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体裁 > 中国现当代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2207374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夏

乔叶

这天十点来钟时便听得秀梅家那边热闹起来,出门朝她家瞧望,方想起来她家是今日应“好儿”。大英、孟胡子、张大包等一干人都已在门边站着,峻山和秀梅两口子的腮帮子上红艳艳的,也不知被谁给擦的口红还是胭脂。秀梅喊我过去,我便也走过去,随着一干人流水般地进了门。礼桌旁边贴着个小条:收礼不待客。我问张大包,现在都兴这个了?倒是利落。张大包笑道,这个好呀。谁还差一顿饭。省了多少麻烦。

没饭可吃,也不过是贺个喜,瞧瞧家具陈设,再说上几句场面话。两边的大红贺联一看就是孟胡子的手笔:

迎八面春风入院

接四方贵客归家

便冲着这字可劲儿夸。

门头匾还用红绸子蒙着,不一刻,赵先儿吆喝着吉时已到,大英和孟胡子便被请过来给门头匾剪彩。赵先儿又说了几句吉利话,便领喊众人一起倒数三个数,两人各扯着红绸子的一端,使劲儿一拽,黑底金字的“山明水秀”牌匾便露出整个儿真容,众人一片喝彩。鞭炮随即炸裂裂地响起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见是一挂接一挂,衔接紧密。

便在这声音里看房子。一楼熟,二楼我还是第一次上。主屋和两边厢房是客房,实木的桌柜床架都只刷了一层清漆,虽显简单却也清爽。临街是餐厅,装着大落地窗,安放着几套餐桌椅。秀梅说是孟哥设计的,让游客边吃边看景。孟胡子道,不是有两句诗嘛——地老师你准知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就是这个意思。客看着外面是景,外面看着客也是景。客在这上面吃着饭,就是一幅活广告。隔锅饭香嘛,里头吃饭的人越多,外头想进来吃的就越多。大英道,鸦飞旺枝,猪吃抢食,也是这个意思。孟胡子道,意思是这个意思,话不是这个话。以后客多,咱们张嘴前都得思思想想,不能像她这样太随心随意。大英道,一不小心叫老孟揪住了辫子,咋还成了反面教材。笑了一番,也便散了。

我和孟胡子前后脚出门,迎头碰到豆嫂也来随礼,端着一盆豆腐,于是又站住和豆嫂寒暄。豆嫂对孟胡子说她已经盘好了馅儿,要孟胡子中午去她家吃饺子。饺子我也许久没吃,心里一动,我便搭上话,问她给孟老师备的是啥好馅?她说没啥大鱼大肉,就是笨韭冒了头茬,包个韭菜鸡蛋馅饺子,尝个春鲜。哪里来的笨韭?就是在俺门口的菜地里嘛。搭了块塑料薄膜,就拱出得快了些。二月韭,八月藕,男不离韭,女不离藕。这韭说的就是笨韭,对身体可好着哩。那味儿跟山韭可有分别。说着便又把话茬朝向孟胡子,等孟胡子应下来方才顺便邀我,我自是答应。看着她的背影,我问孟胡子该拿着什么分寸的礼,孟胡子说我拎瓶酒,你看着办。我便拐进秀梅超市问秀梅,秀梅问过缘故,笑道,那你就拎壶花生油。这是天天要用的实在东西,村里人不爱虚的。你们俩有酒有油上门,这意思也好,长长久久,越过越有。我便照办。她边结账边说看你这顿素饺子吃的,活活一个肉价钱。

花生油果然很中豆嫂的意,她兴高采烈地接了过去,笑容都显得油光光的。她正在门口跟香梅说话,香梅端着一个不锈钢小盆,装着几块咸菜,笑盈盈地听着。豆嫂说的正是腌芥疙瘩。她说俺这芥疙瘩可不是光寻常地一层一层地撒盐就妥,最费工夫的是倒两回缸。头一回是下盐的隔天,第二回是又七天以后。第二回倒缸时不是腌出来可多咸水儿吗?这些咸水儿不能扔,加了花椒大料香叶啥的熬成老汁儿,末了再熬点儿糖稀倒进老汁儿里再腌回去,这样腌出来的芥疙瘩切成细丝儿,加点儿醋和小磨油拌一拌,孟胡子说要是放到城里,一碟能卖上十块哩。听我也夸,便又对我说,等饭罢了给你拾些。想不到你恁洋气的人,口味倒跟咱们是一厮的。待她讲完这一截,我便问香梅下载抖音了没有,她说下了。我说秀梅一直念叨着叫组队拍点儿啥呢。

