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辙(1039-111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31 题号:2020036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围中。
B.乐与野农共食却嫌时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
C.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
D.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
2.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
2022·广东深圳·二模 查看更多[29]
【知识点】 苏辙(1039-1112) 酬和类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
2019-10-23更新 | 8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耕田老人辛勤劳作的形象,以及与孩子嬉戏玩耍,放飞风筝的情景。
B.首联是说,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
C.颈联妇子前来探看,直接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
D.五、六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做了铺垫。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2022-05-13更新 | 36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王适游陈氏园

苏辙

宿雨晴来春已晚,众花飘尽野犹香。

舞雩便可同沂上,饮禊何妨似洛阳

新圃近闻穿沼阔,涨江初喜放舟长。

年来簿领萦人甚,何计相随入醉乡。

[注]①王适,苏辙的女婿。②白居易和裴洽一起参加“洛阳修禊”活动后,单独邀请裴老前辈举办了一场家宴。③簿领: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适在游陈氏园时写了以“香、阳、长、乡”为韵脚的诗歌,苏辙写这首诗与他相唱和。
B.首联点出了游园的时节,虽然已经是晚春,花朵也在经历风雨后落尽,但野外仍飘着花香。
C.第三句运用“浴乎沂,风乎舞雩”的典故,表现出诗人跟孔子一样对太平盛世图景的向往。
D.颈联交代园中池沼水面上涨,可以荡舟游玩,与首联中的“宿雨”相照应,可见雨势很大。
2.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3-06-01更新 | 4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