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王安石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5866744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劈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故尝论天下事如弈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

材料三北宋期间,中书管民,枢密官兵,三司主财,所有重要的数字已经不能对照,而下面则是亿万不识字的农民,社会上又普遍缺乏中层机构,所以我们也用不着追问他荆国公王安石介甫是否贞忠谋国,已先可断言他的筹划不合实际了。……仔细参考《宋史》里的叙述,我们也可以窥见新法失败的情形。譬如“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一方,内按土地肥瘠分五等抽税。可是即在畿国的开封府,其测量就产生技术上的问题,有谓“时方时止”,县内有山林,即无从着手。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怎样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理财的关键是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

(3)材料三中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黄仁宇提出了什么观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的进士科考试中,太宗录取进士109人,与太祖朝相比,人数大增。此后历次进士科录取人数均达数百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更高达987人,创有科举以来的最高数额。在宋朝科举考试中,寒庶之族开始受到真正的重视,科举及第的也越来越多。两宋时期取士范围的扩大,还表现在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员向社会各个阶层的延伸,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工商之士也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太宗即位后,即开始着力提高及第士人的社会地位,在帝王的倡导下,朝廷自上而下皆厚待及第士人,由此也使得科举入仕的文臣的地位渐趋隆盛,宋朝的以文治国之策得到彻底贯彻。科举考试中的相关条令基本趋于完善,唐朝科举制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均予以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朝廷制定的严格的考试法令,这对于阻绝权贵之门的弄虚作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自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始,殿试除试赋、诗外,还试论,并且有的考题已开始涉及到某些现实问题,殿试内容的这一变化非常明显地反映出宋朝最高统治者希望于科场中选拔真正的治国之臣的愿望。

——摘编自徐红《宋朝科举制度的改革与社会价值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科举制度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举考试改革的意义。
2017-02-24更新 | 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学识渊博,很早就显示了政治才能。他在多年的任官上,实施改革,兴修水利,防止高利贷盘剥,博得农民尊敬。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各种观点(部分)

基本观点主要主张者
把其理财思想视做兴利之道“利民兴利”南宋至晚清大多数史学家与政治家
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梁启超
王安石的改革思想对北宋的政风和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没有真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部分学者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种观点加以说明。
2021-07-07更新 | 11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规模较大的社会变革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的第一项经济改革措施是解决农民的资金短缺问题……这项改革计划在官员中激起强烈反响,许多官员在争论中上表要求辞职以示抗议。正如司马光批评的那样,反对派认为,与其说新政节省了财政开支,不如说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并进一步加深了官僚化。他们批评说,从金钱交易中获利不是国家该做的事情。在写给司马光的信中,王安石礼貌地反驳道,对借贷制度的改革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

——【加】卜正民《哈佛中国史》

材料二   青苗者,其立法之本意,固未为不善也。但其给之也以金,而不以谷,其职之也以官吏,而不以乡人士君子。是以王氏能以行于一邑,而不能以行于天下。

——摘编自《朱子文集》

材料三   青苗法推向全国时,却引发了灾难性后果。各地都有固定的贷款准备金,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要全部贷出去,并完成百分之二十的增值。有了硬指标,官员们就要用手段。他们根据农户的经济情况,将之分为不同等级,各自要承担不同的贷款额度,而不论是否需要。青苗法实行后连年自然灾害,官员逼债,农户纷纷破产,连富户也无法幸免。

——摘编自梁小民《王安石变法——动机与效果》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项改革计划”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什么法令?简述其影响,并列举出与其相似的一个措施。
(2)据材料二、三归纳青苗法“不能以行于天下”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020-08-31更新 | 10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