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4 引用次数:194 题号:144562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烟火翁丁

黛安

火塘在屋子正中。没有灶,一只三角铁架支在火上,大锅,小锅,大壶,小壶,做饭,烧水,都在这只架子上。它支撑着翁丁佤族一家人的日子。火塘不熄,常年燃着粗而长的木头。北方的乡下,灶膛里多是玉米根、玉米秆、玉米槌、麦秸,从灶膛一眼就望见了田野。那些柴禾不耐烧,火苗轻飘,柔软,需要不停地往灶下续柴,人不能离开。我们偶尔也烧木头,但都是用斧头劈成窄细的木条,或干脆是捡来的枯枝。

翁丁大。翁丁大气。翁丁也种玉米,但秸秆不烧,砍下来任其烂掉肥地,只烧木头。木头粗的仿佛人腰,细的也要阔于碗口。而长度,若竖起来,比人高是很寻常的。佤族一词本意即为住在山上的民族。翁丁四面皆山,林高树密,有一种树,生来就是为了烧火的,越砍,长得越旺。还有,森林里,总有一些树在莫名死去。或许是像人一样老死的。死去就要砍下烧火。死去的树在火光中重生。所以,在翁丁原始部落,随处可见一堆堆码得齐齐整整的木头。走近了,会看见一根木头的年龄。没有两棵树的年轮是完全一样的。就像人的指纹。那是翁丁人的日子,是日子里的刻度和温度。

木堆旁边闲置着一把弯刀,一只竹篓,一副篾筐,一绳晾晒的各色衣物,像一张张油画,静立在岁月里,任时光像一只猫,轻轻在上面走过。

木头大,人就不会被火拴住了。把添满水淘好米的锅往铁架子上一蹲,就去忙其他活计了。日子一天到晚,也说不上多忙,但也闲不住。猪在圈里,鸡在街上,芭蕉、茶树、水稻、谷子、玉米、菜蔬在地里,地在山上,山在寨子外。每一样都在时空里排好了序,等着人去收拾。织布机随时拉开着架势,蒸玉米的时间就能坐下来再织一小截布。翁丁织布一直用最古老的腰机织法。腰机由几根木棒、木刀、竹签组成。人坐下后,双脚蹬住撑经木的两端,绷紧经线,然后一遍遍地提综、穿梭、打纬。

人们日常的衣服床单围巾背包,哪一样都离不开布,都要女人一毫米一毫米经经纬纬地织出来。布的颜色,没有谁统一规定,织布的女人想怎么织就怎么织,想怎么搭配就怎么搭配,织完往那一挂,好看。

高山流水里长大的女人,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蓝天白云,红花绿草,看到的都是大自然最本真最纯粹的颜色,对美的感知,是天生就存在于骨子里的。那布是艺术美的范畴,更是寻常百姓日子的一部分。翁丁人的日子,都是翁丁人自己一样一样经纬分明地整理出来的。

大木头是经历过世面的。里面有天地日月,雪雨风花,经了沧桑的大木头懂人心。大木头只管自己烧,不用人守着。火苗真大,真多。锅底下满满的鲜艳的火苗,锅的四周也是满满的鲜艳的火苗。火燎着锅盖了。翁丁偏,二三十公里外,翻过几座山,就是缅甸了。仅仅七十年前,翁丁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屋子一律为中国南方典型的杆栏式二层茅草房——一楼养猪啊牛啊羊啊鸡啊狗啊,二楼住人。我来的时候,翁丁正值雨季。翁丁的雨,一下就是几个月。

