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戊戌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662120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大学士刚毅曾于慈禧面前“伏地痛哭”,指责维新变法。当戊戌五、六月间,皇上言改革,举朝言改革,民间言改革,而彼独悍然曰:“吾誓不改革。”表示“痛心疾首于新政,必尽罢之而后快”。大学士徐桐甚至无耻地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朱贤枚《慈禧扼杀戊戌变法的前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康有为依托古人宣传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顽固势力对维新变法的态度。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简要说明他们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3)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郑观应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思想的买办,其主张议会制度和中国应促进自己的商业和工业,同洋货竞争,那么外商就不得不蒙受亏损、很自然就会回国去。为了罗致真正的人才,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建立技术和职业学校是必要的;为了利用自然资源,就要强调开矿和农业近代化的重要性。他对于把商人列于底层的现存社会等级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国人崇奉祖宗和不远游的习惯阻碍了商业的发展:他发现了国际法的效用--对防御西方颇有价值的洋式工具。但是中国只有放弃所谓“天下”的传统儒学观念和把自己视为国际大家庭的一名成员时,才能从中得益。

--摘编自郝延平《十九世纪的中国买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郑观应的改革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观应改革思想产生的背景。
2017-12-27更新 | 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两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材料一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   1898年夏(皇帝)颁布了一系列彻底改革法令,那段日子称为“百日维新”。……但是,这些措施始终停留在纸上。维新派缺乏经验,他们的法令只得让内心极不赞成的保守官僚去贯彻。……他们密谋策划,企图除掉皇太后和她周围的顽固分子。但是,皇太后却先行一步,她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片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021-10-08更新 | 8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3】古今中外,教育在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官办高等学府。儒、墨、道、法、名、阴阳、纵横、杂、农等派精英云集稷下学宫,鼎盛时期稷下学者达1000余人。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咨询问政及稷下学者议论国事的场所;又具有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知识的性质。
材料二   《明史·选举志》记载,洪武初年规定:“科举必由学校,……;府州县学诸生入国学者乃可得官,不入者不能得也。”从明朝初年起,就规定“四书五经”是各级学校的必学内容,八股取士,专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材料三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
材料四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谈到教育时指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人生来爱自由,……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他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碰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稷下学宫的功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初学校教育的特点。
(3)对比材料二、三,维新派的教育理念相比明初有何变化?变法期间维新派又提出了怎样的教育改革主张?
(4)材料四反映出卢梭怎样的教育思想?1762年《爱弥儿》一出版,就轰动了法国等欧洲国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原因。
2016-11-27更新 | 6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