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贵州 八年级 阶段练习 2020-01-05 336次 整体难度: 容易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唐(tuí)          腐(yū)             蹒跚(mánshān )        踌躇(cóu chú)
B.圈(yùn)        枝(qiú )            (shuō)               强(juán)
C.齿(jiù)          (tiáo )          (gǎn)                 制(è)
D.鲜(yú)          (jīng)            绿(yòu)                 尖(bān)
2020-01-05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 加点字书写和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触目伤怀:心          其中:积聚             :垫在下面的东西   不折不:弯曲
B.秀:高                 坦荡如:磨刀石          斜出:逃,逃跑       暗长:生长
C.广:南北的长度   藏污纳:肮脏、污秽   首低眉:低着             然失色:阴暗
D.不劳作:从事       任劳怨:责任             为富不:仁爱             西借:挪用
2020-01-05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3. 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智在决赛中下出了以弱胜强的绝杀棋,真是妙手偶得
B.夕阳西下,落叶飘零,使爷爷触目伤怀
C.这是一支纵横决荡,所向无敌的钢铁队伍。
D.魔术师的精彩表演令观众张目结舌
2020-01-0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4. 下列句子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恹恹欲睡、不能自已、密匝匝、变卖典质都是补充短语。
B.“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山林中打来的泉水。”这句话主干是:老人喝泉水。
C.“老师帮我改正并指出了缺点。”这句话没有语病。
D.“唉,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020-01-05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5.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什么?家不只是房子,不只是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家是一份惦念和牵挂。
B.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
C.太诱人了!云台山有奇特的山水,美丽的传说,珍稀的动植物。
D.“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2020-01-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选择题 | 容易(0.94)
名校
6.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_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__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茶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②①③④
2022-09-10更新 | 414次组卷 | 94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江东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主要作品有:《子夜》《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
B.《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的小说,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小说《受戒》《大淖记事》。
C.罗素法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罗素自传》。
D.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的小女儿,是《居里夫人传》的作者,是波兰优秀的音乐家、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2020-01-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孟子>二章》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8.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不深也               池:护城河。
B.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C.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其心志            苦:使……受痛苦。
9.下列四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记之
B.环而攻而不胜                 多助
C.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曹操比袁绍
D.夫环而攻                       择其善者而从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战争的攻守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论点。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阐述思路是,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更清楚。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11.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20-01-05更新 | 3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12. 古诗词原文填空。
(1)刘桢的《赠从弟》中表达了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春望》中表现家书很贵,思亲心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侧面写出战争悲壮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的《赤壁》中写出作者巧论历史,流露怀才不遇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叙写词人驾舟郊游,沉浸在山光水色,醉意渐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晏殊的《浣溪沙》中,流露繁华易逝的无奈伤感,旧识重来的喜悦欢欣相互交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1-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脱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_______________的境界。在“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中的“真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1-05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白杨礼赞

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②段对黄土高原景色作了具体细致的描写,对高原的赞美是本文的重点。
B.“力争上游”“笔直”点出白杨树的特质,用人格化的语言写出了白杨树内在的精神。
C.“单调”一词从反面为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做铺垫,说明白杨树是极平凡而伟大的种树。
D.文章结尾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同时突出了对那贵族化楠木的憎恶之情。
15.请结合语境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16.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17.作者有用白杨树象征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你觉得白杨树还可以象征我们身边的哪些人物?请举一例并阐述理由。
2020-01-05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①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③“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④“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咬咽着说。

⑤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撅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珠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⑥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⑦终于换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⑨老太太撕拉着那颗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⑩“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味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娘”我哭着说,“我……”

“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文轩荐自《莫言散文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

1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点名时间,告诉人们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接着只通过对母亲的神态刻画,表明那是一个贫穷,饥饿,苦难的年代。
B.文章中多次描写母亲的眼睛,这些细节描写即表现出母亲面对贫困生活的痛苦与无奈,也突出了母亲坚韧,正直的个性。
C.文章详写老太太买白菜的全过程,就是想以其挑剔,小气的个性与母亲宽厚的品质进行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母亲的高大的形象。
D.那颗最小的白菜在被卖的过程中被层层撕剥,最后“受了严重的冻伤”,在家里属老小的“我”在卖菜的过程中似乎也遭受了“严重的冻伤”,经历了人生初期惨痛的教训。
19.文章中“我”为白菜“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回答。
20.联系全文,怎样理解作者最后一段“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的心情?
21.坚强、善良、诚信的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了“我”,让“我”一生受用。读了全文,你有什么感悟?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2020-01-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六、综合性学习 添加题型下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为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决定举办“师生阅读季”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全校师生阅读情况调查表

阅读情况

年份

师生整体

阅读率

图书、报刊等传

统方式阅读率

网络、手机等数字化方式阅读率

2014年

41.5%

50.1%

24.6%

2015年

57.3%

52.2%

32.8%

2016年

67.6%

54.9%

44.7%

材料二: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书籍已经超过27万种,文学、历史、经济、教育、社会等门类可以说无所不包。尽管有如此众多的图书可供选择,但资料显示,在“师生最喜爱的图书”调查中,《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仍以明显优势位居前4位。

材料三:用网络手机阅读,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广阔的阅读天地,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也方便人们更高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随时随地阅读。此外,还减少了印刷、物流仓储和批发零售等环节,降低了出版发行、营销的成本。


请根据材料,概括出当前全校师生阅读情况的三个特点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四个优势。
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优势:(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
2020-09-10更新 | 730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综合性学习 | 适中(0.65)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电子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电子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子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一种常见方式,下面请你来谈谈对电子阅读的看法?
2020-01-0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七、名著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24. 名著阅读
有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他著的《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他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________(人名)的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它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 ”。
2020-01-0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八、作文 添加题型下试题

25.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每天醒来,我们都能听到各种声音:窗外鸟鸣的声音、落雨的声音;厨房里妈妈煎蛋的声音、客厅里爸爸催促的声音、街道上汽车喇叭的声音、街巷里行人喧嚣的声音……我们每天被各种各样的声音围绕着,有些声音被我们铭记了,有些声音被我们忽视了,有些声音被我们误解了。


请以“倾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0-01-0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6. 请以“第一次        ”为题,写自己的亲身经历,要求语言连贯,叙述清楚。
要求:①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0-01-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试卷题型(共 1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7
文言文阅读
1
名句名篇默写
1
诗歌鉴赏
1
现代文阅读
2
综合性学习
2
名著阅读
1
作文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
阅读与鉴赏
3
写作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字音  易误读常见字
20.85字形  常见易错字  字义
30.85成语和熟语
40.65短语的结构  单句的成分  修辞手法  病句辨析与修改
50.85标点符号
60.94衔接与排序
70.85作家作品
二、文言文阅读
8-110.65孟子(前372-前289)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议论说理类对比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120.65名句名篇默写  诗  词情景默写
四、诗歌鉴赏
130.65陶渊明(365-427)  诗
五、现代文阅读
14-170.65茅盾(1896-1981)  散文
18-210.65莫言(1955-)  小说
六、综合性学习
220.65文段综合  简明、连贯、得体  图表类
230.65文段综合  简明、连贯、得体
七、名著阅读
240.85名著导读  《昆虫记》
八、作文
250.65全命题作文
260.65半命题作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