什么。

顾客?给你……我迷茫地问。

就从一些常来买糖的老顾客说起吧!有一位面色苍白的中年女教师,每月总是来买少量的糖果带回家去。有一个月她没有来,而是她的小女儿领着奶奶来的。老太太擦着眼泪告诉我:‘她买点糖回家上敬老下顾小的,一块也舍不得自己吃。现在低血糖住了院,这糖是给她买的。’还有七八个自修的学生,每年大学发榜后来买糖。总是由考取的学生请客,而未被录取的人说:‘明年由我来请客。’今年,我又送走了两位大学生,只剩下一位自修生了,但他还是对朋友们说:‘明年,你们一定回来吃我的糖。’……

她说到这里,长睫毛挂起晶莹的泪珠,说:他们教我看懂了生活。为这些普通的人服务,是我的快乐。

她几乎不是在和我讲话,而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侃侃而谈,我从她那燃烧的目光中看到了她将在大会上的讲话内容,那就是爱人民,爱生活,爱美!我的脸颊热起来,我感到我误解了她,也从她的言行中看到了我身上僵硬的症结……

你说得很好,谢谢你!我的嗓子有些发哽,便催促她,你该去彩排了。

她听了,送我一个感激的笑容。我送她到门口,言犹未尽,想再说句心里话,但不知为什么,我竟问了那么一句: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

她怔了怔,响起了银铃般的笑声:反正我觉得,生活挺有意思!

我不由得重复她的话:生活挺有意思!

(选自《新港》1981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品一开始点明她得到顾客的认可,被推选为劳模,然而,作者笔锋一转,“我”对她却提出了一大堆的疑点,这样构思在艺术上形成极大反差,吸引读者。
B.作品以第一人称“我”对金鹿儿的观察为主线,把镜头聚焦在金鹿儿的身上,刻画了一个业务能力强而且个性鲜明的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女售货员形象。
C.本文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通过对比和映衬,写出两代劳模在性格、习惯、作风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她们彼此接触和了解,最后化解“隔阂”达到心灵相通。
D.小说结尾,通过“我”与金鹿儿的对话,赞扬了金鹿儿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深刻揭示她的心灵美,这种注意揭示人物心灵的技巧,是航鹰小说的一大特点。
2.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在语义上与上文“呵呵地笑”紧密连通,一个“依旧”强调郭经理的处变不惊和对金鹿儿的信任。
B.句子②在情绪上较前句“为什么”更为激烈,一个“挑战似的”表现了金鹿儿敢于追求自由生活的勇气。
C.句子③中的“彩排”语意双关,既可指金鹿儿今晚的文化宫话剧队的彩排,也暗指金鹿儿今后的人生。
D.句子④中的“生活挺有意思”,这句话表明“我”既看到自身的不足,也看到金鹿儿对生活的美好态度。
3.简要概括“我”对金鹿儿的认识,内心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4.人物形象塑造,不同文体有不同的选择。《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是1977年《北京日报》的人物通讯报道,《金鹿儿》是1981年的《新港》小说,两者在塑造“劳模”上有何不同?试从人物形象、塑造技法、语言风格、时代映射等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进行分析。
2024-02-25更新 | 7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风雨不知何时已经停息,黎明晨光正在慢慢照亮人间。

现在列车正在护路的绿荫里飞驶。秦震走进车厢,立刻看到一幅动人景象:车厢里坐满了人,有的躺着吹口琴,有的从上面垂下两条腿哼歌曲,更多的人挤在敞开的窗口上。他们都还是第一次出远门的孩子,更何况这又是身赴疆场呢?对他们来说,一切一切望在眼里,都觉得特别新鲜,特别惬意。