在雨季,只要哪天还没下雨,那一天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来。一天中,一定要等到至少一场雨。也许就是雨的缘故,茅草屋脊陡,坡长,密严,只向天开了一扇小芭蕉叶大的窗,整个房屋像一间暗室。可是火让茅草房里明亮起来了。黑篾桌亮汪汪的,黑竹凳亮汪汪的,黑铁锅亮汪汪的,黑水壶亮汪汪的。竹木的黑立柱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地板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墙壁亮汪汪的,竹木的黑屋顶亮汪汪的,绻在火塘边睡觉的大黑猫亮汪汪的。常年不熄的火塘,日日夜夜的烟熏火燎,屋里什么都成黑的了。翁丁是一幅油画,黑是它的主色调。那是岁月的黑衣衫,是日子的黑包浆,是一个民族的黑皮肤。在色彩的王国,黑侵蚀并战胜了其他任何颜色。黑是一只罐子,把所有其他的颜色都一一盛在了里面。主人不在跟前,火把主人的日子角角落落旮旮旯旯都照得亮汪汪的了。

也有不黑的物件。一摆洗净的瓷碗,亮汪汪的,是月亮栖落在了茅草房里;几瓶去年采的野蜂蜜,亮汪汪的,是金子融化在了茅草房里;三两个垂挂在钉子上的七色手织布包,亮汪汪的,是一抹彩虹升起在了茅草房里。它们是画面恰到好处的点缀。它们让黑的更黑,让黑迸溅出火光来,照进了翁丁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述翁丁人平凡朴实的日常生活,生火做饭、耕织养殖、家居环境等,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处处体现了翁丁的烟火气。
B.翁丁原始部落到处堆放用作烧火的木头,烧火只用木头,自然与其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但也体现了翁丁人大气的民族特征。
C.翁丁女人从小就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着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知能力,她们织出的布供家庭日常使用,同时具有审美价值。
D.翁丁所处的地域每天必定要下雨,这决定了翁丁人居住建筑的特点;而翁丁人在火塘生火并保持长年不熄,也与此有一定关联。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对翁丁部落的烧火和北方乡下的烧火进行了比较,让读者对翁丁人火塘烧火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B.文章多处使用排比、反复手法,使得语言轻盈跳动,有节奏感,有益于呈现翁丁人宁静、朴实的生活状态。
C.文章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油画”设喻,都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丰富而又浓烈,表现翁丁人生活的热情。
D.文章结构较为松散,看似信笔写来,但都围绕翁丁的“烟火”特色展开,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艺术特征。
3.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文章结尾两段着重写了翁丁的“黑”与“亮”,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知识点】 其他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草堂•诗魂
①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②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③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④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⑤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⑥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从文章第③段看,根据你的理解,草堂可能在诉说什么?请写出两点。
2.这篇文章出现了多组对比,请写出两组。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写法的好处。
3.请结合全文,解释“文章憎命达”的含义。
2016-11-18更新 | 69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回答各小题。

一 朝

⑴十二岁的时候,第一次读《红楼梦》,似懂非懂,读到林黛玉葬花的那一段,以及她的葬花诗,里面有这样几句:“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⑵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落花也会令人忧伤,而人对落花也像待人一样,有深刻的情感。那时当然不知道林黛玉的自伤之情胜过于花朵的对待,但当时也起了一点疑情,觉得林黛玉未免小题大做,花落了就是落了,有什么值得那样感伤,少年的我正是“侬今葬花人笑痴”那个笑她的人。

⑶我会感到葬花好笑是有背景的,那时候父亲为了增加家用,在田里种了一亩玫瑰,因为农会的人告诉他,一定有那么一天,一朵玫瑰的价钱可以抵上一斤米。可惜父亲一直没有赶上一朵玫瑰一斤米的好时机,二十几年前的台湾乡下,根本不会有人神经到去买玫瑰来插。父亲的玫瑰是种得不错,却完全滞销,弄到最后懒得去采收了,一时也想不出改种什么,玫瑰田就荒置在那里。

⑷我们时常跑到玫瑰田去玩,每天玫瑰花瓣,黄的、红的、白的落了一地,用竹扫把一扫就是一畚箕。到后来大家都把扫玫瑰田当成苦差事,扫好之后顺手倒入田边的旗尾溪,千红万紫的玫瑰花瓣霎时铺满河面,往下游流去,偶尔我也能感受到玫瑰飘逝的忧伤之美,却绝对不会痴到去葬花。

