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0240030
《魏书》记载,幽州中正阳尼出任渔阳太守,还未到任就因为曾经任中正时收受贿赂而被免官;同时期的并州中正房坚举荐自己的儿子为官。类似现象揭示了(       
A.政治资源的垄断性趋势B.政府严守法律公正执法
C.地方割据势力形成原因D.政局动荡败坏社会风气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东汉时期,察举的选举名额由原来的不论郡国大小、人口多少每年举两人,变为以人口多少作为察举的比率,例如二十万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等。这说明当时(       
A.官僚制度日益规范B.自由投考成为潮流
C.社会阶层流动增强D.选官方式根本改变
2023-07-11更新 | 8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汉初选官沿袭秦制,重在军功,故“公卿多起于屠贩”;汉武帝时开始推行“以儒取士”的察举制。这一转变,取决于
A.军功地主势力开始衰落B.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
C.现实政治对人才的需要D.文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2021-12-02更新 | 21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据下表,从察举制到科举制呈现的趋势是
察举制科举制
“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以文取人”为主
长官举荐,“他荐”自由报考,“自荐”
“人,门兼美”“取士不同家世”

A.选拔标准趋向单一B.选拔方式越发主观
C.选拔形式日益松散D.选拔过程更加封闭
2022-01-21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