没有人注意秦震的到来,秦震站在那儿从他们身上回味着自己的青年时代。

父亲、母亲都是老同盟会会员。他在学校里读书,他热爱哲学,更喜欢地理、历史,因为从那里面他多少次为丧权辱国之耻而悲痛欲绝,为精忠报国之志而愤然拍案。只要一想到“东亚病夫”“东方睡狮”,他就热血沸腾,满面通红。1925年,大革命的旋风终于把他卷了进去,他毅然决然地从湖南到广东,投身黄埔军校。从那以后,他走上了一条在血水中跋涉,在山川大地上风餐露宿,在炮火中前进的道路。

而现今,当他一投身到这一群充满生动活泼的青春朝气的青年人中来,他那久已消逝的青春一下又回升到他的眉宇之间。

他放开喉咙,压倒轰轰的列车声,说道:“同志们好啊!从你们一登上火车,你们就算踏上战场了,怎么样,有什么感想呀?”

车厢里起了一阵骚动,人们纷纷站起来,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这位老军人,而这个老军人也就迈着小步走入他们当中,在木板钉成的硬座上坐下。他的周围立刻围满人,连行李架上也探下头来,一丛丛笑脸,一丛丛笑眼。秦震高兴地问刚才俯身在膝盖头上写什么的青年:“你在写什么呀?”

这个青年蓦地红着脸站起来,展开两手想要分辩。人群中间,却早有几个声音替他回答:“这是我们的诗人。”

秦震仔细端详着这个戴眼镜的青年问道:“你叫什么名字,让我们结识一下吧!”

那青年腼腆地说:“我叫黎明。”

秦震把手往膝盖头一拍说:“好,你的名字就很有诗意嘛!”

黎明一扬头,正要说什么,忽然人群中又推出一个女青年,这是一个个头不高,圆圆面孔,脸颊像苹果一样红艳的女青年。她毫无怯意。大家喊叫着:“这是我们的歌手,我们乐队第一小提琴手……”她却把手向老军人伸去,自报姓名说:“我叫李天歌……”

秦震握住她的手忙说:“连天都唱歌,这又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呀!”

谁料人群中却有一个女青年勇敢地反问秦震:“你爱诗吗?”

“我年轻时也爱过诗,那时我崇拜《女神》……你们读过《凤凰涅槃》没有?我还记得几句:光明便是你,光明便是我!光明便是‘他’,光明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一阵热烈的鼓掌声,一阵尖锐的喊叫声。于是,这个指挥千军万马的老军人,和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便意气相投了。车厢里像充满天蒙蒙亮时鸟雀的噪声一样,争着喊:“我喜欢闻一多的《死水》。”“我喜欢臧克家的《罪恶的黑手》。”一个女青年挣红脸抢着说:“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我喜欢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另一个男青年闪露出稚嫩的面容带着与这面容不相称的庄严神情说:“我们是战士,我喜欢田间的《给战斗者》,我们需要这样擂鼓的诗人。”

正在这时,黄参谋从人群中挤过来:“报告首长,重要消息!”

秦震连忙掏出老花镜,迅速扫视了一遍黄参谋递过来的消息,立即高声说道:“同志们!让我念给你们听听:

新华社南京二十四日十时电   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三日夜十二时由下关经把江门开入南京。”

他的话声刚刚落地,整个车厢哗的一声立刻沸腾起来。欢呼声、鼓掌声、踏脚声一下压倒了列车的轰响,他们眼前好像看到一座牢门砸碎,一座残暴地吸吮人鲜血、吞噬人生命的黑暗堡垒轰然崩塌了,粉碎了。

解放南京这事引起了他心中的千头万绪,他便急急忙忙从那热闹欢声中走出来。

他快走到车厢门口时,忽然回过头来:“同志们!我们要在华中前线也打一个大胜仗,那时你们这个大交响乐团得来一个大规模演出,你……哦,黎明!还有李天歌!好好准备吧!”

