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论述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8 题号:207123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度不断发展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动等诸多因素所致。

隋朝

隋文帝于开皇七年(587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开皇十八(598年)年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二年(606 年)置进士科,轻“门弟”,重“才干”,“任人唯贤”

唐朝

考试科目种类更加齐全、丰富。唐初较重明经和进士科,后又逐渐重进士科。同时,制举也成为唐代科举的一大特色,即皇帝随时下诏举行的科举,制举所列科目,由皇帝亲自选定。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宋朝

考试科目,有进士,有武举,常选之外又有制科,有童子举。宋神宗始罢诸科,而分经义,诗赋以取士,其后遵行,未有改动

元朝

科举时存时废,实行共约50年。科举中没有武举的考试科目,此外,元朝还将等级秩序充分体现在科举制度中:将考生分为左(蒙古人、色目人)右(汉人、南人)榜。元朝还通过科举确立了程朱理学在经义上的统治地位

明朝

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紧密结合,且明代士人在正式入考前须先获取资格,即进行资格获取考试。另外,明代科考的出题范围及答题格式、语言具有局限性:“专取四子书及《易》《诗》《书》《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及八股文

清朝

放宽对士人参举的一些限制,科目主要分为常科(文科、武科)、特科、翻译科,其考试和监督管理程序更加复杂严格,八股取士也被传承了下来,并且,同元朝一样,将高压政策、民族等级制度与科举相结合,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摘编自崔毅铭《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僵化的因素分析》


围绕“科举制的变化”这一主题,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朝代及一种或多种影响因素(可补充其他因素),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①论题须包含所选朝代、影响因素;②阐述时,所举史实须与所选朝代密切相关:③紧扣主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世官制阶段、察举制阶段和科举制阶段。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科举制是具有开放性和一定程度的竞争性的较完备的选官制度,这种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的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主要指下层人物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给封建政权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种社会流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活力和生机,是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王子今《官吏选任制度及其历史文化影响-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任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阶段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0-14更新 | 146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许多跨越时空的文明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丰厚土壤,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具体表现如下(部分)。


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内容

1

中央集权政治凝聚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

德主刑辅的法治体系特点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

尚贤用能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4

民本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5

严格吏治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

——摘编自卜宪群《彝伦攸叙与守正创新: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基础》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就表中所列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中任选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17更新 | 29次组卷
论述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与管理》时绘制的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简图。



结合所学知识,对上面古代中国选官制度发展演变历程的认识提出你的修改建议(修改或者增删),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11-13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