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509329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张居正,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在任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果决改革措施。首先在政治上,整饬吏治,推行考成法,严格奖罚,主张唯贤是用。在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使明政府的岁入有了显著的增加,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役银由原来依户、丁征收改为以丁、田分担,使无田或少田的人减轻了负担,而且多占田者多交税,对当时盛行的土地兼并多少起到抑制作用。农民可以出钱代役,力差由官府雇人承担,这样就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隶属关系减弱,负担相应减轻,比较容易离开土地,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这些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改革措施,使朝政为之一新。由于这些改革触动了不少权贵的利益,因而招致了顽固守旧派的竭力反对。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便遭到了破坏。

(1)根据材料,归纳一条鞭法的实行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指出张居正改革为何先从整饬吏治入手?应如何看待张居正改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多是凋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苗法”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核心。
2016-11-27更新 | 1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易法有“平物价,通有无”、“抑兼并”的初衷,但机制的实质恰是减少商品流通量,剥削商人,将商人的利益“归之公上”。……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
——周筱赞、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材料二 由于日本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军事工业又占有极大的比重,加之经营庞大的国营企业经常亏损。......1880年,明治政府决定将以国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明治政府“处理”国家工矿企业,价格极为低廉,实际上几乎等于无偿转让。
——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王安石推行市易法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政府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出发点及其主要措施。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官(国)营经济弊端的整体认识。
2016-11-27更新 | 1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太宗即位,于贞观元年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修订新律,至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完成,仍为十二篇,五百条,称《贞观律》。《贞观律》克服隋代法律《开皇律》的不足,对《武德律》(唐初律法)作了较大修改,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减刑较为现实的办法。同时还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规定“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缩小了旧律株连的范围。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等断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据叶孝信《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律》修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贞观律》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018-05-18更新 | 1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