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魏孝文帝改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4 题号:12050796
不同视角看孝文帝改革

某班历史社团就课堂中有关孝文帝改革展开了课外阅读与讨论。

王同学展示了自己的课外阅读,(清)赵翼《廿二史札记》的部分内容:

魏孝文帝……欲迁洛以变旧风。恐大臣不欲,乃发京师步骑百余万南伐,至洛阳…群臣…请停南伐,帝曰:“今者之举,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若不南伐,便当迁洛。”…诏迁洛之人,死者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注:北方地名)人,皆为洛阳人。又诏改国姓为元氏。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魏”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个魏政权?王同学的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得以推进,得益于哪两个因素?

进而,王同学展示这段文字的后半段:

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盖徒欲兴文治以比于古帝王,不知武事已渐弛也。


(2)王同学的这段材料,表达了作者对孝文帝改革怎样的评价?其依据是什么?

针对王同学展示文献的观点,李同学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反驳。他出示了钱穆《国史大纲》的引文:

魏孝文迁都…一则元魏政制,久已汉化,塞北荒寒,不配做新政治的中心。二则北方统一以后,若图呑并江南,则必先将首都南移。三则…一般鲜卑人,建国已逾百年,而不免暮气渐重,魏孝文实在想用迁都的政策来与他的种人以一种新刺激。孝文帝…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整体的汉化。惜乎孝文南迁五年即死。他的抱负未能舒展,鲜卑人追不上他的理想,而变乱由此起。


(3)若要有力反驳王同学第二段材料,李同学必须结合本段材料从哪些角度进行论证?

社团指导老师在听了两位同学的发言后,肯定了他们发言的合理性。同时,引导他们参看新版部编教科书对于这段历史的陈述: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相比前面的材料,这段文字从更深刻、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这一历史,试说明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魏前期,官员因没有固定的俸禄制度而缺乏稳定收入来源,官员之间收入严重不平衡。地方官员截断官物、搜刮掠夺、经商射利,甚至为了谋取暴利“逼民假贷”,以致严重危及统治。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孝文帝开始“置官班禄”,施行“以品第各有差”的俸禄制度。孝文帝保留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之制,同时又具体和细化了官品的区分,形成了五大阶梯的官俸差别。这一时期以帛计俸,按季发放,中央官员除了获得绢帛,中央财政还会给他们供给食料,如酒肉、谷物等。地方官员则享受“随近给公田”和“依户给俸”的待遇,即伴随均田制的推行而实行公田制度。孝文帝的俸禄改革达到了“厘整时务”的功效。

——摘编自徐研:《俸廉关系之辨——北魏官员俸禄制度及其监察机制的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孝文帝俸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俸禄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2019-06-01更新 | 45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刘秀对王莽的倒行逆施进行拨乱反正,重建汉高祖、汉武帝所确立的大汉体制,废除王莽新设立的繁苛细密的法令,恢复汉初的法简刑轻、务用安静的局面,使得东汉光武一朝刑法宽松,社会安定;刘秀为削弱大司马大将军的权力,恢复大司马的原来名称―太封,把大司空、大司徒的“大”字去掉,削弱了三公权力。三公的职责都转移到本来替皇帝掌管文书的尚书台。皇帝通过尚书台控制中央政府,使得三公成为没有实权的虚位。与此同时,代表中央控制地方的刺史制度得列强化。刘秀把州牡恢复为刺史.扩大了它的权力,.让刺史有固定的治所,使得刺史成为州一级饭的行政单位。在东汉初建的十几年中,刘秀六次颁布诏书,解放奴婢,效果明显。但在解决土地问题时遇到了极大阻力。在教育方面,刘秀恢复汉武帝时的五经博士,在太学教授学生,太学生每年都要考试。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刘秀恢复汉制的改革背景及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秀改革的影响。

2017-05-19更新 | 8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497年,孝文帝按照魏晋时期的门阀制度,在鲜卑贵族中建立姓族,根据姓族等级高低分别授以不同的官位和特权。除皇室外,历史最为久远的鲜卑八姓地位最高,与汉族高门“四姓”同等对待,纳入“士流”,勿充“猥官”。其余鲜卑贵族的姓族等级,则按照道武帝入主中原以来祖上三世官爵等级来确定,汉族士人。除“四姓”等魏晋旧门外,十六国至北魏时期兴起的陇西李氏等都成为高门大姓。孝文帝还规定诸王嫔妃必出自“八族及清秀之门”,此前所娶若非一流高门,则降为妾媵,另娶高门女子。他为六位弟弟所聘娶的.女子,除一位来自鲜卑八姓外,另外五位均来自汉族高门。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门阀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孝文帝时期的门阀制度改革。
2020-12-29更新 | 3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