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7 题号:12363182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从题材、情感、艺术形象、语言风格来看都是粗狂、豪放的,体现了苏轼豪放派的诗词风格。
B.词的上阕展现出人数众多、装备齐全的壮观的狩猎场面,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狂气”。
C.这首词的上片着力抒发了作者的胸襟抱负和爱国热情。
D.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驰骋沙场为国御敌的壮志,抒发了关怀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情怀。
2.词中一个“狂”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狂”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萌芽于南朝,宋代到达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诗余等。
B.词一般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D.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陈亮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等。
2.古人常说“无理而妙”,苏轼也说“反常合道”,本词中看似不合常理,实则另有深意的句子有很多。同学们在探究中有疑问,请帮他们分析一下词人的用意。
王瑶:“竹杖芒鞋”是苏轼在雨中的装束,竹制的手杖,穿着草鞋,怎能“轻胜马”?
我的理解:词人心理上藐视风雨,心态乐观没有压力,所以感觉轻松比马还快。
李儒:小序中说“雨具先去”,可词中又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即“一袭蓑衣”,不矛盾吗?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最后一句中的“风雨”“晴”一语双关,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2-03-05更新 | 170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都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南朝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等诗人都曾任水曹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诗人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这首诗语言平实清浅,却深刻地揭示出苏轼初到黄州时复杂矛盾的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2024-05-12更新 | 36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透露了诗人的什么心愿?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了怎样的哲理?
2021-11-04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