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文学类文本 > 文学类文本体裁 > 其他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421530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

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同时把筷子递给小弟弟。

小弟弟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选自2015年6月18日《今晚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第1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6年,照应了题目中的“那年”,也使人联想到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从而有利于读成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真实性。
B.凉粉摊师傅知道“我”不肯买凉粉,就大声地叫卖,铲锅底锅巴时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他想用这些办法来引诱我们,他的这些行为说明他是一个很奸诈的生意人。
C.结尾写母亲知道盐少了却没有说,认为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便宜,并用几个“笑”来修饰她说话时的表情,以此来表现她的善良、明理以及对孩子的纵容。
D.“我”一瞪眼,二弟和三弟就不敢说话,后来给他们凉粉吃,他们也只是一人吃了一口,说明他们两个都是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E.发生在当年的几个兄弟吃凉粉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物质极度丰富而亲情严重缺失的忧虑与反思,这是作品的深刻之处。
2.小弟弟这个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题目“那年的欢喜”有什么寓意?请结合作品内容具体分析,并说明其作用。
4.文中四处画横线的句子细致地表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晚 秋

(亚美尼亚) 埃·格林

①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

②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

③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水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在孤儿院一起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让他觉得妻子很粗鲁,甚至丑陋。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

④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

⑤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

⑥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

⑦瓦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

⑧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

⑨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

⑩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在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

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

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跳,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了。

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

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

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

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

1.从内容和表达效果两方面赏析第②段的景物描写。
2.赏析第段加点词组“跳舞似的”精妙之处。
3.第段划线句中,瓦萨卡为什么“呼吸也变得自如了”?
4.简析文中第③段第⑥段和第段三次写到秋风的作用。
5.对这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并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
B.小说中有关女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里冲击。
C.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
D.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
6.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2019-11-08更新 | 1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庹其五

石 鸣

①庹其五是个茶客。或者说,退休前,庹其五是个老师,退休后,庹其五是个茶客。退休前,庹其五每周六天去学校上课;退休后,庹其五每周六天到巷子尽头老孙家的茶铺子里坐着喝茶。

②老孙家的茶铺子很小,茶几椅子就摆在院子里。院里的照壁是早就毁了,站在院外的路上往里看,一眼就能看个通透。庹其五就坐在通透处的一棵银杏树下。银杏高四五丈,郁郁苍苍,总有上百的年岁了吧?庹其五有时抬眼望着银杏树,不免感叹一声:“银杏自然是好,要是有这么粗大的一棵茶树立着,不是更佳?”听见的人就把老孙叫过来,对老孙说:“老孙,改天你将这银杏刨了,庹老师说,种棵茶树才更好呢。”老孙听了,也抬眼看看银杏,对庹其五说:“庹老师,这银杏可算得上是我爷爷辈的了呢。”庹其五和喝茶的人就笑起来,庹其五对老孙说:“老孙,他们说玩笑话呢。这么好一棵树,谁舍得刨?”


