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2 题号:17221847
法治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查士丁尼皇帝统治时期(527——565年)被认为是拜占庭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为总结古罗马的统治经验,特成立罗马法编纂委员会,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领导。编纂的所有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大全》,这部法律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把皇权视为至高无上。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随着新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遂成为复兴研究罗马法的中心,这一转移使罗马法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自由、平等”之大旗,以自然法理论为武器,同中世纪以来占据统治地位之神学政治论相抗衡。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为保住大革命胜利果实,在拿破仑直接领导下,《法国民法典》终于诞生了。

——摘编自邓慧、袁古洁《理性法典化运动背景之探讨及其借鉴》

材料三   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等。

——摘编自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


(1)阅读材料一指出《罗马民法大全》包含的法律文献,并结合所学概括该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
(2)结合所学指出《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典“终于诞生了”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基本理念,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括《战争与和平法》的历史地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   20157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2018311日宪法宣誓制度栽入法;2018317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宪法宣誓活动。作为宪法实施的重要形式,宪法宣誓是推进宪法从文本走向现实的一场庄严的仪式,是政治文明和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这样做,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激励公取人员忠于和维护宪法,也有利于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国宪法宣誓制度对于民主与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2-05-31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西法律文化对比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制在法的规范中也体现礼教价值观,“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即“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功(功劳卓著的人)等八种人的犯罪,司法机关不自行处理,要先交大臣“议罪”,再奏请皇帝最终裁决,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就导致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司法审判。

——摘编自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   16491月,英国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审判即将举行。克伦威尔等下议院议员之所以选择公开审判国王查理一世,不仅仅是为了遵守普通法律传统、防止未来的暴政,更是为了让全世界见证他们进行的是正义的事业。律师约翰·库克在公诉书中开门见山地宣告查理·斯图亚特“受托行使的有限统治权是国家法律所赋予的,此外并无其他来源。从他接受托付时起,他就应实践为人民谋利益的誓言、履行维护人民权利和自由的职责”。随后,公诉书列举了国王的暴政,指出被告“是导致这个国家的无数自由人民被杀的罪魁祸首”。在公诉词的最后一段,检察官宣告:“本人约翰·库克代表英国人民控告查理·斯图亚特的叛国阴谋和其他罪行构成暴君、叛国贼、杀人犯和英国人民公敌,并且请求法庭责令英国国王查理·斯图亚特对上述各点一一进行回答。由此所引发的一切程序、检验、审讯、刑罚以及判决都应当是符合正义的。”127日,特别法庭做出判决:本法庭宣判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国者、杀人犯和本国善良人民之公敌,应被处以身首异处的死刑。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审判查理一世的背景,指出该公诉书在法制史和思想史上的重大价值。
2022-03-14更新 | 2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   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
2016-12-13更新 | 1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