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汉字 > 字形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4 引用次数:111 题号:6522870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礼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一:书写礼仪]   《论语》言:“不学礼,无以立。”请将这句话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
下面的田字格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传播礼仪]   礼文化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校团委将邀请礼仪文化专家在学校礼堂进行《中国礼文化与个人素养》讲座,小齐代校团委拟写了一则通知,但在内容和格式上分别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纠正。

①内容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格式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探寻礼仪]   阅读下面的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礼仪的两个特点。(每个特点限用四字回答)
材料:《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记录礼仪制度的书籍。书中这样说:“ 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
颁禽隆诸长者。”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自打猎,但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古籍《养蒙便读》也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礼记)中还记载:“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这就是说交往时要对等,只有单方面的行为,就不算有礼,所以接受别人的好意,必须报以同样的礼敬;同时,古人认为,往来之礼应适度,要通过适合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
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四,践行礼仪]   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写出小芳说话的内容。
小明:都什么年代了,传统礼文化就是一堆槽粕,我可不想被它们束缚。
小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红: 是呀,小明,我也认为礼文化应当传承,尤其是其中积极的一面,需要我们用行动来弘扬。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
       因为周末,鼓浪屿岛上的游人众多,却听不到大声xuān(          )哗。微微湿润的空气洁净极了,带着海的气息,也带着些许淡淡的怅惘。沿着窄窄的石板路,我们就缓慢地走着,感受着这份静静地清净和幽雅。街道两旁的墙头上藤          )交错,不时有淘气的花木小草从庭院里悄悄地探出头来,那如花的笑靥,叫人怦然心动!高大的榕树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榕树的根很粗很粗,像一条条蟒蛇盘旋在岩石上,树枝上的气生根像瀑布一样垂挂下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 xuān哗(                         ② 藤             
(2)下列短语是主谓短语的一组是(          
A. 海的气息     清净和幽雅   怦然心动     枝繁叶茂
B. 游人众多     藤蔓交错       蟒蛇盘旋     瀑布垂挂
C. 空气洁净     两旁的墙头   花木小草     蟒蛇盘旋
D. 游人众多     怦然心动       枝繁叶茂     藤蔓交错
(3)文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018-01-31更新 | 139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较难 (0.4)
【推荐2】2019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校举行了“走进老舍,感悟经典”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以下是一组同学搜集到的诞辰活动的一则报道,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老舍纪念馆推出了“老舍在北京的足迹”展览,串联老舍先生在北京生活、居住过的15处地点,讲述了老舍与北京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将镇院之作——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搬上了首都剧场的舞台。和以往一样,今年的演出仍是座无席,一票难求。自1958年首演以来,《茶馆》已上演了700余场,其“成长过程几乎可成为北京人艺一部戏剧史的写照在跨度长达60余年的演出历史中,《茶馆》主创几代更,不变的是《茶馆》本身的经典魅力和主创们苦心孤的创作本心。


(1)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作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 (shǐ)     (yì)       虚 的第5笔是   竖弯钩
B. (dié)     (zhǐ)     虚 的第5笔是   竖弯钩
C. (shǐ)     (zhǐ)     虚 的第5笔是     
D. (dié)     (yì)       虚 的第5笔是     
(2)结合语境,在这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和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
A.①情节   ②沧桑   ③。”
B.①情结   ②沧桑   ③”。
C.①情节   ②苍桑   ③。”
D.①情结   ②苍桑   ③”。
2.同学们研究老舍先生及其作品,发现其为了描绘城市贫民生活可谓煞费苦心,正如其对联所说“         ,不做七拼八凑文”,请根据以下链接材料内容补全对联。

链接材料:文人老舍是如何捕捉人力车夫特点的呢?青岛文史学者刘增平介绍说,为了仔细描写人力车夫的衣着、动作、形态以及车子的结构、车把的样式,老舍先生常从黄县路走下坡,向右一拐,到青岛当时的“东方菜市”附近洋车夫扎堆的地方,仔细观察人力车的结构和车夫们的形象,跟他们聊天。

A.宁当三山五岳人B.踏遍九州四海路
C.付出九牛二虎力D.四世同堂居老舍
3.同学们了解到老舍先生不仅是位文学大师,他的书法作品也非常有特点。老舍先生的书法多取自北碑。北碑,又称为魏碑。魏碑上承汉隶,下启唐楷,是一种过渡性的书体。它与隶书相比,则简捷而得其沉雄;与唐楷相比则更丰厚刚健。以下选项不符合以上描述的一项是
A.B.C.D.
4.萧伯青说老舍“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共同道出了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以及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下列句子中的“和”字与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一致的是
A.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B.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C.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5.同学们看到了老舍作品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并完成各题。

祥子有些胆怯了。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本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____》,该作品取材于市民生活,主要描绘了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2)看完这段文字,同学们纷纷在微信群里发表感想。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
A.烈日下,强拉车,虽有阴凉不敢躲;暴雨中,苦挣命,纵然浇晕不能停。
B.读过这段文字,“裹”“砸”“扫”“浇”等动词,我们仿佛感受到祥子在与烈日抗争,与暴雨抗争,与命运抗争。
C.文章最后一句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作者巧妙地表现祥子的艰辛痛苦和风雨飘摇的命运。
D.老舍笔下的人力车夫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课,烈日下的喘息,风雨中的哆嗦,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2019-06-16更新 | 180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结合下面表格配合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子字形演变的特点
2017-09-13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