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考核与监察 >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 题号:22804152
选官制度的变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脱胎于察举但又对其进行了革新:察举制中心环节是官员举荐贤才,但以官举士,权操于上,民意不从体现,而科举则采取考生“怀牒自列于州县”(即考生自带证明去州县报考),自由报考。且相较于察举制只考察不考试的特点,科举实行分科考试,其中进士科最为重要……察举以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为标准选官,缺乏客观精确的衡量尺度,科举却统一了选官的标准,以考试成绩选官,显得更为客观……这样的改变极大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在全国扩大了统治网,唐太宗喜言“天下英才入吾彀中矣”。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隋唐科举与察举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从政治角度分析隋唐科举的影响。

材料二   宋代科举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由地方到中央依次为乡试、省试、殿试。考试之前,被指定的考官全部进入贡院,考试期间不得私自外出,这种做法被称为“锁院”制度。为了杜绝舞弊,各级试卷一律“糊名”(收纳考卷后,密封卷头姓名、籍贯等,编为字号)“誊录”(为避免辨识字迹,试卷在密封编号后,由抄写员在官员监督下抄录为副本),这在考试环节上已经尽量做到公平……北宋以来,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人长于文章,应举得心应手;西北之人质朴无华,长于经学;边疆地区更罕有进士及第者。国家为照顾地区差异,实行分卷考试制度……科举的变革,让大批出身平民之家的士人进入政坛,诗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正是这一情况的真实写照,这一现象极大带动了民间的向学风气。然而科举与做官之间的紧密联系,大部分读书人应试是为了谋求功名,这使得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且宋代抬高文人地位,魏晋以来的重武轻文风气为之倒转,给其他民族政权以“文弱”之感。

——整编自袁行霈、张传玺《中华文明史》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科举完善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科举的完善对民间风气带来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察举制由地方政府的郡国守相向皇帝推荐各郡国能够担任官职的人才。汉武帝时孝廉一科为最重要。孝是指孝敬父母,廉是指清廉勤政。察举孝廉的标准有四条:一是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是学通行修,熟知经书;三是明习法令,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才干出众。察举制举荐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布衣”平民。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察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察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相比于察举制的创新之处。
2022-11-26更新 | 5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地方监察工作,从而克服了秦汉以来监察机构以及御史机构重叠、权责不清的状况。监察御史的官职仅为八品下,但与皇帝关系密切,甚至曾有御史越过其上级,直接将弹劾事件上报至君主,不受其他上级势力的干涉。此外,唐代御史还取得了部分司法审判监督权,对地方财政经济工作也拥有监督权,而且还有监军、监馆驿等职能。《唐律疏议》《唐六典》等综合性法典中有大量关于监察的条文。另外,地方监察活动的重要依据还有武则天时修订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和皇帝的大量诏令。

——摘编自周石磊《唐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   在汲取唐王朝中后期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大分裂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北方游牧民族崛起威胁国家安全,需要向北方游牧民族进贡大量的岁币和绢吊来维持边境稳定的现实,宋王朝的统治者一方面限制地方权力,另一方面营造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宋代路级的监察制度虽然沿袭唐代“道”的形式,但不再是唐朝那种由中央派遣的单一地方监察制度,各监司虽然在行政职能上存在区别,但在监察职能上大致相同,各监司互不统属,有效地遏制了地方官员的专权,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巩固了宋王朝的统治。

——摘编自代有利《宋代地方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从原始社会晚期到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监督和读议活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国家治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各个朝代的监察体制随着政权更选而不断调整,每个朝代的监察制度既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又有对前一朝代的承袭借鉴。纵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无论是监察机构的构建、监察制度的设计,还是监察法制的不断完善,在当时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维护政权稳定和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魏然《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地方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地方监察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3-07-20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主管考课的最高机构是吏部考功司,“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由考功郎中判京官考,员外郎判外官考。京师诸司及地方官府的考簿皆汇总于考功司,由其司人员分类整理登录,进行初步审核,并分别评出考课等级。考课等级共分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按标准定等级,按等级定奖惩……获得中上以上等级者,每进一等,加禄一季;获得中中者,保持本禄不变;中下以下等,每退一等,减禄一季。五品以下官员,四年之内,皆获中中者,可以晋升一阶。四考中获一中上考,则可再晋升一阶;四考中获一上下考,则再晋升二阶。

——摘编自杜文玉《唐代如何通过考课制度改善吏治》

材料二   英国文官绩效考核结果一般与加薪相联系。另外,英国一直实行功绩晋升制,考核结果不是升职的充要条件,仅可以作为升职的参考条件。不过,晋升考试是公务员升职必须要走的流程,通过晋升考试和考核结果两个方面对公务员进行评价,择优晋升。(考核后)被评为较低档次的公务员不参加本单位的简单培训,而是送去专门学习;被评为较高档次的文官可以自由选择去文官学院深造,并且有机会获得一定的学位。

——摘编自齐舒瑜《英国文官考核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在对待官员(文官)考核结果方面,英国与唐代的不同做法。
2023-12-16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