  ③在老孙家茶铺子喝茶的,多是熟客,认得庹其五的,都叫他“庹老师”,不认得的,互相谈起来,问起姓名,庹其五就会蘸着茶水在茶几上写一个“庹”字,指点着说:“很多人开口就念度,那不对。这个字念庹,同稳妥的妥一样的音。”同他的姓难念一样,有时他说的话也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有时候庹其五将装茶叶的小瓶子从口袋里掏出来,将茶叶仔细放进茶碗,看着老孙一柱滚鲜鲜的开水注进去,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是陆羽《茶经》开首一句,但和庹其五一道坐着喝茶的人都不知道,所以接着话往下说的人很少。一道喝茶的人听不懂庹其五说的那些话,庹其五却并不觉得孤单,并没有知音不遇的失落。自己的心绪能懂自己的话,就够了,所以别人听不太懂的话,庹其五常常是说几句就止住了。
  ④庹其五来老孙的茶铺子喝茶,是喜欢自己带茶来。老孙的茶太普通,没有他自己的茶好。庹其五无儿无女,老伴也走了,生活清淡,钱能做的用途不多,说来算去也就是个喝茶。庹其五也是有个儿子的,上山下乡的时候,儿子到山区插队,一年夏天放牛,走在山沟里,遇上山洪,儿子忙着赶牛,却将自己留在了山洪里。庹其五和妻子赶到儿子插队的村,站在山沟边一阵痛哭,又一阵痛哭,才移动步子,山坡上种下一株远道带来的茶树,又沿山沟向下一路洒了五斤茶叶。乡里人都奇怪,只以为是城里人在破旧,却不知庹其五是在给儿子安魂。儿子喜欢茶,若不是来了上山下乡的运动,本是该去农业大学学习,然后去培育他愿望中的优质茶树的。天不假人以时日,庹其五只能让一株茶树在山坡上让儿子凝望。茶树是儿子未下乡前在花盆里试种的,树干树枝上都有他抚摸的痕迹,如今人茶两相望,也算是互为慰藉。
  ⑤有一段时间,庹其五外出走了一圈回来后,突然开始喝老孙配备的茶了。这情况以前少见,一同喝茶的人就奇怪。问,也没问出个所以然。庹其五说:“喝茶,喝的是心绪,在乎茶的好坏?”这就让大家不好说了。谁说喝茶不是喝心绪呢?可是细想,又似乎不是庹其五喝茶的习惯。当然,似乎而已,也就是个感觉,所以虽存疑惑,也不再罗嗦刨问。老孙的茶庹其五一喝竟持续了一年,让人渐渐忘了他有自己带茶的习惯。
  ⑥大伙儿想起来他有这习惯,是第二年的清明后。庹其五又自己带茶叶来了,而且给相熟的人每人都送一小包。茶是新茶,雀舌,一看就是明前的新芽。问,才知道是庹其五儿子以前插队的那个村寄来的。再问,才知道庹其五去年到山里看儿子,发现当年栽的那株茶树长得竟好。村里人依旧穷,庹其五就想着让他们种茶,于是请了他茶研所的一个专家朋友去看,专家说气候土壤都适合,便说动村长引进茶苗,聘了人指导种植和焙制。村里人家家户户少余钱,庹其五就先垫了请人的费用,告诉村长茶叶赚了钱再补给他。一年过去,果然就出了茶来。茶还是打顶采的,量少,制得也不算好,但庹其五喝着,也是觉得浓郁清爽。

⑦此后每年村里都寄上新茶来。三年后茶叶开始正常开采,竟是越制越好,渐入佳境。庹其五带上新茶,看着老孙将一柱水冲进茶碗,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这话,一道喝茶的人都已经听熟了,他们偶尔也重复一下,都以为是庹其五写的诗句。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采用对比的手法,以时间为标志,不厌其烦地介绍庹其五身份的变化,是有作者写作深意的,与下文写庹其五只喝自己带的茶是有关系的。
B.第②段描写老孙家茶铺子里的银杏树,一方面,突出茶铺的环境特点;另一方面,引出庹其五种茶的议论;同时,从侧面烘托他对茶的深情,为下文帮助山村发展茶业埋下伏笔
C.第③⑦段庹其五反复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第一次表达了对茶的赞叹,以及对清雅生活的向往。第二次还饱含对儿子的怀念,对山村茶树种植业发展的欣慰。
D.庹其五喝茶以前从来不喝老孙配备的茶,后来外出一圈后开始喝了,说明庹其五改变了喝茶的习惯,与民同乐了。
2.庹其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3.“喝茶”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2017-10-14更新 | 4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鸽

刘生文

结婚那年,大虎三十岁,能把小村的炊烟拧成麻绳绑在腰上,跑进山里砍一抱烧柴背回来,东家讨一把米、西家讨一把面地过日子。大虎媳妇管不了他,让大虎妈说说大虎,大虎妈说大虎不定性,过两年就好了。

大虎对养信鸽倒是很专业,能把信鸽训练成他的通讯员。那时候通讯还不太发达,大虎没有电话,一天两天不回家,信鸽能把准确消息告诉他老婆。

两年后,大虎定性了,成了一名逃犯,因为团伙诈骗。其他同犯已经全部归案,唯独他在逃,已经三年了。

大刘和小刘这几年没少来大虎家,特别是大刘,每次来都给孩子买一大包好吃的。孩子一晃都五岁了,都不记得他爹长啥样了,大刘每次来,孩子都喊他爷爷。

这天,大刘和小刘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走十几公里的山路来到了大虎家。大虎家三间草房,院落用杂木杆围成,连个大门都没有。

大虎媳妇正和孩子吃饭,饭桌上只有几个干馒头和一碟咸菜。大虎媳妇见他俩进屋,慌忙起身,对大刘说:“刘所长,还是没有大虎的消息呢,有了我就告诉你。”

大刘笑笑,说:“我相信你。”

大刘接过小刘手里提着的方便袋,里面是满满的儿童食品,对抬头看他的孩子说:“盼盼,看爷爷给你带什么了?”

