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王安石(1021-1086)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40 题号:9619698
对《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这首诗,前两句侧重写景,后两句侧重抒怀,前者为后者做铺垫,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知识点】 王安石(1021-1086)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描绘了一幅驿站冬夜难眠图。
B.首句中诗人运用残月、滴漏两个物象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布景,暗写了诗人内心的烦乱。
C.颈联直抒胸臆,从“慷慨”“凄凉"两词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由激昂高涨转为悲伤凄凉。
D.尾联中的“行人”实际上是诗人自指,诗人天明重登征途,环顾四野,无可供娱心悦目之物,聒噪的蝉鸣声更增添了诗人的烦乱。
2.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本诗以“乱”为诗眼,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因何而“乱”。
2021-04-13更新 | 344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2】阅读王安石的《金陵即事》,完成各题。

水际柴扉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注】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文或绘画)。②扉:一作“门”。③并:都。
(1)下列王安石的诗句中,与本诗感情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元日》)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2)本诗通篇写景,似乎不见人,却又处处见人。结合诗句,说说你见到了怎样的人。
2023-07-19更新 | 768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
2.请写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揭示的人生哲理。
2022-08-02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