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全国 七年级 单元测试 2019-08-28 19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常见的物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 | 较易(0.85)
1. 对以下科学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约为10厘米B.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分钟
C.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立方米D.洗澡用的水温度接近70摄氏度
选择题 | 适中(0.65)
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若酸碱溶液溅入眼睛内,立即用手揉眼睛,随后用大量清水清洗
B.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原瓶中
C.实验室里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有白色固体,为分清是白糖、食盐,可用品尝的方法区别开来
D.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烧伤膏
2019-08-28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3. 下列四个图中,测四个圆柱体截面直径的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选择题 | 较易(0.85)
4. 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的测量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              偏大
B.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待测物       偏小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
D.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
2019-08-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5. 下列处理意外事故的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设置隔离带
B.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
2019-08-28更新 | 1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选择题 | 适中(0.65)
6. 生活处处是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对需测量的科学量进行估计,是同学们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估计不正确的是(  )
A.一个茶杯的高度大约为0.15米B.我们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35立方米
C.一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600毫升D.我们的课桌高度约为750毫米
选择题 | 较易(0.85)
7. 关于水银温度计和体温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玻璃管内径都有一弯曲处特别细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016-11-27更新 | 136次组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8. 小明同学先后 4 次测量同一个小球的直径,其测量结果分别为 2.53 厘米、2.55厘米、2.53厘米、2.75 厘米,则小球的直径应取( )
A.2.53 厘米B.2.54 厘米
C.2.59 厘米D.2.537 厘米
2019-08-28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9. 为比较准确地测出一堆相同规格的小橡胶垫圈的数量(估计为 1000 个),最好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A.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 L,再量出一个垫圈的厚度 L1, L/L1 即为垫圈的总数
B.将这些垫圈叠在一起,用刻度尺量出总厚度 L,再量出 10 个垫圈的厚度 L1,10L/L1即为垫圈的总数
C.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再测出一个垫圈的质量 M1, M/M1 即为垫圈的总数
D.用天平测出这些垫圈的总质量 M,再测出 10 个垫圈的质量 M1, 10M/M1 即为垫圈的总数
2019-08-28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10. 某同学测量一小石块的体积,向量筒里倒入一定量的水,,俯视得数据为 20 毫升,而放入小石块后水面上升又仰视得数据为 30 毫升。则关于小石块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于10立方厘米 B.小于10立方厘米
C.由于先俯视后仰视,误差抵消,刚好等于 10 立方厘米D.无法确定
2019-08-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11. 两支内径相同,玻璃泡容积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看到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玻璃泡容积小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但示数相同
C.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高,且示数也高
D.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得低,且示数要低点
2019-08-26更新 | 82次组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12.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102℃,现测得气温为20℃,那么室内实际的气温是(  )
A.18 ℃B.20℃C.22℃D.24℃
选择题 | 较易(0.85)
13. 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39.5℃和 37.5℃,那么( )
A.他的体温一定是 37.5℃B.他的体温更接近 39.5℃
C.他的体温在 37.5 至 39.5℃ D.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 37.5℃
选择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小刚在室温为 20℃的实验室内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当他将水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时,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柱很快上升。当某时刻水银面经过 35℃这一刻度时,这示数表示( )
A.此时刻热水的温度B.此时刻房间内气温
C.此时刻玻璃泡内水银温度D.不能表示任何物体的温度
2019-08-28更新 | 95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选择题 | 较易(0.85)
15. 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A.一样大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D.无法判定
2019-08-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选择题 | 较难(0.4)
名校
16. 如图所示为巧测一高度为l的薄瓶的容积的示意图,用刻度尺先测出瓶底直径为d,瓶口向上倒入一定量水,测出水面高度为l1;然后再堵住瓶口,将瓶盖倒置测出水面离瓶底的高度为l2,则瓶子的容积约为(  )
A.πd2l1B.πd3C.πd2l1+l2D.πd2l1l2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较易(0.85)
17. 如左下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右下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_℃。   
填空题 | 适中(0.65)
18. 如图是测小石块的体积的示意图,则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该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厘米 3,如果某同学测小石块的体积时把左、右两图的操作顺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19-07-23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玉环县泸浦镇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一)科学试题(word版)
填空题 | 较易(0.85)
19. 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 MN 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________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 B测量时误差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
填空题 | 适中(0.65)
20.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是示数不准确,将它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 15℃,在把它放入 1 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为 95℃。       
(1)如果用它去测已知实际温度为 25℃的液体温度,则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25℃。       
(2)如果我们继续用此温度计去测某液体温度,示数为 75℃,则液体的实际温度为________
填空题 | 较易(0.85)
21. 如图甲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世界上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如图乙所示)也是根据气体的这种性质制成的。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容器里盛的是水。若发现液面由 A 上升到 B 位置,则表明气温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图丙是小明同学仿照实验室使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一个简易的气体温度计,烧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密封不漏气,瓶塞上面细弯管中有一段液柱。若周围温度升高时,液柱将向哪边移动________(填“左”、“右”);为了提高此温度计的灵敏度,便于读数,可采取的措施有很多,请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