大虎媳妇对刘所长说:“这些年你一直对孩子这么好,我和孩子忘不了你的。”

大刘说:“孩子都五岁了,记不得他爹长啥样了吧,是个苦孩子。”

大虎媳妇沉默,给大刘和小刘找了板凳,让他俩坐下,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

大刘说:“大虎这几年在外面东躲西藏的也不容易,如果你知道他在哪儿就让他自首吧!政府会给他减刑的。”

大刘点燃一只烟,深邃的眼神中带有一种凝重,缠来绕去的烟雾,透着刚毅和严肃。这起三年前的诈骗案,十里八村的无人不知,主犯大虎却迟迟没有落网。穿上警服快三十年了,从一个普通民警到所长,破获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案件,可没想到竟然碰上了这起案子。当主犯大虎被警方锁定后,却突然从人间蒸发。大刘所在的单位离大虎家很远,十几公里的山路,即使开车也要半个多小时,况且还要徒步爬上半山腰的村庄。几年中,大刘已经来过数十次了,路边的草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他都能熟记于心。

看着盼盼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的样子,大刘说:“盼盼娘,这几年里大虎就算没回过家,也没用别的方式联系你吗?他不想你,也该想孩子呀?”

大虎媳妇抬起满是愁容的脸,看了大刘一眼,张了张嘴,又闭上了。

大刘叹了口气:“你应该积极配合我们,多想想那些受害的人家。特别是那些受骗的老人,都快要疯了,有的为了还借的钱,已经倾家荡产。”

大虎媳妇听了,一把将孩子搂在怀里,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下来,嘴里喃喃地道:“大虎该死,大虎该死啊!我要是没有孩子,我也不想活了。”

看着这个十分贫穷的家,又瞧着春花伤心的样子,大刘从兜里掏出三百元钱塞到春花手里,说:“给孩子买点营养品吧,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剩下的贴补家用。大虎要是明白事理,早该自首的,那样就能早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大虎媳妇推让着,把钱又塞到大刘手里,说:“俺娘俩苦日子过惯了,能挺住的,再说我怎么好意思光要你的钱呀!”

小刘插嘴说:“嫂子,你就拿着吧,刘所长身体不太好,领导多次让他去治疗,可他硬挺着不去。可能以后就不能常来了,上次回去的路上,他在山岭上摔了一跤,回家躺了好些天不敢动。这不,他的腿刚能走路,就硬撑着来了,他不想在脱下警服前留下遗憾啊!”

大虎媳妇听了,呆呆地站着,脸上满是愧色。见大刘和小刘要走,她抹了一把泪水,说:“刘所长,你和小刘先坐会儿,我给你们烧点儿开水喝……”

大虎媳妇拎着装信鸽的笼子,来到院子里,感觉春风好暖,阳光好刺眼。她拿出一个红布条,拴在了信鸽的右腿上,双手把信鸽抛向空中,长叹一口气,眼睛紧紧地盯着信鸽向大山飞去的方向,嘴里大声说道:“快去,让他出来见见这温暖的阳光。”

信鸽很快就消失在蓝天中。

大刘和小刘一壶水喝完,大虎媳妇又添了一壶。老刘烟抽了不少,烟灰落了一地。大虎媳妇、大刘和小刘正在交流的时刻,就见一个男人慌慌张张地溜进院来。

这当儿,天已经黑了,星星早已点亮了天空。大刘和小刘出于本能,迅速起身靠了过去。

没容来人反抗,手已被铐住了。大虎一脸的不解,他看看笼子里的信鸽,再看看春花,说:“春花,你不该骗我啊!”

春花满脸泪水,说:“跟刘所长回去好好交代吧,俺娘俩等你。”

望着大虎渐行渐模糊的身影,春花号啕大哭。她想着大虎那天晚上偷偷摸摸回来说,过几天要带她远走高飞。

春花看着被带走的大虎,喃喃地说:“远走高飞,你能吗?”

(节选自《小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快去,让他出来见见这温暖的阳光”一句内涵丰富,富有象征意义,春花希望大虎不要再过东躲西藏的黑暗生活,而是走出来接受惩罚。
B.春花流泪是本文重点描写的细节,“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转”“眼泪噼哩啪啦地掉下来”“抹了一把泪水”“满脸泪水”“号啕大哭”展现了春花心理的变化过程。
C.大虎不务正业走向犯罪道路,最终被绳之以法,但他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从文学创造角度来看,相对于春花和大刘,他的形象不够饱满。
D.以“信鸽”为标题,暗示了故事情节,帮助读者解读小说内容。信鸽是小说的线索,也是小说故事情节合理化的重要道具,它是隐藏在大刘和春花交往后面的一条暗线。
2.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大刘这一人物形象。
3.关于大虎的下落,春花是知道的,小说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
2021-07-12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