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13579098
《汉书》记载了郡国对其属县的考课情况:卜式“为成皋令,将漕最,拜齐太傅”、赵广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迁京辅都尉”、萧育“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及罢出”。考课的作用在于
A.确保朝廷政策稳定性B.纠察豪强郡守不法行为
C.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D.考核官吏政绩以定升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两汉时期,察举制虽下放到地方,但官吏任免权最终由中央掌握,中央仍可自由委派官吏。这就遏制了秦朝军功制下极易出现地方“功高盖主”的现象。材料反映了察举制的实施
A.起到了社会规范作用
B.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使选官制实现科学化
2019-04-01更新 | 8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汉代实行“吏不数易”政策,不仅中央高级官吏一般都任期较长,而且地方官吏也任期长久,如汉初萧何任相十三年,东汉时王霸任上谷太守二十余年。这政策
A.成为地方势力割据隐患B.官员升迁困难不愿作为
C.导致官吏腐败现象严重D.任期较长利于施展作为
2020-08-01更新 | 18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地方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案件等汇编成册,呈送中央,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A.完善选官制度B.增加政府收入C.削弱宰相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
2022-09-08更新 | 2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