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1 题号:16732014
“古代中国通过这种考试制度,所有贤能的人都给招募到小心地保持考试制度纯洁性的政府中来,这种考试制度十分公正,因此即使是国家最贫穷的人,并没有设置任何不公正的障碍来阻挠他的提升。”下列对“考试制度”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B.隋唐时期形成和完善
C.两宋时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明清时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北宋初年“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欧阳修“知贡举,尤以为患,痛裁抑之。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然自是文体亦少变”。据此可知,科举取士(       
A.文体明显固定化B.过程日趋严密化
C.结果体现公平性D.录取具有导向性
2024-03-13更新 | 20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唐代诸多新兴的庶族士人在讲到自己出身时往往上溯到久远的世系。例如,李白自称出自陇右李氏,韩愈则声称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的韩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也都去汉魏世家中寻亲认祖。这表明当时
A.科举制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B.儒家思想注重慎终追远
C.九品中正制为选官主要方式
D.士族政治仍有较大影响
2018-07-24更新 | 7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宋朝以前,历代王朝盛行“出将入相”的现象,而宋代宰相以科举出身的文臣占绝大多数,如北宋宰相共有71人,其中64人出身进士。其余非科举出身的7人中,竟无一人出身武臣。澶渊之盟后,作为最高军事机关的枢密院中文官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据此推知
A.科举制度变革加速社会阶层流动B.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统治政策
C.宋代治理政策具有分化事权特点D.贵族政治在宋代退出历史舞台
2021-12-29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