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商鞅变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56 题号:9324175
安民、富民、解决民生问题是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食货志》

材料三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日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实现人民“殷盛”,商鞅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从三次改革的成效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前325年,赢驷仿山东六国做法,亦自称为王,斯为秦惠文王。惠文王对商鞅有所顾忌,公子虔等一帮人就乘机捏造谣言向惠文王诬告“商君欲反”。于是,惠文王借此将对秦国有功的商鞅车裂而死,并族灭其家,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惠文王杀死与自己宿怨极深的商鞅,却在总体上保留了商鞅推行的政策,还对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予以调整、修改,比如对游说之士开禁,从而吸引了一批人才入秦,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赢驷重用。这多少又可看作是对商鞅变法“矫枉过正”的一种反拨。

嬴驷在巩固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用司马错之策灭蜀。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诱使楚国冒险出兵攻秦,大败楚军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为后来秦王嬴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志刚《千秋兴亡:秦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惠文王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惠文王在秦国历史上的作用。
2016-11-27更新 | 2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1)依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措施实施的目的。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该怎样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2016-11-27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土分民”,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有相类似的举措。商鞅还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荀子则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荀子还提倡“分田而耕”(个体劳作方式)。

——摘编自冯天瑜、何晓明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西晋后期,庾衮为避战乱,曾“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他们相与誓约:“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戮力一心,同恤危难。”他们积极进行备战与生产,“唆险厄,杜蹊径,修壁坞,树藩障,考功庸”。坞民还是按旧有的邑、里标准划分为一个个小单元居住在坞壁内,并没有被分散,但这些坞民由重新推选的邑长、里贤管理,权力最后集中到坞主手中,由坞主总负责。后来,庾衮和妻子迁到林虑山,事新乡如其故乡。后赵的石勒攻打林虑山,又率父老迁到九州之绝险的大头山。

——摘编自《晋书·庾衮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劳作方式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庾衮所建坞堡内劳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坞堡存在的影响。
2022-12-11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