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生物综合库 > 实验与探究 > 实验与探究综合
题型:非选择题-实验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7 题号:14648481
欲研究物质甲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以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变化为测定指标,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康小鼠,适宜浓度的药物甲溶液,生理盐水,电子天平,解剖刀等。
(要求与说明: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胸腺指数=胸腺质量/小鼠体重,脾脏指数=脾脏质量/小鼠体重,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所以脾脏指数较胸腺指数高。)
回答下列问题: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将适宜浓度的药物甲溶液配置高、中、低三个浓度梯度。
②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编号A、B、C、D。
③将小鼠置于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饲养。每日一次腹腔注射给药,连续8天给药,于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动物,用电子天平称量_________,解剖后再称量_________
④统计分析实验数据,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
(2)实验结果:药物甲显著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且中等浓度组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最大,请用柱形图的形式表示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①胸腺是_________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其重量变化能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
②适宜浓度的药物甲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推测可能的机理是通过提高健康小鼠的_________(填免疫类型)功能,增加_________的分泌量,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题推荐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黄曲霉素是由黄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具行极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科研人员用黄曲霉毒素B(AFB1)的结构类似物——豆香素(C9H6O2)筛选出能高效降解AFB1的菌株,实验过程如下图中的①~④所示。已知菌体对有机物的降解途径有胞外分泌物降解和菌体吸附降解两种。对降解菌的培养液进行离心,发现上清液中AFB1的残留率明显低于菌悬液中AFB1的残留率。检测发现上清液中含有蛋白质K,为验证蛋白质K是降解AFB1的有效成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⑤:在A中加入水解蛋白质K的酶,B为对照组,充分反应后在两试管中加入等量的豆香素(C9H6O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的目的菌是_____,科研人员在采样前应将_____置于采样处,这样能保证所采集的样品中富含该菌种。
(2)将稀释液转移至1号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的目的是_____。将1号培养基中的目的菌接种到2号培养基中的方法是_____,该方法不仅适用于筛选某种菌株,还适用于_____
(3)上清液中降解有机物的途径是_____。实验⑤中的实验结果是_____
2022-04-24更新 | 298次组卷
非选择题-实验题 | 适中 (0.65)
【推荐2】研究发现,蓝光和赤霉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能起调节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实验材料进行了系列实验。
(1)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方面,蓝光和赤霉素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
(2)实验证实,在拟南芥发育过程中,赤霉素能和___________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并使其降解,抑制了相关基因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科研人员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野生型拟南芥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相同时间后,再用蓝光照射,分别检测R蛋白的含量,如下图所示。


分析该实验结果,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R蛋白含量变化的原因,科研人员用药物阻断了野生型拟南芥赤霉素的合成途径,并以之为材料进行了分组实验。实验结束后,对各组细胞裂解液中与蓝光受体抗体结合的物质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条带深浅表示两种受体的数量多少)。

请思考回答:
①分析3组实验结果,蓝光受体和赤霉素受体结合受__________影响,和__________无关。
②1组中检测不到赤霉素受体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信息分析,蓝光处理的野生型拟南芥R蛋白含量较黑暗处理组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2023-04-04更新 | 289次组卷
非选择题-解答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随着塑料产业的发展及塑料制品的广泛使用和消耗,“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合成塑料作为一种非天然的石油基塑料,由于其分子量过大且疏水而难以通过生物膜,因此很难被微生物降解。近年来,研究人员在从土壤中分离聚乙烯(PE)降解菌方面有了较为积极的成果,后又发现某些昆虫的肠道内也存在PE降解细菌,为PE的生物降解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1)现欲从昆虫的肠道中分离能够高效降解塑料的微生物菌株,其研究思路如下图所示。

选择培养步骤中为达到扩大培养的目的,所使用的培养基为______培养基;同时应加入PE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划线纯化操作时,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团队从食塑料蜡虫肠道中分离出能够降解PE的两种细菌(YT1和YP1),将其分别在PE薄膜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细胞数量变化以及PE失重率(PE重量损失变化比率)变化如下图所示。

其中对照组的培养基加入______;实验组两种细菌种群数量变化呈______增长,分解PE的能力比较强的是______细菌。
(3)除降解塑料的微生物菌株的分离提纯应用外,开发新的塑料替代品也是解决“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羟基脂肪酸酯(PHA)是由嗜盐细菌合成的一种胞内聚酯,它具有类似于合成塑料的理化特性,且废弃后易被生物降解,可用于制造无污染的“绿色塑料”。由于嗜盐细菌能够在高pH、高NaCl浓度下正常生长,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不需要灭菌的发酵系统,该系统不需灭菌的关键设置是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在工厂进行扩大培养,在适宜的营养物浓度、温度、pH条件下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中菌株细胞增殖和pHA产量均未达到预期,并产生了少量乙醇等物质,说明发酵条件中______可能是高密度培养的限制因素。
2023-05-11更新 | 1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