饺子还没包完,我便上手帮忙,她不让,说展眼就妥。她擀皮儿真是一把好手,一手拿擀面杖,一手转皮儿,一张皮儿转一圈,擀出来的皮儿中间厚四周薄,包时这薄边儿往里一合,正合适。中间厚的皮儿正裹着饺子馅,是再也不易煮破了的。满满两锅盖饺子包好,豆哥和孟胡子进了门,孟胡子拎着一瓶“怀川醉”,说饺子就酒,越吃越有。豆嫂说这可是好酒,比茅台也差不多吧。豆哥也笃定地说差得一点儿也不多。

酒足饭饱,我和盂胡子便告辞。豆嫂也已将芥菜丝装了两个塑料袋,分送每人一个。虽是满满的,却是小袋子。或者说袋子虽小,却是满满的。

……

进入初夏的山,越来越有看头儿。到处都是喜鹄。黑白两色,修长的尾巴在丛林上空飞划,在枝丫上降落。燕子比喜鹊小一号,喜欢站在单薄的高线上,如在炫技。山色越发往深里酝酿着青绿,灌浆的麦子已经散出了细微且盛大的清香。树上的花迅速地缤纷起来,山楂花雪白,柿子花淡黄,我一直纳闷核桃什么时候开花,被雪梅特意指点了一下才知道它开绿花,粗看去花绿叶绿,可不就像是没开花。仔细去瞧还能分辨得出雌雄花,雌花花头比雄花多了一点点紫红。家户们爱种月季,圆圆的小花小朵,颜色却比平原的更称丽。

(节选自乔叶《宝水》,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事在一片热闹声中开始,引出秀梅家民宿吉日剪彩、邻里庆贺的活动,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
B.牌匾“山明水秀”,是民宿主人峻山与秀梅两口子名字的巧妙组合,暗示宝水村的自然环境特点。
C.从餐厅二楼临街布局的设计和解说可见,孟胡子是个兼有经营理念和审美趣味的乡村建设策划师。
D.小说中“我”问秀梅去豆嫂家该拿什么分寸的礼,表现出“我”对迎合乡村社会世俗人情的无奈。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小说以情节引人入胜,本文用曲折起伏的故事情节,书写乡村的发展变化,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B.小说中豆嫂热情大方地给香梅介绍腌制芥疙瘩的详细过程,展示出新农村村民勤劳肯钻研、朴实不藏私的美好品质。
C.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尤其是人物语言,平实浅近的家常话中蕴藏着乡村人特有的语言智慧,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D.与鲁迅《故乡》中农民是被启育者的角色定位不同,小说视角独特,讲述了新时代农村人的生存智慧对“我”的震动。
3.文末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宝水村作为新时代农村的缩影,村民身上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请从文中找三处细节来谈谈你的理解。
【知识点】 中国现当代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记

贾平凹

①长坪公路经过麻山下的板桥湾,分散在湾里的住户就沿着公路两边盖房子,慢慢,周围沟岔里的人家也都搬迁来,板桥湾就形成一个大村。这些新的屋院建好,人都是先不入住,要带狗进去:狗如果在里边摇尾玩耍,就是好宅,如果狗不肯进去,进去了无故乱叫,房子就有问题了,得请风水先生禳治。

②那时候还是公社化,人肚子老是饥的,村里的狗陆续被自家杀着吃了或被他人偷捕炖了肉,只剩下柯文龙家的狗。那狗就测试过无数家新屋。

③柯文龙不忍心杀狗,却一直担心被偷盗,迟早出门都把狗带上。和狗待在一起久了,狗能听懂他的话,他听不懂狗的话,就开始琢磨研究。村人说:文龙,你是要狗变人呀,还是要人变狗呀?柯文龙说:狗变人咋?人变狗咋?几年下来,柯文龙真的知晓了狗的话。狗的话没有那么复杂,往往是吞着的音稍一变化就是一个意思。这窍道他没告诉过任何人。