⑸不只玫瑰是大片大片的落,在我们山上,春天到秋天,坡上都盛开着野百合、野姜花、月桃花、美人蕉,有时连相思树上都是一片白茫茫,风吹来了,花就不可计数地纷飞起来。山上的孩子看见落花流水,不过是落花流水而已。想的都是节气的改变,有时候压根儿不会想到花,更别说为花伤情了。

⑹只有一次为花伤心的经验,是有一年父亲种的竹子突然有十几丛开花了,竹子花真漂亮,细致的、金黄色的,像满天星那样怒放出来。父亲告诉我们,竹子一开花就是寿限到了,花朵盛放之后,就会干枯,死去。而且通常同一母株育种的竹子会同时开花,母亲和孩子会同时结束生命。那时我每到竹林里看极美丽绝尘不可逼视的竹子花就会伤心一次,到竹子枯死的那一阵子,总会无端地落下泪来,不过,在父亲插下新枝后,我的伤心也就一扫而空了。

⑺长大一点,多几次感受到竹子开花这样的经验,再读《红楼梦》,就比较知道林黛玉不是神经,只是感受比常人敏锐罢了,也慢慢能感受到“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那种借物抒情,反观自己的情怀。知道了花草树木都与人有情感、有因缘,为花草树木伤春悲秋,欢喜或忧伤是极自然的事。

⑻最近又重读了《红楼梦》,就体会到一朵花的兴谢与一个人的成功失败在本质上没有两样。人如果不能回到自我,做更高智慧之追求,使自己明净而了知自然的变迁,有一天也会像一朵花一样在无知中凋谢了。

⑼同时,看一片花瓣的飘落,还可以让我们更深地感知生命的无常。正如贾宝玉在山坡上听见黛玉的葬花诗“不觉恸倒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那是因为他想到黛玉的花容月貌终有无可寻觅之时,又推想到宝钗、香菱、袭人亦会有无可寻觅之时,当这些人都无可寻觅,自己又安在呢?自身既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

⑽看看这种无常感,怎么能不恸倒在山坡上?《红楼梦》还有一支曲子《飞鸟各投林》,我非常喜欢,说的正是无常:“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⑾从落花而知大地有情,这是体会;从葬花而知无常苦空,这是觉悟;从觉悟中知道人应该善自珍摄,不要空来人间一回,这就是最初步的菩提【1】了。读《红楼梦》不也能使我们理解到青原惟信禅师说的“三十年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后亲见亲知,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如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的过程吗?只要时时保有菩提之心,保有反观的觉性,就能看出《红楼梦》在言情之外言志的那一部分,也可以看到隐在小儿女情意背后那广大的空间。

⑿正是“一朝春尽红颜老”中的那个“一朝”,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中的那个“一朝”,是“放弃今日就没有来日,不惜今生就没有来生”“当下即是”所代表的“一朝”,让我们知悉了大地有情,体会了山水的永恒,清楚了我们应如何继续前行。那么就在这些“一朝”中保有菩提,心田常开智慧之花,否则,像竹子一样要等到临终才知道盛放,就来不及了。

注:【1】菩提: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
1.下列对《红楼梦》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黛玉葬花”“香菱学诗”“湘云醉卧”等典型情节,展示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B.初进贾府,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是因为自感家世背景与贾府相差巨大。
C.“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两句表达了黛玉内心的伤感与迷惘之情。
D.《飞鸟各投林》是“红楼梦十二曲”的总结,暗示了主要人物及贾府最终的命运。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的玫瑰种得不错却滞销,扫玫瑰被当成苦差事的经历,转变了我对落花的情感。
B.从结构上看,我为父亲种的竹子突然开花而伤心的情节在文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作者认为,阅读《红楼梦》的经历,有助于理解青原惟信阐释的认识“山水”的过程。
D.阅读《红楼梦》时,要能透过小儿女情意看出其背后的广大空间,体会出作者之“志”。
3.文中作者对《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这一情节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4.文章最后说:“在这些‘一朝’中保有菩提,心田常开智慧之花。”结合文章内容,你如何理解这些“一朝”的寓意?
5.文章中,作者对“黛玉葬花”这一情节的理解是随着不断阅读而变化的。其实,在我们的阅读经历中也有类似的阅读体验。请以你阅读某部作品的某一具体情节(“黛玉葬花”除外)为例,谈谈你的这类阅读体验。
2020-08-13更新 | 9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封家书

