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1 题号:17854222
汉初,朝廷让功臣和他们的子弟们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之文吏,把“能书会计”和“颇知律令”规定为文吏的基本技能。由此可知,汉初(     
A.选官重视品德才能B.实行世卿世禄制度
C.注重任用专业吏员D.完全依据门第选官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清代学者赵翼指出汉初“布衣将相”现象是“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这种现象说明了
A.西汉的统治基础是下层民众B.贵族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C.市民阶层掌控了国家政权D.农民阶级反抗地主的压迫
2016-11-27更新 | 1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如表所示为秦朝、唐朝和明朝考核官吏的标准。这些标准(     
秦朝“五善五失”“五善”,即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五失”即夸以世、责以大、擅裚割、犯上弗知害、贱士而贵货贝
唐朝“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不同部门和工作的最高标准,如“铨衡人物,翟进贤良,为选司之最”
清朝“四格八法”“四格”,即守(德)、才(能)、政(勤、绩)、年(年纪);八法,即贪、酷、不谨、浮躁、疲软、才力不及、年老、有疾
A.凸显统治者对官员综合素质的重视B.反映出官吏考核体系日趋完备
C.折射出选官标准的法律化和制度化D.体现出儒家伦理渐居支配地位
2023-10-11更新 | 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东汉时期,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传统。至曹魏时,中正(品评官)由中央委任,私人品评变为官家品评。由此可见,曹魏时期的品评制度(     
A.确保选官用人的公平性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升乡议品评的话语权D.打击了门阀政治
2023-07-04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