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85 题号:18900887
下面是不同文献对汉代御史的记载,据此推断,下列对汉代御史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出处记载内容
《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杜佑《通典》御史之名,周官有之,至秦汉,为纠察之任。所居之署,汉谓之御史府,亦谓之御史大夫寺。(汉御史大夫寺,在大司马门内,无塾,其门署用梓板,不雘色,题曰“御史大夫寺”)亦谓之宪台。
A.监察权和行政权彼此重叠B.没有处理公务固定场所
C.机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D.属于独立监察机构长官
2023·河北·一模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推荐1】据秦简律令记载:首都咸阳及地方的郡、都、县均应在上计(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汇报)时将“不仁邑里及官者”的“数狱”(名数与狱簿卷宗)与上计薄册一并交“属所执法”审核,此类案件事务虽是由“县道官”进行初判,但执法有权令都史“时覆治之“(即审核)。材料中秦朝“执法”
A.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分支
B.完善了监察体系与职能
C.接受丞相的指挥
D.以小制大、以外制内
2018-05-10更新 | 18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秦汉地方长官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其中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经考核后,便可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秦汉时期的这一做法
A.促进了农村土地开发B.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C.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D.削弱了地方经济实力
2021-10-30更新 | 34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致仕”又叫引退、乞骸骨、乞归等,即我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至西汉时,始成定制。西汉的致仕制度相当完备,它对官吏退休的年龄、身体条件、退休后的待遇等都有详尽的规定。西汉致仕制度的发展(     
A.防止了官僚队伍的腐化B.有助于形成尊老的社会观念
C.打击了士族的垄断地位D.有利于增强政府机构的活力
2024-01-23更新 | 1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