④从此,经常是,狗突然地狂吠,声嘶力竭,他就询问是看到了什么或有了什么疑问,然后呵斥、劝解、平息它的委屈和愤怒。当狗翻着白眼,嘴里喔喔吭吭着,他就嘲笑爱管闲事,这么多是非。把狗接住,叫着汪汪,弄得一身狗毛。柯文龙已经了解狗是什么都明白的,能分辨各种飞禽走兽的气味,更清楚村里所有人的关系,谁是谁的媳妇,谁和谁是亲戚却不来往,甚至知道李有安瘫痪在炕是吃了蘑菇中毒的。柯文龙和狗亲密无间啊,出门干活开会赶集,他是狗的主子、领导、首脑,他保护着狗;回到家里,狗又是他的答应、保姆、常在,狗侍候着他。想吃烟了,他说:我烟袋呢?狗会爬上柜台在一个木盘里把烟袋叼来。六月里锄芭谷苗,被白雨淋了,他发起烧昏睡在炕上,狗是过一会儿就跑来,前爪子搭在炕沿上看他,每次看他睁开眼了,他说:没事。它才再卧到门口去。

⑤柯文龙发现狗能看到人看不到的东西,比如,门前的槐树上有啄木鸟,动不动啄得笃笃响,他想啄木鸟用那么大的劲啄树,脑袋肯定震得嗡嗡的,但狗在嘟囔着啄木鸟和槐树有仇,以啄虫的名义在报复。比如,他带着狗经过村南边的土埚下,埚上一树花椒,花椒树枝子挂扯了他的衣服,他没在意,狗说三星他娘在拉你哩。三星他娘是十多年前在埚上掏老鼠窝,掏了半篮子老鼠储藏的苞谷颗、黄豆、橡籽和板栗,回来时从埚上拌下来死的。可三星他娘拉他是她生前相好过,这些谁都不知道呀?!他是夜里悄悄来那里烧了几张纸。比如,狗见了李北建和南毛林,说:他俩要走呀。他问:到哪儿去?狗说:死呀!果然三天后,李北建和南毛林在山上砍树,天上响雷,一个火球落下来就把他们炸死了。

⑥但狗说不了人话,柯文龙试图着教,费了好多劲,是学会了一句:吃啦?村里人相互见面打招呼都是说吃啦,狗也是听得多了,发音还准确,可再教它别的,狗总是伸出一个长的舌头要出汗,别的话就说得含糊不清。气得柯文龙说:唉,你也只能是狗!

⑦有一年春天,村里实在穷极了,就谋算着把公社化的集体耕地分给各家各户去种,或许日子可能好起来。但这样做违反国家的政策,镇政府县政府要是知道了肯定得严加惩处。村长想着法不治众,就秘密召开会议,让大家举手表决,并都在一份责任书上签名按手印。柯文龙当然是参加了,他也带了狗,进村办公屋时把狗拴在屋外树上。签名按了指印,村长宣布:此事严加保密,不许外村人知道,更不得让镇政府知道!会散后,柯文龙牵狗,村长说:你让狗也来了?柯文龙说:狗离不得我呀!村长踢了狗一脚,柯文龙没吭声,狗也没吭声。

⑧第三天,狗病了,卧着只喘气,柯文龙要到镇上给村里买化肥,把狗关在院子里。这是柯文龙多年来第一回出门没带狗,他给狗说:等我回来了给你洗澡。柯文龙半天就回来了,回来却没见了狗。到处寻,没寻到。又寻了三天还是没寻到。柯文龙猜疑狗是被谁偷去吃了,在村里骂,没人应声,端着水让所有人漱口,漱口水里没有肉渣和油花花。柯文龙大病了一场。

⑨村里分包集体耕地后四年,国家废除了公社化,实行土地责任制,村长告诉柯文龙,当年是他和另外三个人把狗偷走的,但没有吃,打死埋在了打麦场边那棵皂角树下。柯文龙说:为什么要打死它?它为村里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打死它?!村长说:它在屋外听到了村里的秘密,以防它说了人话。

⑩柯文龙到打麦场去,抱住了那棵皂角树哭。皂角树哗哗地响,所有的叶子都往下滴水。村里人闻讯跑来,从没见过这样的怪事,那水还继续往下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柯文龙懂得狗的语言,平息它的委屈和愤怒,和狗亲密无间,展现人情美,潜藏对生命、人性的思考。
B.“公社化”“分包集体耕地”“土地责任制”等社会和历史事件的背景介绍,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C.“村长踢了狗一脚”,影射了偏僻农村领导干部作威作福的习气,隐含了作者对人格尊严的追求。
D.村长防狗“说了人话”和狗只会说“吃了”的情节相矛盾,表现了村长担心事情败露的阴暗心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秦腔》到本文,作者以拙朴平易的语言描画三秦大地,使之成为独特的文学地域标识。
B.魔幻现实小说,用幻想影射现实,本文写树枝挂扯衣服,影射柯文龙与三星娘的昔日情分。
C.本文采用拟人化写作手法,狗会说话,皂角树会哭,令人感觉到一种神秘虚幻的气氛。
D.狗可见人不可见,知隐情,能预言,本文托物言人事,借狗的灵性反衬人类的无知笨拙。
3.小说最后交代狗被偷走杀死这一结局,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予以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并简要分析。
4.柯文龙抱住皂角树哭,皂角树所有的叶子都往下滴水,树底下的地上都能照出人影。这一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2024-04-05更新 | 3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双文本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长明灯

鲁迅

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熄掉它罢!

