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小阅读-课内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3750958
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里刻画的人物是谁?这段肖像描写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处?请指出来并简述理由。

相似题推荐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日焰火

邢庆杰

一大早,梅正山就开始收拾这座木楼,楼上楼下,桌椅橱柜,门窗屏风,都擦得干干净净,连楼梯都拖得一尘不染。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中共临城区委每月一次的例会要在这里召开。几天前,区委书记老魏来通知梅正山时,顺便告诉他,他加入组织的事,要在这次会议上研究表决。梅正山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没睡。为了这次会议不受干扰,他昨天就让妻子带着孩子回了娘家。

梅正山曾就读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95月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西方列强对中国人民的欺凌,激起了梅正山的义愤,也激活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意识。正当他重新定义人生意义的时候,父亲病危。作为梅家唯一的男丁,梅正山不得不回到这个千年古镇,从父亲手里接过镇上最大的粮行,还有祖宅上这座已有百年历史的木楼。父亲去世后,梅正山过了近十年悠闲的日子,粮行有掌柜和伙计,根本不用他操太多的心,他每天就待在家里这座木楼上,喝茶,读进步书籍,累了,也喝几杯当地产的烈酒。但他心中的热血,一直在默默地沸腾着。他终于等到了那一天,他在北京读书时的一个同学找上门来,为他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窗子。 这个人,就是中共地下交通员老魏,现在的临城区委书记。

一切收拾利索后,梅正山又到地窖里搬上来一坛酒。这是当地产的“小米香”,65度,一坛足有20斤,他想开完会后,留同志们好好吃顿饭,痛痛快快地喝几杯。

楼梯上忽然传来“咚咚”的脚步声,老魏飞步跨了上来,脸色有些阴沉。

老魏从内线得到消息,昨天,区委交通员小于被捕了,敌人以他妻子和孩子的生命相威胁……小于已经交代出今天区委会议的时间地点,形势已十分危急。今天来开会的除了老魏,还有九位同志,老魏只和其中的四位同志有联系,他启用紧急联系方式连夜通知了他们。其余五位,都是梅正山联系的人。

梅正山看了看怀表,已经快八点了,会议的集合时间是上午十点,逐一通知他们肯定是来不及了,他急得围着屋子直转圈。老魏说,目前办法只有一个,去镇外面的桥头上拦截,那是出入镇子的唯一通道。

梅正山带上驳壳枪,和老魏下了楼就往外走。刚出大门,两人同时退了回来。大门两边的胡同里,各站着四五个黑衣人,腰里都别着家伙。两人心知不妙,互相对望了一眼,又来到后门,发现后门的小巷子,也被黑衣人封锁了。

老魏重重地跺了一下脚,说,坏了,敌人早就盯上这里了,他们故意把我放进来的,现在出都出不去了!

梅正山压低声音,说,无妨,我们先不动,等到九点半时,我们就不断开枪,向同志们报警。

老魏点了点头,说,目前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两人上了二楼,沏上茶,刚喝了一杯;前院就传来了杂乱的脚步声。梅正山探头往楼下一看,七八个特务已经冲进了院子。老魏跑到后窗往外瞄了一眼,从后腰里拔出手枪,说,事情不妙,敌人从两面夹击,他们是想在集合时间之前解决我们。

梅正山问,那怎么办?

老魏说,打!要节约子弹,尽量拖延时间。

就听前院一个细嗓门喊,楼上的共党听着,你们被包围了,只要交出武器投降,保你们性命无忧,负隅反抗,只有死路一条!

梅正山隔窗打出一枪,喊话的特务应声栽倒!

刹那间,前院和后院枪声大作,子弹把墙板都击穿了,墙壁上呈现也一个个明亮的弹孔。老魏和梅正山各自躲在子弹打不到的死角,耐心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枪声渐渐停了,楼梯处传来轻轻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魏冲梅正山使了个眼色,两人同时冲向楼梯口,两把短枪同时打响,特务们惨叫着滚下了楼梯。

过了一杯茶的工夫,敌人找来了梯子,从前窗、后窗和楼梯三个方向同时进攻,两人只得不断开枪阻击……

他们阻击了一个多小时,子弹全打光了。梅正山看了看怀表,才九点,离集合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梅正山把那坛烈酒打开,倾洒在桌椅上,屏风上,茶几上,墙壁上,窗棂和地板上……

敌人知道他们没有子弹了,大叫着“抓活的”,从楼梯上慢慢逼上来。

梅正山将坛子朝楼梯口砸了过去!在敌人的惊叫声中,他从容地取出火柴,划着一根,扔在地上。一股蓝色的火焰腾起,随即四处蔓延,一股火苗顺着地板上的酒迹,飞快地飘向楼梯,敌人惨叫着连滚带爬地逃了出去。不一会儿,大火冲天而起!这场大火越烧越旺,干透的木楼在大火中噼啪作响,烟火直冲云霄,在镇子外都看得清清楚楚。

直到傍晚,大火才渐渐熄灭。

(选自《安徽文学》2021年第8期)


小说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塑造梅正山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022-05-12更新 | 57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雪

江岸

老古话还真说对了,三月还有桃花雪。墙外几株桃树含苞待放时节,黄泥湾竟然纷纷扬扬下了一场雪。

山桃起床后,去厨房舀水洗漱的时候,爹早就起来了,把院子都扫完了。天上的雪花还一个劲儿飘扬着,整个村庄一派银装素裹。

桃啊,今天还去学校吗?娘系着围裙,站在厨房门口问。

山桃说,哪怕天上下刀子,我顶着铁锅,也得去学校。下这么点儿雪,怕什么?

