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8 题号:21087042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

——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三   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相应的政治上的进展。它在封建主统治下是被压迫的等级……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

——《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国会在实践中与其他权力的关系。
(3)材料三中“独占的政治统治”指的是什么?简述英国资产阶级为确立和巩固“独占的政治统治”的途径。
23-24高一上·四川成都·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始置丞相……自秦帝国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丞相行事的标准:“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量是非”。

——龚延明《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左丞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丞相制度始于哪一时期?并概括秦朝丞相的主要职权。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初年的丞相制度有何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解读图中现象
2020-10-01更新 | 3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妥善划分地方行政尽级,有效分配中交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权力实施监督。

第二,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

第三,中央权威、政令畅通是必备条件。

材料二: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新大陆的发现和宗教改革,使欧洲出现了主权国家并存的局面。之后,各国的交往也日益增多。所有这些都为近代国际法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新大陆的发现,对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起了直接推动作用。地理大发现在国际法中提出了新的课题。许多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所谓无主地的取得及其相关联网题,引起了一系列的争执。同时,新大陆的发现也促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逐渐形成,世界商业联系不断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加强。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为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

材料三:宋朝和明朝的乡约


宋代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儒家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这一时期,理学家们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投身基层教化,吕大钧兄弟四人在家乡蓝田创立的《吕氏乡约》,成为乡约教化乡里的范本,该乡约以“德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为总纲。并规定:“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急难与关的淳朴社会风气。”

各州县做竖牌十面:凡不养父母时常忤逆者,牌书“不孝某人”。尊长无礼,牌书“不义某人”。偷鸡摸狗,牌书“做贼某人”。生事殴人,牌书“凶徒某人”……各用大字钉于本犯门左。每会跪约听讲,街民不与往来。约长等劝令同约完成纳粮的任务,劝戒同约维护地方安定。

——山西巡抚吕坤《乡甲约》

材料四:新中国主要法律制定表:

时间

主要法律文件

20世纪50年代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改革开放后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中共十八大以后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入宪法。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国际法产生的背景。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宋朝和明朝乡约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对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进行简单解读。
2024-02-01更新 | 1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既称帝,患周之败,以为起于处士横议,诸侯力争,四夷交侵,以弱见夺。于是削去五等,堕城销刃,箝语烧书,内锄雄俊,外攘胡、粵,用一威权,为万世安。然十余年间,猛敌横发乎不虞,适戍强于五伯,闾阎逼于戎狄,响应痦于谤议,奋臂威于甲兵。乡秦之禁,适所以资豪杰而速自毙也。

——《汉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对西周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秦“患周之败”而在地方推行哪种制度?吸取周、秦灭亡的教训,西汉建立者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导致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时期又是怎样解决的?
2020-11-26更新 | 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