还是这样么?三角脸的拿起茶碗,问。

听说,还是这样,方头说,还是尽说‘熄掉它熄掉它’。眼光也越加发闪了。见鬼!这是一个大害,我们倒应该想个法子来除掉他!

我们上县去,送他忤逆!阔亭捏了拳头,在桌上一击,慷慨地说。

不成。要送忤逆,须是他的父母,母舅……方头说。

可惜他只有一个伯父……阔亭立刻颓唐了。

老年人不都说么:这灯还是梁武帝点起的,一直传下来,没有熄过。他这么胡闹,什么意思?……胖脸的庄七光放开喉咙嚷起来。

我想还不如用老法子骗他一骗。灰五婶说,她是本店的主人兼工人。

什么老法子?庄七光诧异地问。

他不是先就发过一回疯么,和现在一模一样。他那时也还年青哩;他的老子也就有些疯的。听说:有一天他的祖父带他进社庙去,教他拜社老爷,瘟将军,王灵官老爷,他硬不拜,跑了出来。从此便有些怪,一见人总和他们商量吹熄正殿上的长明灯,后来他自己要去吹。幸亏我家死鬼那时还在,想了一个法:将长明灯用厚棉被一围,漆漆黑黑地,领他去看,说是已经吹熄了。

阔亭愤愤地说:这样的东西,打死了就完了!

那怎么行?她吃惊地看着他,连忙摇手道,他的祖父不是捏过印靶子①的么?

阔亭们立刻面面相觑。

灰五婶接着说:后来就好了的!不知道怎么又疯了起来。午后他就走过这里,一定又上庙里去了。那灯不是梁五弟点起来的么?不是说,那灯一灭,这里就要变海,我们就都要变泥鳅么?你们快去和四爷②商量商量罢,要不……

几个人决定还是先到庙前去看一看。

他也还如平常一样,黄的方脸和蓝布破大衫,只在浓眉底下的大而且长的眼睛中,略带些异样的光闪,看人就许多工夫不眨眼,并且总含着悲愤疑惧的神情。短的头发上粘着两片稻草叶,那该是孩子暗暗地从背后给他放上去的。

你干什么?三角脸终于走上一步,诘问了。

我叫老黑开门,他低声,温和地说,就因为那一盏灯必须吹熄。你看,三头六臂的蓝脸,三只眼睛,长帽,牛头和猪牙齿,都应该吹熄……吹熄。

一个赤膊孩子擎起玩弄着的苇子,对他瞄准着,将樱桃似的小口一张,道:吧!

你还是回去罢!倘不,你的伯伯会打断你的骨头!灯么,我替你吹。你过几天来看就知道。阔亭大声说。

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阔亭的眼,使阔亭的眼光赶紧辟易了。

你吹?他嘲笑似的微笑,但接着就坚定地说,不能!不要你们。我自己去熄,此刻去熄!我只能姑且这么办。我先来这么办,容易些。他说着,一面就转过身去竭力地推庙门。

不成!你没法开!

那么,就用别的法子来。他转脸向他们一瞥,沉静地说。

哼,看你有什么别的法。

我放火。

他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寻火。

方头和阔亭在几家的大门里穿梭一通之后,吉光屯全局顿然扰动了。许多人的耳朵里,心里,都有了一个可怕的声音:放火!全屯的空气紧张起来,凡有感得这紧张的人们,都很不安,仿佛自己就要变成泥鳅,天下从此毁灭。

这事件的中枢,不久就凑在四爷的客厅上了。坐在首座上的是年高德韶的郭老娃,脸上已经皱得如风干的香橙,捋着白胡须。

是么,四爷也捋着上唇的花白的鲇鱼须,却悠悠然,仿佛全不在意模样,说,这也是他父亲的报应呵。他自己在世的时候,不就是不相信菩萨么?我那时就和他不合,可是一点也奈何他不得。现在,叫我还有什么法?

如果真是烧将起来……方头抢着说。

真是拖累煞人!四爷将手在桌上轻轻一拍,这种子孙,真该死呵!唉!

