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6 题号:130512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据《礼记礼运篇》记载,当时诸侯传位和官吏任用,均是“世及以为礼”。在这种选官制度下,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至奴隶社会鼎盛的西周,世官制也进入鼎盛时期。

——摘编自王兴龙《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探究》

材料二   至战国已是“大争之世”,各诸侯国激烈争斗,都想“辟土地,莅中国而抚四夷”。对人才非常重视,各诸侯国大多采用了“军功授爵”和“以客出仕”两种选官办法。军功授爵体现了“爵禄生于功”的官僚政治的特点。商鞅在秦国变法首先推行这种办法,它对驱民重战、提高军队战斗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以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客”,就是“宾客”。战国以客出仕的史实中,仍以秦国最为典型。秦孝公求贤图强,“宾客”被置于首位,商鞅闻讯而入,领导了变法运动。商鞅相秦的经过,便是秦以客出仕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任怀国《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世官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选官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秦选官方式演变对当今人才选拔的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察举制与科举制

察举制科举制
取士方式地方州郡长官承担推荐之责,按要求向朝廷举荐合乎标准的士人采用招考与投考的方式,王朝设科而士人自由报名应试
取士标准取人标准包括德行、经术、史能、功次、文法等以文辞和经术取士,士人之进退决于呈文之等第
入仕程序既是入仕途径,也包含了铨选、升迁,有时甚至还有考课的成分士子通过礼部主持的各级考试后,仅获得任官资格,参加吏部铨选后方能得官
教育背景大量孝子、隐士、侠客、贤人、名流等被举荐,并不要求一定是学校生员士子必须为学校的生员,方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据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整理

材料二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是:基于君主专制、小农生产方式、家族宗法社会组织之上而形成的国家统治和治理,必然要求官僚阶层对君主负责,且高度组织化、专业化,并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规律相契合。而这样的官僚阶层的形成和更新必须以选官制度为重要基础,由此提出对选官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统治和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变化,统治者对官僚阶层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这就导致选官制度作出相应的调整并不断演进。

—摘编自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结合材料一,运用西汉察举制或隋唐科举制的相关史实,阐释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释充分,逻辑清晰。)
2022-11-12更新 | 2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蕴含了许多政治智慧,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

——《随唐五代史论集》

材料三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两汉时期的选官方式。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4)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3-11-19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变简表

时期名称选官方式选官标准特点
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宗法世袭血缘贵族政治
战国、秦朝军功爵制、荐举制军功举荐才能、军功官僚政治
两汉察举制官员举荐德、才官僚政治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中正品评门第士族政治
隋唐以后科举制分科考试成绩官僚政治

材料二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我国历史上形式多样的选贤任能方式,自战国秦汉以后推动了阶级、阶层的流动,囊括了许多优秀人才服务于国家。选贤中的考试方法逐步形成与完善是成功经验,特别是科举制,被视为天下之公,推动了社会的学习风气,对维护社会稳定、形成社会公平观有极大意义。任能中的循名责实、严格考核与问责制,是管理人才、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但用人不公、任人唯亲、任人唯近、用人体制涣散以至国家用人权力的丧失也是王朝不治而乱的历史教训。

——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选拔方式为依据写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史分期,并概括不同阶段选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选官制度的认识。
2023-02-17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