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1679063
“前165年,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言。”“220年,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两种选官方式(     
A.社会基础广泛,促进阶层流通B.程序日益严密,体现公正色彩
C.地方参与评定推荐,主观性强D.养成重学风气,增强社会活力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后汉书》载,徐璆被任命为荆州刺史,“董太后(汉灵帝之母)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埶放滥臧罪数亿”,“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徐璆以“臣身为国,不敢闻命”拒绝了太后,并“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这表明当时刺史(     
A.清除了贪污腐败现象B.拥有对郡守的监察权
C.旨在打击豪强的势力D.注重对官员进行考核
2023-10-16更新 | 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以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依据,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血缘——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品行——军功——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C.血缘——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D.品行——门第声望——军功——考试成绩
2023-12-29更新 | 9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苏轼在《论养士》一文中认为“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三代“学在官府”,由太学生而为官
B.客卿制是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之一
C.中正官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者担任
D.两宋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2022-07-14更新 | 2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