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8 题号:2228093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演变:状元史话

科举考试出现后,社会各阶层人士有了入仕的机会。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有明确著录籍贯的378名,其地理分布与时空变化如下所示。

历代状元籍贯表

地区五代北宋南宋
北方小计40628
61451110
河南15
16

1221
河北111

45233
山东339
14145
山西412

3


陕西411



21
甘肃3







黑龙江




1


辽宁



1



南方小计17102774

27888
江苏7144


1727
浙江
211


12020
福建
2711


103
江西2133


182
安徽1222

167
四川4151


11
广东
1
1


31
广西21





2
湖南11
1


1
湖北


4


23
贵州







2

*本表资料主要来源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各正史人物传,《唐才子传》、《登科记考》、《明清进士提名碑录》以及宋元以来主要地方志。

南宋至明清时期状元籍贯分布

——摘编自韩茂莉等《中国古代状元分布的文化背景》

(1)指出材料中状元籍贯时空分布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状元籍贯时空分布的因素。
2024·山东枣庄·一模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颁布科举成式后,判语就成为明代乡试、会试第二场的必答题型。明初判语所考查的内容多出自《大明律》条文,试题亦可来源于《大诰》和《为善阴骘》。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明太祖“诏礼部,今后科举、岁贡于《大诰》内出题,或策、论、判语参试之”,“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考生作答判语的过程亦是对实际司法的模拟训练,官方明确要求“判必通律”,尽管书写判语只是根据律条规定所作的简单运用,但其中包含了古代司法基本的推理步骤与方法,可以为任官后处理案件打下基础。然而到了明末,对于科举考试中的判语,顾炎武讽刺道:“至于近年,士不读律,止钞录旧本,入场时每人止记一律,或吏或户,记得五条,场中即可互换。中式之卷,大半雷同,最为可笑。”

—摘编自尤佳君《选官与学律————论明代科举制度下士子的法律素养》

材料二   全国学堂数量统计(1907—1909)

类别属地时间
1907年1908年1909年
专门及高等以上学堂京师557
各省7484104
实业学堂京师332
各省137189254
师范学堂京师121412
各省541581415
中学堂京师212022
各省419440460
高等小学堂京师          1
各省195519542038

——摘编自王卫《近代学堂的兴起与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科举考试判语科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在国家治理中的合理价值。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07——1909年学堂建设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其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023-11-11更新 | 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与万国对峙”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最高目标,为扭25.康熙帝一生,投入颇多的精力整饬吏治、研究吏治。

材料   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除地方大员外,他还严格考察和整饬在京部院官员。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谕诸臣“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在《廉静论》中指出:“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

——摘编自孟昭信《康熙评传》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
2024-01-10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员考核制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尚书》《周礼》均有记载。战国、秦、汉时期,主要采用以赋入多少作为考核标准的“上计”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事考核的对象逐步由地方官吏扩大到中央官吏,出现了专门负责考核的机构;唐宋时对官吏的选择和考核更加重视,主要实行“善最”考课;明、清考核分“考满”“考察”两种。在两千多年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且运作有效的考核机制。

——据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等整理

材料二 中国文官制度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被归纳为“扬清激浊”的考核制度。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根据对官吏的考核情况,分不同的等级,予以升降赏罚,考核和官吏的选拔与任用紧密相连。纵观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尽管有着不少弊端,但其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摘编自林艳玉《中国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积极作用。
2021-12-28更新 | 1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