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化学综合库 > 化学反应原理 >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盖斯定律及其有关计算
题型: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9 题号:11908723
(1)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a.H2(g)+O2(g)═H2O(l);△H=-285.8kJ•mol-1
b.H2(g)+O2(g)═H2O(g);△H=-241.8kJ•mol-1
c.CO(g)═C(s)+O2(g);△H=+110.5kJ•mol-1
d.C(s)+O2(g)═CO2(g);△H=-393.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_
②CO的燃烧热△H=________。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燃烧10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2)可以用反应的△H和△S的正、负来判断该反应自发进行的可能性和自发进行的条件。函数△G就是一个判断的依据:△G=△H-T△S式中T为反应的温度(开尔文温度,没有负值)。
①当一个反应的△G___________0(填“>”、“<”或“=”)时,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②当△H<0,△S<0,温度___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时能自发反应。

相似题推荐

解答题-实验探究题 | 适中 (0.65)
【推荐1】化学反应常伴随热效应。某些反应(如中和反应)的热量变化,其数值Q可通过是热装置测量反应前后体系温度变化,用公式计算获得。
(1)盐酸浓度的测定:移取20.00mL待测液,加入指示剂,用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22.00mL。上述滴定操作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
A.B.C.D.
(2)热量的测定:取上述NaOH溶液和盐酸各50mL进行反应,测得反应前后体系的温度值(℃)分别为,则该过程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J(c和分别取,忽略水以外各物质吸收的热量,下同)。
(3)借鉴(2)的方法,甲同学测量放热反应的焓变(忽略温度对焓变的影响,下同)。实验结果见下表。
序号反应试剂体系温度/℃
反应前反应后
溶液100mL1.20g Fe粉ab
0.56g Fe粉ac
①温度:b___________c(填“>”“<”或“=”)。
___________(选择表中一组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
(4)乙同学也借鉴(2)的方法,测量反应A:的焓变
查阅资料:配制溶液时需加入酸。加酸的目的是防止生成沉淀。
提出猜想:Fe粉与溶液混合,在反应A进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Fe粉和酸的反应。
验证猜想: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不大于1;向少量溶液中加入Fe粉,
溶液颜色变浅的同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存在反应A和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实验小结:猜想成立,不能直接测反应A的焓变。
教师指导:鉴于以上问题,特别是气体生成带来的干扰,需要设计出实验过程中无气体生成的实验方案。
优化设计:乙同学根据相关原理,重新设计了优化的实验方案,获得了反应A的焓变。该方案为
步骤操作
1
2根据(3)中实验,测定该反应的反应热,计算得到该反应的焓变
3A:的焓变___________
2023-12-14更新 | 46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是大气污染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硫酸。回答下列问题:
(1)作用下的催化氧化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催化反应的机理如下。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①写出催化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为研究①中催化氧化的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三种已装固体催化剂的密闭容器。

在初始体积与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中均按投料,达到平衡时,三个容器中的转化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甲、乙、丙”表示)。
(2)硝化法既能生产硫酸,也能处理,主要反应为   时,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达到平衡时NO和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时,向某容器中同时充入、NO各1 mol,则此时___________(填“>”“<”或“=”)。
(3)可用NaOH溶液吸收。已知:常温下,的电离常数。常温下,溶液显_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结合方程式和计算说明原因___________
(4)利用电化学方法将转化为的原理如图所示。

①催化剂a表面的反应是___________
②加入一定量水后停止进水,若左右两边得到的硫酸混合后质量分数仍为49%,则理论上参加反应的与加入的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
2023-05-08更新 | 215次组卷
解答题-原理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利用I2O5可消除CO污染或定量测定CO,反应为:
5CO(g)+I2O5(s)⇌5CO2(g)+I2(s);△H1
(1)已知:2CO(g)+O2(g)⇌2CO2(g);△H2
2I2(s)+5O2(g)⇌2I2O5(s);△H3
则△H1=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H2和△H3的代数式表示).
(2)不同温度下,向装有足量I2O5固体的1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测得CO2的浓度c(CO2)随时间t变化曲线如图.请回答:

①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的反应速率为v(CO)=______________,b点时化学平衡常数Kb=______
②d点时,温度不变,若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请在图中补充画出CO2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__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两种温度下,c点时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增加I2O5的投料量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
D.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Kb<Kd
2019-12-06更新 | 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