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7095555
韩愈在《上宰相书》里说自己:“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意思是,他考了四次礼部的“省试”才考上进士,考了吏部三次“铨选”都没有录取。据此可知,唐朝选官(     
A.要求德才兼备B.备受门第影响C.重视文化素养D.须经吏部考试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学家吴晗曾断言:“从四世纪到十世纪大约七百年间,中国的政治舞台被三十个左右的绅士家族所独占。”这种政治格局被打破是因为(     
A.封建制度日渐腐朽B.市民阶层迅速崛起
C.选官制度得以改进D.等级观念逐渐解体
2024-04-10更新 | 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北宋前期,对势家子弟(高官子弟)参加科举的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宋太宗取消考中进士的势家子弟的成绩,宋真宗朝创立糊名、眷录等制度。北宋推行这些措施旨在( )
A.削弱世家地主的影响B.保障选官制度公平性
C.选取有真才实学的人D.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力
2022-10-10更新 | 2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先秦时,主导仕途为世官,其他仕途主要是乡举里选;汉代主导仕途为察举,其他仕途有军功、荐举、征召等;隋唐时期,主导仕途为科举,其他仕途有学校试、荐举、补荫等。中国古代这种多渠道选官模式(     
A.遏制了世家门第特权B.利于平衡社会不同力量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加强了儒家的统治地位
2023-08-30更新 | 2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