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2高二下期末(新课标1卷名校)-古代诗歌阅读
全国 高二 专题练习 2023-12-05 5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一、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宝剑吟

陆游

幽人枕宝剑,殷殷夜有声。

人言剑化龙,直恐兴风霆;

不然愤狂虏,慨然思遐征。

取酒起酹剑:至宝当潜形,

岂无知君者,时来自施行。

一匣有余地,胡为鸣不平?


【注】①幽人,幽居的人,隐者。②殷殷,象声词,形容雷声。③相传西晋张华叫雷焕替他寻找宝剑,雷焕找到一对宝剑,宝剑后来化为两条蛟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者枕着宝剑入睡,到深夜感觉宝剑在发声,“鸣不平”解释了宝剑发声的原因。
B.诗歌借用典故,想象“剑化龙”,而龙能兴起风暴雷霆。“恐”写出了隐者的害怕。
C.诗中赋予龙思想情感,说它如果不是被压制,就会因憎恨狂虏的侵犯而愤然远征。
D.隐者起身,把酒洒在地上来祭剑。隐者表面上劝慰宝剑,但激愤之情却跃然纸上。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宝剑的形象特点和宝剑形象蕴含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满庭芳·归去来兮

苏轼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注]①移:量移,指被贬边远地区的官员,遇赦酌情移至近处任职。②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③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表达与陶渊明相同的归隐之情。
B.临别之际,听惯的本地口音、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留恋不已。
C.下片前半部分运用比喻、想象等手法,表达人生无定的感叹以及对即将赴任之地的展望。
D.这首词结构浑然天成,用语不假雕饰,描写真切细致,充分体现了苏东坡的才情与性情。
4.南宋周煇《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有人认为这首词充分体现了苏词这一情感特征,对此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本词内容加以阐述。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春晚书山家(其一)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注:①浴蚕:古时用盐水选蚕种。

5.下列对两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描写鸡鸣反衬春天山村宁静,村路竹溪掩映、小桥流水,有曲径通幽之美。
B.王诗中婆媳互相招呼着去浴蚕选种,既表现了家人情感融洽又表明了春事繁忙。
C.贯诗一二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山家夕照之景,表现山家的生活美。
D.贯诗中小儿哭着要抓黄莺鸟的描写看似闲笔,实则隐含诗人对山民贫穷的同情。
6.两首诗都写到了花,它们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饥示子聿

陆游

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

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

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

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

【注】①子聿:陆游最小的儿子。②强项:刚强,不肯低头。比喻刚直不屈。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身处低矮的茅屋,已经习惯忍饥挨饿的生活。
B.诗人告诫儿子真正的求学要专心致志,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C.诗人认为那些被庸俗者喜爱的诗歌算不上真正的好诗歌。
D.诗人认为自己愧对先人,但死后见到先人还是有理由可说。
8.诗人想将哪些“衣钵”交付给儿子?请结合本诗和《书愤》加以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寄宿在一位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在寂寥中怀念起远方的朋友。
B.竹林环抱的船坞里没有一丝纤尘,只见傍水的亭轩和澄澈的湖水。
C.传递思念之情的书信跨越重重的城镇,送往崔氏兄弟所在的地方。
D.时令已届深秋,但浓重的阴云久久沉积不散,孕育着浓浓的雨意。
10.《红楼梦》中林黛玉说不喜欢李商隐的诗,但唯独喜欢“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一句,作为本首诗的点睛之笔,请你对这一句诗进行赏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宋】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除夜作

【唐】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①作于公元1281年除夕,文天祥因兵败已被扣押三年。
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作品都作于除夕之夜,两首诗歌的语言都是质朴易懂。文诗情感充沛,动人心魄;高诗精炼含蓄,慷慨悲壮。
B.文诗抒发诗人除夕夜孤寂寥落的心情。诗人已接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事实,与“留取丹心照汗青”所抒慷慨之情不同。
C.屠苏:酒名,除夕夜喝屠苏酒寓意吉祥长寿。“未央”意为“未尽”,诗人此刻深陷,囹圄独过除夕,对与家人团圆已不抱期望。
D.“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与杜甫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一样,用了对写法把深挚的情思抒发的更为婉曲含蓄。
1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梦玉人引