方头说,我们得赶紧想法子。我想……

我想:倒不如姑且将他关起来。

我是天天盼望他好起来,四爷缓缓地说,可是他这疯病总不好。也不是不好,是他自己不要好。无法可想,就照这一位所说似的关起来,免得害人。

那自然,阔亭感动的说,可是,房子……

庙里就没有闲房?……四爷慢腾腾地问道。

有!阔亭恍然道,有!进大门的西边那一间就空着,又只有一个小方窗,粗木直栅的,决计挖不开。好极了!

未到黄昏时分,天下已经泰平,或者竟是全都忘却了,人们的脸上不特已不紧张,并且早褪尽了先前的喜悦的痕迹。在庙前,人们的足迹自然比平日多,但不久也就稀少了。吃过了晚饭,还有几个孩子跑到庙里去游戏。

我放火!

孩子们都吃惊,立时记起他来,一齐注视西厢房,又看见一只手扳着木栅,一只手撕着木皮,其间有两只眼睛闪闪地发亮。

沉默只一瞬间,癞头疮忽而发一声喊,拔步就跑;其余的也都笑着嚷着跑出去了。赤膊的还将苇子向后一指,从喘吁吁的樱桃似的小嘴唇里吐出清脆的一声道:吧!

从此完全静寂了,暮色下来,绿莹莹的长明灯更其分明地照出神殿,神龛,而且照到院子,照到木栅里的昏暗。

孩子们跑出庙外也就立定,牵着手,慢慢地向自己的家走去,都笑吟吟地,合唱着随口编派的歌:

白篷船,对岸歇一歇。此刻熄,自己熄。戏文唱一出。我放火!哈哈哈!

(有删改)


[注]①捏过印靶子,即过去做过朝廷正式任命的官。②四爷,“疯子”的伯父。

文本二:

矛盾冲突一词在现实中是指面对同一事件,人与人之间出现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又对对方的看法持反对意见。高尔基曾表示:在有着鲜明人物的那些地方,必定存在着矛盾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矛盾冲突则是用来展现人物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特殊艺术形式。矛盾冲突是形成人物个性的基础,能够塑造具有冲击力的人物性格,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

(选自李宗刚《文本的张力与历史的合力》)

1.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以对话的形式交代了长明灯的来历、灯对吉光屯人的意义、疯子要灭灯,以及人们盘算对付疯子等几件事。
B.作者以将“梁武帝”误说成为“梁五弟”的灰五婶,来影射那些不明真相却人云亦云的人,具有讽刺意味。
C.小说中,吉光屯的小孩多次出现,捉弄疯子,给他头上放稻草叶,拿苇子瞄准他,甚至随口编歌取笑他,其主要作用是表现孩子们的好奇任性。
D.社庙正殿上安置的长明灯是封建社会时期君权与神权的产物。屯民们心中的“长明灯”象征着封建社会残留的精神文化,造成吉光屯居民的愚昧迷信、落后无知、精神麻木。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长明灯”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吉光屯的人们愚昧保守的思想,同时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B.作者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去刻画主人公“疯子”,使其形象突出,饱满鲜明。
C.这篇小说具有一种冷色调,冷静的叙述之下显示出“看/被看”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体现了鲁迅小说忧愤深广的特点。
D.小说以第三视角讲述吉光屯所发生的一切,整体叙述凝练单纯。从小说的情节设置来看,主要情节场面扣人心弦,如茶馆的紧张,庙门前的紧张等。
3.请简要概括《祝福》中的“我”与本文主人公“疯子”形象的异同。
4.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分析文本一中体现出哪些矛盾冲突,并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2022-07-15更新 | 20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有改动)


(1)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从祖母逝世前示意我们点上蜡烛写起,既扣住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这一标题,又增添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B.文章通过祖母往事的回忆,突出了祖母一生虽都处于黑暗之中,但带给我们的却是温暖和光明,从而表现出祖母笑对磨难时乐观开朗的性格。
C.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祖母的大便时祖母像疯子一样发火、像小孩一样哭的描写,意在表现父亲和叔叔的孝心,更表现出祖母生活能力丧失后的悲惨。
D.“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句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苦难”拟人化,形象地说明苦难一旦被战胜,就可以带给你幸福的道理。
E.本文从祖母逝世起笔,正文运用了大量的插叙,回忆祖母一生的艰辛,结尾回扣祖母逝世。全文既有整体勾勒,又有细节刻画,做到了首尾呼应,韵味丰富。
(2)祖母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3)文章以“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文章以“这是祖母的哲学”作为结尾,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2022-02-05更新 | 1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