鸠啾

①三郎亲启,见字如面。

②今晚下了很大的雨,我和祢生子共一把伞回来,到家半边身子都湿了。不过我们一到家就洗了澡换了干衣服,小四郎为我生了火炉,你不用担心我会着凉感冒。

③小四郎到底是你的孩子,细心这方面和你如出一辙,微微皱着眉说话的样子俨然是个小三郎。他将三岁的妹妹照顾得很好,让我这个当妈妈的着实惭愧。

④给你写信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只是这样大的雨许久没见,让我想起小四郎还没出生的时候,家门口没铺路,一下雨就成了一片水塘。嗯,说水塘也许不合适,毕竟水最深的地方也才将将没过脚背,但你总担心我滑跌了,坚持进进出出都要背着我。

⑤你的后背真的很温暖很安稳呀,总是还没到家我就先睡着了。

⑥不过我记得,唯独有一次你脚步踉跄了一下。

⑦说起来这还是我惹出的祸,好像是因为我和你说了什么话。

⑧哦,我说,三郎要当爸爸了。

⑨三郎的反应真可爱呀,脚下的步子明显乱了,但还是将我稳稳背在背上。小心翼翼地询问我,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先是跟个孩子似的傻笑,又担心我生孩子太辛苦,郑重其事地向我承诺一定会好好照顾我。

虽然我的鼻子不如三郎那样灵,但我好像闻到了洋溢在湿润空气中的幸福的味道呢。我还记得家门口的路灯常常停电,自打我迷路过一次你便天天接我下班。为此,我还自我怀疑过好一段时间,你总安慰我说家门口的小路确实绕,你也是循着气味走才不会迷路。

可是呀,三郎,后来我发现,回家的路很好记,并不太绕。

都是我那时太依赖你了,才会任由你拉着,愣是将十分钟的路程走了小半个时辰也没发觉。

又或许你料定了我发觉也不会说,毕竟我最喜欢和你十指相扣,在淌着月光的小路上慢慢地走。微凉的月光中看不太清彼此但能听见最熟悉的声音,就这样慢慢聊着白天的事说说笑笑。亦或是静默无言,慢悠悠地晃着仿佛能就这样走到白头,然后在黑暗中突发奇想凑到你的耳边哈着热气说,我真的好喜欢三郎呀。

可惜月光太暗,不然一定能看到三郎红得发烫的耳垂。

当然,想捉弄你是一方面,这句话说得也是真情实意毫不掺假。

现在外面都已筑上了水泥,新路灯很敞亮,我一个人走回家也不会迷路,所以你大可以放心。更何况有祢生子陪着我,我也不会觉得孤独。

只是常常想起你,想起曾经那东京里的繁华生活。

今晚没有月亮,风也不及你温柔。

写于大阪,1992年11月16日晚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鼻子不如三郎那样灵,但我好像闻到了洋溢在湿润空气中的幸福的味道”,与写祥林嫂“眼珠间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内在细节刻画人物外在特征。
B.本文写于1992年的大阪,此时的日本正处于因此前其宏观经济政策在日元升值过程中的重大失误而导致的泡沫经济破裂时期,经济萧条。东京的繁华被蒙上了一层灰。
C.文中从未强调“思念”一词,但却可以从行文的细微之处体会到这浓郁的情愫。
D.这封家书很简短,但情感丰富,深刻表达了一位妻子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赏析文中以下句子
①只是常常想起你,想起曾经那东京里的繁华生活。
②虽然我的鼻子不如三郎那样灵,但我好像闻到了洋溢在湿润空气中的幸福的味道呢。我还记得家门口的路灯常常停电,自打我迷路过一次你便天天接我下班。
3.分析第13段在文中的作用。
4.结尾含义深刻,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2021-09-01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