范成大

共登临处,飘风袂、倚空碧。雨卷云飞,长有桂娥看客。箫鼓生春,遍锦城如画,雪山无色。一梦才成,恍天涯南北。

舞余歌罢,料宣华、回首尽陈迹。万里秦吴,有情应问消息。我欲归耕,如何重来得。故人若望江南,且折梅花相忆。

【注】①范成大,吴县(今苏州)人,南宋名臣、诗人,曾任成都路制置使。②桂娥,指嫦娥。③宣华,意思是鲜明的花色。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五句回忆与故友一起登高赏景、观云看雨,蕴含词人对以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B.农人以箫鼓庆祝春天到来,锦官城内美景如画,雪山与春天的勃勃生机相比黯然失色。
C.“回首尽陈迹”和“万里秦吴”两句透露出词人的落寞,并通过时空变化增加了沧桑感。
D.“折梅”含有送别远方朋友的寓意,词人借此典故赞颂纯洁坚贞的情操,更显含蓄蕴藉。
14.后人认为“一梦才成,恍天涯南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有同工之妙。请就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在密州任上,寒食节后,他登上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点明了春将尽而未尽的季节特征,春柳、春水、春花、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由异乡之景写到思乡之情。
B.“烟雨暗千家”中的“暗”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作者登台眺望,居高临下,勾画出千家万户笼罩在迷蒙春雨中的暗淡、朦胧意境。
C.“咨嗟”是赞叹之意,由赞叹眼前之景触动对“故国”——故乡的思归欲望,此处“故国”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故国”含义不同。
D.下片两个七字句,“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在字面和辞义方面都对仗工整,这组对句道出了全词的中心意思。
16.当代评家论及此词时说:“词间有淡淡的惆怅,更多的是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请结合全词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怀王道甫

陈亮

落魄行歌记昔游,头颅如许尚何求?心肝吐尽无余事,口腹安然岂远谋?

才怕暑,又伤秋。天涯梦断有书不?大都眼孔新来浅,羡尔微官作计周。

[注]①王自中,字道甫,是陈亮青少年时代的好友,两人志同道合。登第后,王道甫长期屈居微职,性情志趣也大异于从前。②大都:大抵、大概。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首先回忆昔日从游之乐,再写老友久别,几历春秋,相思相忆,书信罕通,但是友情还是时萦怀抱的。
B.二人昔日志同道合,岁月荏苒,韶华易逝,转眼头发已经变白,现在还要追求什么,不应易志变节,随俗浮沉。
C.三四两句明写王自中上书言事,献出了为国为民的一片赤诚本是职责所在,若可为口腹之欲而有所求实为不耻。
D.最后两句既为王道甫怀才不遇、长期官微职卑的处境抱不平,又对他背弃理想,只顾为生活的温饱处心积虑而深表惋惜。
18.品味陈亮对待王道甫的态度,请结合内容概括陈亮的交友观。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新城道中

苏辙

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耜声。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钲。

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

[注]①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围中。
B.乐与野农共食却嫌时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
C.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
D.多种感官交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
20.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应的?
2023-09-21更新 | 728次组卷 | 29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侯中丞流康州

刘长卿

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

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

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


[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
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
B.颔联表达了诗人和友人被贬谪后的心理感受,有对侯令仪被人猜忌散布谗言长流岭南康州的同情,也暗含有幽愤之情。
C.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
D.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
22.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春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②属玉:鸟名。③春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春锄,故名。④莫:即“暮”。

2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扣题入手,交代环境及滞留的原因,同时对小城人民的生活状况做了描述。语言淡雅朴素。
B.颔联诗人放眼流观,描写江水流向远方,迤逦的山岭看上去像一双属玉鸟,令他内心苦闷得到释怀。
C.颈联用了“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作者反其意,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
D.诗歌在骈偶中参以散文句法。领联对偶工切,如“双属玉”对“一春锄”,颈联与尾联用散文句法。
24.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比较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淡黄柳

姜夔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①此词是姜夔客居江淮间合肥所作,合肥曾被金人入侵劫掠,当时是宋、金对峙的前沿。

2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首句“空城晓角”与《扬州慢》中“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一样,写出了塞北边城清晨荒凉寂静、紧张萧条的氛围。
B.“看尽”二句写景,由眼前的“鹅黄嫩绿”的柳色联想到江南的景色,好像“都是江南旧相识”,淡淡的思乡情绪蔓延开来。
C.上片从听觉、触觉和视觉三方面写出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写出环境冷清、心情寂寞之感。
D.下片写在异乡逢寒食,更增添乡愁,“强”字表明词人满怀愁绪,“怕”字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
26.清代文学家王闿运评论此词“语妙”,请指出下片后三句“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妙在何处。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作家作品、阅读与鉴赏

试卷题型(共 13题)

题型
数量
古代诗歌阅读
13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古代诗歌阅读
1-20.65陆游(1125-1207)  咏物言志
3-40.65苏轼(1037-1101)  赠友送别
5-60.65山水田园
7-80.4陆游(1125-1207)  即事感怀
9-100.65李商隐(813-858)  即事感怀
11-120.65高适(700-765)  文天祥(1236-1283)  羁旅思乡  即事感怀
13-140.65即事感怀
15-160.65苏轼(1037-1101)  即事感怀
17-180.65即事感怀
19-200.65苏辙(1039-1112)  酬和类
21-220.65刘长卿  赠友送别
23-240.65黄庭坚(1045-1105)  写景抒情
25-260.65姜夔(1155-1221)  写景抒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