填空题 | 适中(0.65)
22. 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的量程都是100mL(设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50mL的液体,对量筒而言,所装液体的液面将________,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它们最小刻度都是5mL,则当所测液体体积较大时,选用________测量要准确。   
2019-08-26更新 | 85次组卷
填空题 | 适中(0.65)
23. 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温度计,如图所示,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水平部分有一小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选填“液体热胀冷缩”或“气体热胀  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周围的温度降低时,液柱将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2019-08-28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科学入门 测试卷

三、探究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探究题 | 适中(0.65)
24.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________。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的距离/cm
单层7978828073848482818083
双层20232424242522222125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020-05-05更新 | 167次组卷
探究题 | 适中(0.65)
25. 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
(1)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_时的水量       
(2)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 15 厘米3)、两个 100 毫升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___
(3)利用 100 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 5 毫升                                                    B. 50 毫升                                                    C. 80 毫升                                                    D. 95 毫升
探究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我市某中学有一个温度计探究和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有关温度计的专题探究。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17世纪时,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设计过一种温度计,其结构为:一根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竖直插在水槽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的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相应的环境温度。为了探究“伽利略温度计”的工作过程,课题小组的同学按照资料中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个小塑料瓶,B为饮料吸管,通过一个软木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一个大水槽中,使吸管内外的水面有一高度差h.经过讨论,课题组精心设计了一份实验方案,并认真地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不同温度下,课题组分别测出了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温度(℃)171921232527
高度h(cm)30.024.919.714.69.44.2
相邻高度的高度差Δh(cm)5.15.25.1M5.2

(2)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空格M内的相邻高度的高度差数值为______cm,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①水柱高度h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上面的数值要____(填:大、小、无法确定);
③若对应的水柱高为40.3厘米,则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
探究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知识后,小常对环节动物蚯蚓产生了兴趣,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取甲、乙两个同规格的玻璃杯,甲杯中放入潮湿的肥沃土壤,乙杯中放入经烘干的同种土壤,然后在甲、乙两杯中同时各放入 10 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同种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 10 条蚯蚓而不是 1 条蚯蚓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发现乙杯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然后就不动了,而甲杯中蚯蚓活动正常,该实验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       
(3)小常向甲杯倒入清水至刚好覆盖土壤,发现蚯蚓都钻出了土壤,这与雨后大量蚯蚓钻出地面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你的猜想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常见的物质、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试卷题型(共 27题)

题型
数量
选择题
16
填空题
7
探究题
4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2
常见的物质
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4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选择题
10.85估测  长度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20.65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实验室的安全
30.85长度的测量  特殊测量方法
40.85长度的测量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天平的使用
50.85实验室的安全  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60.65估测  长度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70.8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80.85误差分析
90.85长度的测量  特殊测量方法
100.85误差分析
110.8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120.8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130.8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140.8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150.85长度的测量  误差分析
160.4体积的测量  特殊测量方法
二、填空题
170.8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180.65体积的测量
190.85长度的测量  特殊测量方法  误差分析
200.6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210.8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220.65体积的测量
230.6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特殊测量方法
三、探究题
240.65解释、检验与评价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转换法
250.65体积的测量
260.65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270.65实验步骤的探究  控制变量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