黎明却不以为然地把脖颈一挺说:“我们是来打仗的,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战士,我们要在黎明的国土上洒上一滴鲜血。我们要吹起冲锋的号角,但不是舞台上的演奏。”

大家在一阵热闹的笑声里说:“首长,你看,他又作诗了。”

秦震笑容可掬,春风满面地说:“很好嘛,但作的是英雄的诗,我们整个民族将成为一个大合唱队,演出新世界的黎明序曲。”

他招了招手,推开门走了出去。他不能不为之昂扬振奋,但他知道更需要的是冷静地思考。当他走出车厢时听到青年们已经放声歌唱,还有拉小提琴的,吹口琴的。“让他们领略一下胜利的欢乐吧!多可爱的青年人,我们会在前线再见。”

他转过身吩咐黄参谋:“一刻不停地收听华东新闻!”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列车上的青年有吹口琴的、哼歌曲的、望窗外的,他们第一次出远门,在感到新鲜惬意时也有身赴疆场的迷惘。
B.文中写秦震回顾他过去的革命生涯,交代了他的出身,突出了他青年时代的革命追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李天歌朝气蓬勃、勇敢无畏,她不仅主动和老军人秦震握手,自报家门,还反问秦震是否爱诗。
D.文中写战争既有直接的场面描写,也有通过简述秦震以前的经历和现在与青年赶赴前线来暗示战争的情况。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多次出现“黎明”一词,中间是实指名叫“黎明”的青年,而开头和结尾都是虚指,象征美好光明的未来。
B.“车厢里像充满天蒙蒙亮时鸟雀的噪声一样”,将青年的叫喊声比作鸟雀的噪声,凸显了列车里人多且杂乱。
C.文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和外貌描写刻画了黎明这一青年诗人的形象,表现出他腼腆、勇敢的特点。
D.解放南京好似“牢门砸碎”“黑暗堡垒轰然崩塌了”,运用比喻突出了反动统治的罪恶,表达了胜利的喜悦。
3.文中提及《凤凰涅槃》《死水》《罪恶的黑手》《给战斗者》等诗作,有何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4.评论家范冰戈说“本文成功地塑造了秦震这个‘立体’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2023-09-07更新 | 4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击(节选)

魏巍

刘大顺早已看好了接近敌人的道路,就带着两个新战士悄悄地钻进树林里。

这片松树林一直延伸到敌人左边。他们迅速隐蔽地穿行着,踏着积雪下了山坡。看看到了树林尽头,才发现离那三个敌人还有一段距离。那三个敌人正在那里坐着吃东西。有一个人仿佛吃完了,手一挥,把一个罐头盒子当啷啷地扔到旁边。刘大顺提着枪沉吟了一下。他想,如果贸然钻出树林,敌人发现,势必拼命逃跑,也就难得抓住活的。他再一看,敌人后面有一块一丈多高的大红石头。如果绕到大石头后面,从那儿突然出现,这几个家伙就跑不掉了。想到这里,他就吩咐那两个新战士就地停止,瞄好敌人;然后就向旁边悄悄地绕了过去。

他是一个老兵,利用地形地物异常熟练,一切坡坎、灌木丛、小坑小洼都成了他隐身的地方。不一时,就来到大石头后面。即将到手的胜利,使他的心兴奋得怦怦直跳。他想,即使你插上翅膀,也逃不出我的手心了。想到这里,他端着冲锋枪跃身而起,从大石头后边猛然跳了出去……

呵哈!哪知就在这一瞬间,面前出现了完全意想不到的情况。原来山坡上坐着二三百美国兵正在仓仓皇皇地用饭,一见他,发出一片惊喊声,乱哄哄地都站了起来。刘大顺一愣,正要开枪射击,他的枪口已经被一个满脸黄胡茬子的美国兵紧紧抓住。接着,慌乱的敌人趋于镇定。他们发现,只不过是一个人,于是发出一阵狂叫,拿着卡宾枪成扇面队形包围过来。即将陷入重围的刘大顺,一看敌人要来捉他活的,心想,我是共产党的兵,决不能当俘虏。今天就是死了,也要找几个垫背的!他抽出手猛力地向敌人脸上挥了一拳,接着飞快地从腰里掏出一颗飞雷,一拉导火索就投在地上。他的意思本来是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没想到脚下是一面斜坡,那颗飞雷咕咕噜噜地滚了下去,接着轰通一声巨响,就像落下一颗大炮弹似的。黑烟起处,正在扑过来的敌人和那个满脸胡茬的家伙,不知道他使的是什么武器,掉过头乱吼乱叫地跑开了。