那你赶紧吃饭,吃过饭,让你爹送你去学校。娘摘下围裙,扑打着头上身上做饭时落下的草木灰。

学校离家一拃远,她这么大的姑娘,还用人送?爹将大扫帚扔到院子角落里。大扫帚晃了晃,依靠着墙角站住了。

娘白了爹一眼,说,你不送,我送,行了吧?

山桃出了门,爹默默地跟在她后面。翻过房后的这道岭,站在岭头上,就能看到对面山洼里的黄泥湾小学。爹是这所小学的毕业生,山桃也是。从家到学校这条路,即使闭着眼睛,父女俩也能摸过去。

山桃踩着雪,爬上山岭,积雪在她脚下咯咯吱吱地响。她站在山岭上,看着往山岭上爬着的爹,爹的脚下也咯咯吱吱地响。

好了,爹,就送到这儿吧。山桃扬着手臂,在风雪中划拉了一个圈儿,对爹说。

爹毕竟上了岁数,有些气喘。他还没走到山桃跟前,山桃已经像个淘气的孩子一样,坐在山坡上,往山下滑行而去。

爹站在岭头上,看着山桃一会儿从树丛中闪出来,一会儿又隐身到树丛中去了,仿佛在和谁捉迷藏。终于,山桃到了山脚下,返身冲山上挥挥手,一溜烟儿地往学校跑去了。

这个鬼丫头,怎么就长不大呢!爹暗自嘀咕着,准备下山回家。

爹转身的时候,看到一只黑灰色的大狗从他身边的灌木丛中漠然走过去,大狗的身后,跟随着三只活蹦乱跳的小狗。小狗们停住了,有一只好奇地盯着他,有一只冲他呲呲牙,有一只伸过头来,嗅了嗅,然后纷纷追随大狗去了。这是谁家的狗呢,拖家带口地跑到这荒山野岭上,干什么呢?他有些纳闷。

爹正在这样想着的时候,那群狗已经钻出灌木丛,回到被他挡住的山路上,逶迤而去。

爹觉得有趣,掏出手机,将狗群的背影和它们留在雪地上的凌乱的脚印拍摄下来。它们的脚印,宛若大朵小朵的梅花,在雪地上绽放。

回到家里,爹从锅里盛了一碗放得有些温乎的稀饭,就着一碟咸萝卜条,大口大口吃起来。爹正吃着饭,突然想起什么来,对娘说,也不知道谁家的一窝狗,在山上瞎逛呢,被我拍了下来。

娘拿起爹的手机,翻看着,突然惊叫起来,这哪里是狗啊,不是狼吗?

狼?咱黄泥湾多少年没有闹狼了,怎么会有狼?爹狐疑地说。

你看看,这拖在屁股后边的大尾巴,这毛色,这脚印,这哪能是狗呢?

哇,还真是哈,是不太像狗,我说狗怎么跑到山岭上了呢!

娘又紧张又兴奋地说,快,发个朋友圈,告诉大伙儿,山上有狼了!

爹放下饭碗,又端了起来,说,你又不是不会发,你发吧。

下午,山桃放学的时候,刚走出学校大门,就看到爹缩着脖子,袖着手,倚在墙角背风处,不停地跺脚。

爹,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山桃一边锁门,一边问。

早上送你的时候,我在山上看见狼了。你娘不放心,让我来学校接你。爹说。

真的假的啊?说得怪吓人的。

这还能有假?我把照片拿给咱村里上岁数的人看了,你八爷,你六大爷,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打过狼,都说是狼。

也许吧,现在山里砍柴的、伐树的都少了,树高林密,狼就从深山里蹿出来了呗。

对了,我守了半个下午,你的学生呢?怎么一个学生毛都没看到?爹好奇地问。

您还好意思问,家长们还不是被您的微信吓破了胆?今天下午,所有学生集体旷课。山桃哭丧着脸说。

回到家里一说,娘竟然拍着手,高兴地说,别的老师钻窟窿打洞地都调走了,就你这个傻丫头,死心眼儿,自个儿独自硬撑着这个学校。这下倒好了,村小学没学生了,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调到镇中心小学去了。今天,你爹的微信里,就有你的好几个学生的爷爷、奶奶留言评论,说是为了安全,把学生送到别处上学呢。

山桃叹口气,说,自从我师范毕业,到我的母校任教,我就幻想,总有一天,咱黄泥湾小学还能像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那样红红火火。我这个人没大出息,就这点儿小梦想,竟然被这几只该死的狼搅黄了。

爹看看娘,娘看看爹,想笑,又不敢笑,两个人的脸都绷得紧紧的,背着山桃,偷偷地挤眉弄眼地做鬼脸。

屋外,飘了半夜又一天的飞雪不知道何时停了下来,夕阳在西边山峦上露出半张脸来。傍晚的山村一片嫣红。


请概括山桃的形象特征。
2022-07-15更新 | 75次组卷
小阅读-课外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个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和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靰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靰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才用马、猪皮等。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床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泡,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靰鞡坯子,将靰鞡坯子和靰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子就做出靰鞡鞋了。靰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靰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靰鞡草,塞进靰鞡鞋里,靰鞡鞋上有靰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靰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靰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靰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一张驴脸上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靰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靰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靰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靰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靰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有改动)


小说中画线一段独具匠心,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分析,谈谈有何作用。
2019-11-19更新 | 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