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 题号:22750127
下列表述可以从史实中直接推断出的结论的是(     
史实结论
A唐制,朔望常朝以外,皇帝每逢一、五、九日接见诸宰相,宰相须同进同出。诸宰相“会食于政事堂”。宰相权力的逐步扩大
B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C元朝统治者突破以前按山川地形自然体系划分政区的传统做法,把同一自然地理单元分割划分给若干个行省,形成犬牙交错的省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
D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篆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宦官逐渐掌握了决策权力
A.AB.BC.CD.D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国史大纲》中说:“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这三级完成的时间段分别为
A.西周、隋唐、两宋
B.秦朝、两汉、隋唐
C.秦朝、隋唐、北宋
D.西周、秦汉、隋唐
2018-12-11更新 | 15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在(北宋)科举取士过程中,由于东南之人长于文章,应进士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因此,对省试录取名额的分配,司马光主张照顾地区差异,按照一定份额“逐路取人”;欧阳修则认为应按乡试的绝对成绩“唯才是择”,以防“谬滥”。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欧阳修生于四川,籍贯江西,不愿意将政治资源分享给西北之人
B.司马光的主张照顾到了大多数学子的利益,比欧阳修提出的建议更加公平
C.唯才是举、注重考试成绩的标准动摇,表明科举制的发展举步维艰
D.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是导致二人出现争执的根本原因
2023-11-17更新 | 2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图所示为唐代某时期国子监学生人数及来源。这反映了该时期的教育(       
A.存在着等级性B.实行官方垄断
C.体现了公平性D.重视学科融合
2023-11-28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