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81 题号:1308865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监司官制度是宋朝对地方监察体制进行的重要创新。宋朝在路一级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帅、漕、宪、仓四种监察机构,分司军事、财政、司法、救济四方面的监察职权。在州一级行政区设置通判,作为地方副长官行使监察权力,州一级的行政命令必须经过通判附署方能产生效力。宋朝还设置了走马承受对监司进行巡视监督、制定诸路监司互查法使监司互相监督,作为其配套制度。监司官制度不仅增强了监察体制的自治性,实现了监察的法律化和制度化,还有效弥补了唐代节度使制度权力过于集中的缺陷。在相互制衡的基础上,实行专业监督、加强内部监督,促进了专业化技术官僚的产生,取得了良好的监察效果。

——摘编自《监察体制改革新探》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监司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监司官制度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为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1829年,杰克逊总统上台后, 主张轮流当官。他认为,“所有官员的职责都是简单明了的,任何有知识的人都能很快掌握它。……”,任命官员主要考虑的是党派或私人的利益,而不是履行公职的能力。这种文官制度被美国史学界称之为“分赃制”……此后美国的文官制度不断改革,1883年美国批准了第一个文官法,即彭德尔顿法:官职任命必须根据才能。规定:(一)文官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见习期满且表现合格者才列入正式的等级文官;(二)文官不准参与政治活动;……(四)不准任何官员或议员接受金钱或其他贵重物品,违者将受罚款或拘禁;(五)设立总统直辖的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考试,保证“正确、统一和公正”,防止出现泄密和舞弊等情况。违者要处罚金或徒刑。
——摘编自王靖儒《美国文官制度改革》
(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四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指出美国文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2016-11-27更新 | 1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官员的选拔是古今中外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中国统一和秩序稳固的支柱。但它同样是有限度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英国人曾考虑以后英国是否也要采用。各种议论的结果是,在英国也同样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这种制度到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摘编自[]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1929 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此后国民政府颁布了《考试法》、《高等考试普通行政人员考试条例》、《应考专门资格审查规则》等多项法律和法规,内容详尽周密。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同时从1931年到1947年,中央举行的高等文官考试和普通考试各有14次,地方举行的普通考试有20次。但一时期,绕开考试任用文官的名目繁多,为国民党进入公务员队伍大开绿灯。

——摘编自乔珍明《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及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运行成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科举制出现之前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并简述“科举制是封建社会‘平民政治’”的内涵。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近代的相关史实,围绕“官员的选拔”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6-24更新 | 1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政府颁布了多项行政法律以管理庞大的官僚群体。宋朝的科举考试开设了“明法科”,法律成为科考的重要内容。宋朝专门设置审官院负责京官和朝官的考课,还颁行《守令四善四罪》考课法。宋朝扩大了御史的弹奏权和行政监督权,“台谏官许风闻言事”;地方建立监司、通判监察体系,还特别制定《监司互监法》。皇帝亲自掌握御史的任免权,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还颁发了《名例敕》《职制令》《厩库敕》《杂敕》等,对监察官的职权与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摘编自杨世鑫《法制前提下的宋代公务员管理》

材料二   在西方国家,凡职业文官都要经过竞争考试,而不是靠私人关系或党派背景。文官管理有统一的人事管理机构,如美国和英国的文官事务委员会等;有统一的人事制度和法规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综合管理,并使他们在各部门之间,在中央和各级地方单位之间转调、轮换、流动等。美国政府还把分类法应用于几乎所有文官职位,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严守国家机密;文官一律不准从事任何与本部业务有关的盈利事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使政府感到为难。

——摘编自焦冠军《西方文官制度概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宋代与西方近代公务员管理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公务员管理的认识。
2021-10-26更新 | 2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