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启蒙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0 题号:227725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据与历史

数据统计与分析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它对历史认知和历史结论的得出有着重要影响。下面是两则通过数据应用进行历史研究的案例。

案例一   美国历史学者菲利普·霍夫曼对近代欧洲国家间关系的处理方式进行了专题研究。他认为,17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各国统治者因追逐个人“荣耀”而发动的战争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使用表3对自己的这一论断进行了例证。下表是在ARTFL数据库中搜索法语单词“gloire” (荣耀)和“guerre” (战争),两个词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的次数和频率。

年份次数频率(每万字出现率)
1600—1699年2400.11%
1700—1799年1770.04%
1800—1899年1420.02%

案例二   在研究英美两国实力对比时,通常使用个体指标(如图1)和综合指标进行衡量。综 合指标是“将国家能力的多个关键代理变量”整合、计算为单一指标,如图1中的“净资源差距”,它是指“国家的总物质实力扣除统治和运行成本后的可用净额”。

——-据【美】菲利普·霍夫曼《欧洲何以征服世界?》等

(1)按照菲利普·霍夫曼的逻辑,指出表中数据所反映的欧洲国家间关系处理方式有何变化,并为其提供史实依据。
(2)你如何看待图1和图2中数据的运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法国,巴黎古尺的长度单位被称为“国王的脚”。17世纪,从“自然”寻求新的统一尺度的新理念开始酝酿。17898月,革命议会宣布废除度量衡方面的封建权益。17903月,科学院提交给议会的信函中说:“科学院努力排除一切专断的因素”“选择一个可以让所有民族接受的体系非常重要”。1793年国民公会通过的方案规定:将作为主单位基本长度单位命名为米。1795年国民公会重申,过去驳杂之极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19世纪中后期的社会经济变迁促使这一革命的知识产物真正走向世界。1875年国际计量局在巴黎成立,《国际米制条约》签署。

——摘编自黄艳红《法国启蒙与革命时代的“自然理性”及其效应》

材料二   清末,米制引入中国。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度量衡划一运动,采用“公尺三分之一为市尺,公升即一市升,公斤二分之一为一市斤”的市用制,作为推行米制的过渡。市用制因其贴合传统、换算简易而逐步得到推广,但米制未能推行全国。1954年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科学院强调了推行米制的重要性。195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国际公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制度。1976年中国加入国际米制公约。1985年中国加入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同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这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也具有现实意义。1990年我国完成了向法定单位制的过渡。1992年,首次由中国负责起草的“国际建议R102”声校准器供世界各国执行。

——摘编自吴慧《新编简明度量衡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米制产生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我国“完成了向法定单位制的过渡”的有利因素,并说明现代中国计量进步的重要意义。
2024-04-21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研究】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方历史编纂普遍采用源自《圣经》的亚述——波斯——希腊—罗马四大帝国的分期法。1566年,法国让·波丹发表《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通过分析人性和自然地理因素,将人类历史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为东南方民族(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占优势的阶段,特点是笃信宗教,富于智慧;其次是希腊和罗马居统治地位的阶段,特点为城邦国家、殖民扩张、法律制度;最后是北方诸民族领先的阶段,特点是战争和科学技术。人类在许多方面的现代性意味着对旧东西的改进。此外,他关注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作用,影响了孟德斯鸠等人的历史书写。

——摘编自张广智《瀛寰回眸:在历史与现实中》

材料二   国内史学界关于世界历史分期的主流观点之一

内容代表作
观点①史前至5世纪后期:世界上古史。
5世纪后期至1640年:世界中古史。
1640年至1917年:世界近代史。
1917年以后:世界现代史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
史》(1962年出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让·波丹历史分期法形成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让·波丹和国内史学界历史分期法的主要依据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内史学界历史分期法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4-04-04更新 | 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欧洲是近代文明的发祥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地震。……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把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材料三   倘若读者摊开一张欧洲地图,在巴黎市立起一个圆规,然后画出一个方圆五百英里的圆圈,那就将标出一个地区,把大约1640年以来近代“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大都囊括在内了。世俗社会、近代自然科学、发达的资本主义、近代国家、议会政治、民主思想、机械工业等等,不是发端于这个地区,就是首先在这里得到充分表现的。各种最迅猛的变化都发生在圆圈内的地区。……自十七世纪以来的两百多年间,这个地区成了人类学家称为文化传播的地球核心。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用一个词概括材料一中“世界观”的含义。近代欧洲的进步环环相扣,请指出材料一涉及哪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者,并分析此人对推动法国乃至欧洲历史进步作出的贡献。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机械工业”“发端于这个地区”的标志。请你辩证地就材料三中加着重号的句子所反映的观点谈谈看法。
2023-05-04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