飞雷的浓烟一散,刘大顺看见敌人没命地乱哄哄地向前逃去,精神为之一振,心想:今天我非削倒你几个不行!就端着冲锋枪猛扫起来。那两个新战士也赶了上来,他们一面扫,一面追,一面喊:兔崽子们!哪里跑!紧紧跟着混乱的敌群,打得十分痛快。山上的同志们也纷纷开枪射击。这时敌人只嫌跑得慢,把身上的东西纷纷丢掉,卡宾枪也扔了。其中一个军官,皮带不知何时丢掉,用一根绳子串着手枪束在腰里。现在他也感到不便,一面跑一面将绳子解开,把手枪丢在地下。这时满地都是卡宾枪,刘大顺干脆把自己的冲锋枪往身后背,随手捡起一支卡宾枪就打。子弹打完,往旁边一扔再换一支,打得真是万分高兴!心想:哈哈,连子弹都替我压好啦!今天我就打个便宜枪吧!

这些魂不附体的美国兵,虽然个大腿长,拼命猛跑,但他们平常都是坐汽车的,又穿着笨重的大皮靴,哪里有我们的战士行动迅速?不一时,刘大顺就插在了敌群中间。前面一股,后面一股,夹着刘大顺向前猛跑。刘大顺忽然一转念头:如果像这样追下去,还是难得抓住多少活的;说不定敌人还有跑掉的可能,不如先抓住一股再说。于是他陡然返过身来,大喝了一声:站住!接着朝天空哗哗哗哗哗哗地横扫了半梭子。后面那股敌人就纷纷地举起手来,在稻田里扑通扑通地全跪倒了。有些人不知什么时候把皮靴也脱下扔了,光着两只脚。一个一个用充满恐惧的蓝眼睛,望着刘大顺,哆哆嗦嗦像筛糠一般抖个不停。

(选自魏巍《东方》第三部,有删改)


【注】①魏巍的长篇小说《东方》描写了我国抗美援朝战场的斗争场面,对我国农村的复杂生活也做了真实描绘,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抗美援朝伟大战争的胜利。节选部分,叙述了我军奉命阻截溃败的美国军队的战斗场景。这场战役,我军俘获了大批美军战俘。美国人自称其为美国历史上空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或者叫做“黑暗的十二月”。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大顺只带了两名新战士就去追赶一大批逃跑的敌人,说明他对自己本次行动充满了信心。
B.敌人身后那块大红石头,既为刘大顺秘密行动做了掩护,又暗示人民志愿军意志的坚定。
C.深陷重围的刘大顺凭一颗手雷扭转了战局,充分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D.文章写刘大顺追赶敌军时突然转身对天空扫射的细节,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谋的战士形象。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追击”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文章的主体事件,同时“追击”二字营造了紧张急迫的氛围,暗示了战斗的激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刘大顺这一人物形象,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等,生动细致,形象立体,可读性较强。
C.小说通过对声音的描写来再现战争的情景,如““轰通”一声巨响”“哗哗哗哗哗哗”“扑通”等,既增添了紧张的气氛,又增加了真实感。
D.小说叙述了主人公刘大顺成功俘虏一大批美国兵的事,这样的“遭遇战”在整个抗美援朝中并非大事件,却能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主题。
3.小说善于用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4.有人评论魏巍的《东方》“既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又有着诗的艺术魅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评论的理解。
2021-12-15更新 | 2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