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06 题号:18942685
洪武三十年(1397年)发生“南北榜案”,因是年会试录取者皆为南方人,明太祖疑其间有弊,杀主考官,重试结果全取北方人。以后明朝科举会试遂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南北分榜(     
A.平衡了不同区域的利益关系B.说明南北方经济发展已达到平衡
C.确保了明朝统治秩序的稳定D.着眼于举子入仕机会的相对均等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公元965年宋太祖下诏“文衡公器,岂宜私滥!自今举人,凡食禄之家,有登第者,礼部具姓名以闻,令覆试之”。从此开始,大臣子弟特别命儒臣于中书复试,合格乃赐及第。据此可知,宋代科举复试(       
A.旨在抑制权贵改革旧弊B.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权威
C.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D.反映了重文轻武的理念
昨日更新 | 6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宋朝实行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同时,也实行“恩荫制”,因为长辈有功劳和爵位,就给予晚辈在人学和当官方面的特殊待遇。“恩荫制”的实行
A.受崇文抑武风气的影响B.拖垮了宋朝财政系统
C.与科举选材原则相匹配D.着眼于拉拢官僚集团
2021-10-29更新 | 37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唐代的郎官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史载:“尚书天下之本,郎官皆为清秩,非科名文学之士,罕与其选。”唐后期,中央委派郎官担任御史,或与御史台长官相互转任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做法旨在
A.提升科举考试地位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防止官僚主义滋长
2021-04-16更新 | 2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