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1 题号:184567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不同朝代惩治官吏贪污受贿时的一些规定

时期

规定

挪用官府财产,以盗窃论罪。凡行贿受贿的财物价值只要达到一个铜钱,就被判处脸上刺字外加无限期苦役的刑罚

贪污罪治罪时区分主守官与监临官,对前者的惩罚重于后者

魏晋南北朝

贪赃受贿的概念更为细化;允许以免官或降爵来降低处罚

隋唐

详细地规定了官吏的各种犯赃违法行为,并依据不同情节定罪量刑。对官吏贪污行为区分枉法与不枉法,而前者定刑罚比后者更重

宋元

禁止官吏经商;对贪污罪治罪时的处罚有所减轻

明清

治罪时区分官与吏,处刑显著加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方法律文化是世界法律发展史浩瀚大海的两支主流。从东西方法律文化的起源来看,中国早在商周时期即已形成了以礼为核心的各种行为规则与典章制度,战国时中国封建 法形成之时,西方法律文化才刚起步,古希腊奴隶制民主色彩的宪法制度以及自然法理论, 承前启后的罗马法,为后世西方法律文化奠定了基础。从法律指导思想来看,中国奉行礼治主义法律原则,将刑德并用、礼法相成而治国作为法律发展的理论基础;希腊法律文化具有民主开放自由理性的特征,成为西方法理学发展的起点;罗马法表现出强烈的法律实用主义精神,成为保障商品经济活动的强烈工具。从法律特色来看,中国的法律具有典型的专制主义色彩,表现为维护君主权威、严格维护等级制度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则在“公法”“宪法”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形成了维护奴隶制共和政体的法律制度;罗马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强调罗马法适用上的统一性,形成了侧重于调整具体社会关系的“司法” “民法”体系。

——摘编自罗晓曦《古代东西方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11-20更新 | 167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教化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百姓进行教育感化,包括教授生活技能、教导行为规范、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等。下表是我国历史上进行社会教化的有关方式,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儒学文学法律宗教
乡约艺术教育科举
请从上表中,任意选取两种相互关联的教化方式,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列出所选教化方式,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2023-04-15更新 | 323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自公孙弘以《春秋》之义绳臣下取汉相,张汤用峻文决理为廷尉,于是见知之法生(知情不报被视为“故纵”罪论处),而废格沮诽穷治(搁置、诽谤皇帝诏令者处以极刑)之狱用矣。其明年,淮南、衡山、江都王谋反迹见,而公卿寻端治之,竟其党与,而坐死(受牵连而死)者数万人,长吏益惨急而法令明察。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   贞观六年(632年)十二月辛未,(唐太宗)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二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全部回返),诏悉原(赦免)之。

——摘编自刘昫等《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三   作为国家乃至百姓的信仰和行为准则的教化规范,儒家思想在我国漫长的传统社会中日益神圣化。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后,儒家思想俨然成为国教,对刑罚的影响巨大,甚至成为判定刑罚轻重的决定因素。儒家思想与刑罚互动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儒家的仁德思想在本质上与酷刑思想相冲突,客观上起到了抑制酷刑泛滥的作用;二是儒家思想与酷刑有着共同的目标——维护统治秩序,儒家思想又成为维护和推动酷刑的一种力量。于是,在刑罚上出现了儒家思想的二律背反——对我国古代酷刑的抑制与推动两种不同的作用。

——摘编自许便红《论儒家思想抑制与推动中国古代酷刑的二律背反》


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并结合两则史实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补充均可,并阐述理由。)
2023-11-21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