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主要思想流派 > 儒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69223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同时期的古希腊也涌现出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在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国教时代,特别是4世纪末,皇帝狄奥多西登位之后,信奉异端成为应受国家制裁的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少数持不同宗教观点的人被当作国贼加以剪除。

—摘编自《基督教的大事记》

材料三

“人生而自由,然而他自此处处背负着锁链。……人,一旦明白事理,就是自主的;对自身的生存手段,他拥有唯一的决断,他因此成为自己的主人。”

—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规定的实质,并列举古代中国历史上两项与之类似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的政治立场并非他本人所谓“吾道一以贯之”。一方面,孔子强烈反对新兴封建势力的“俗越”行动,在他亲手删订的《左传》中明文写下“初税亩,非礼也”的评语,指责范宣子“铸刑鼎”(颁行法典)是“晋国之乱制也”,“晋其亡乎”!另一方面,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现实乃是一派“天下无道”的局面。怎么办呢?他于是设想了一套“托古改制”的改良主义方案。“托”文武周公之“古”,以“改”现实之“制”,回复到“天下有道”的文武周公盛世。

——李元庆《试论孔子政治立场的二重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政治观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特点产生的社会因素。

材料二   康有为早年接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成年后对旧学“渐厌之,日有新思。”1891年,康有为所撰《新学伪经考》刊行,断言东汉以来之所谓古文经学,均系刘献伪造。此论一出,千百年来被官府士林视为圣典的经书经学,顷刻贱如秕糠,引起封建营垒的极大恐惧。《孔子改制考》1898年刊出。此书提出,孔子创作六经,是为了“拨乱世致太平”,“以春秋继周,改周之制”,孔子“布衣改周之制”,成为“万世救主”。《孔子改制考》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对当时思想界的冲击与震动,梁启超比之为“火山大爆发”、“大地震”。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2)根据材料二,说明康有为的著作为何能引起思想界的震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儒学的历史认识形成的时代根源。

材料三   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要求和限制,妨碍了对孔子的研究。孔子的科学研究,只有在今天才具备了起步的条件,社会科学界今天才是最好的时期,我感到我们赶上了“百家争鸣”的环境。作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孔子这个领域里,已经找到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两者结合的越好,收获也将越大。

——摘编自1986年任继愈《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孔子的科学研究”所具备的有利条件。
2019-04-09更新 | 1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和荀子都是孔子思想的追随者……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但是他们就个人而言都未取得成功。……到底什么时候变革统治者才是合法的?废掉现存的王朝之后,怎样确定谁是老天指定的继承者呢?孟子的答案是聆听“人民”的呼声……这种理论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长河。

——[]艾伯华《中国通史》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建立太学……太学把儒家学说——此时唯一已经发展到足以提供严格的知识训练的文化传统——作为基本课程。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管理中他仍然依靠法家学派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汉武帝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关于君主施政的主张。其思想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在当时“未取得成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
(3)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巩固统治的措施,分析说明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
2020-10-02更新 | 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子蜂出,不仅形成了真正的学术繁荣,而且还有大量的新认知通过不同观点间的相反相成、相生相灭被创造出来。如孔子的仁学体系和孟子的仁政理想;老子所构建的宇宙论及宇宙论同社会论、人生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庄子主张把心的逍遥置于一切之上的人生观;韩非等人建立的与时俱进的理念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摘编自赵世超、卫崇文《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材料二:西周末年,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礼崩乐坏所导致的士的再就业需求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无论是后世诸子百家的称谓也好,都表明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的丰富程度。中国思想由此实现了突破,并确立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价值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诸子的政治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并概括其性质。
2023-01-31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